||
首先,对于科技合作,相互尊重和互惠期望是至关重要的。来自LMIC(中低收入国家)的科研人员应获得与来自高收入国家的科研人员同等的尊重。一个拥有博士学位者,无论其博士学位颁发机构的学术地位如何,都应受到珍视。
其次,发达国家的项目主持人(PI)应支持LMIC的后起之秀研究人员,支持方式包括:欢迎他们来本单位学习研究,派自己的学生和同事访问这些中低收入国家,鼓励双方联合申请科研项目,邀请他们参加国际会议,等等。项目主持人也应鼓励定居本国的不同族裔社区的学者与其祖国的学术同行保持接触互动。
第三,项目主持人应鼓励中低收入国家的后起之秀研究人员在向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提供专家咨询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支持他们开展面向本国产业的创新和投资,在当地创立与发展科学组织。
第四,具有稳定学术地位的项目主持人,无论是作为普通研究人员还是作为说话有分量的权威人士,都应鼓励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委员会更多地在中低收入国家举办这些会议。在这方面,科技外交和从事科技外交的人士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另外,当在中低收入国家举办这种国际会议时,外交官和科学家都应比过去更重视如何与当地公众互动,吸引他们参加开放讲座、参观院校、出席新闻发布会,等等。
第五,项目主持人和外交官都应吁请经费资助机构和大学管理当局今后对科研人员提出要求:科研人员的职业履历中必须包括本人在全球科技合作和互动方面的贡献,将其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贡献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第六,各级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应在更广的范围内,将跨越了国家边界和文化边界的各类科技合作模式加以宣传推广。
总之,本文想强调,无论对于科研人员还是管理者,全球科技互动都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其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的大学面临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为让全球各地均做出科学贡献提供平等机会和公平赛场。这项任务应成为大学的第四使命,而科技外交界现在为此所能做的贡献,就是描绘出该任务的轮廓。
博主:请注意,这是科研人员和外交官写的文章,提出的建议,而不是哪个发达国家政府文件里的主张。这些作者是忧国忧世的学者。如果他们的这些理念、主张逐渐获得认可,得到落实,那么,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世界上的软实力将进一步提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