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发生5.9级地震:关注7月潮汐组合

已有 1179 次阅读 2018-7-8 12:4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地震高潮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发生5.9级地震:关注7月潮汐组合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发生5.9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2018-07-08 08:56:34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7月8日05时33分在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南纬30.63度,西经178.01度)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阅读全文:http://jx.people.com.cn/GB/n2/2018/0708/c186330-31789202.html

http://jx.people.com.cn/GB/n2/2018/0708/c186330-31789202.html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5.9 2018-07-08 05:33:47 -30.63 -178.01 20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

3.7 2018-07-07 11:14:27 31.78 83.82 7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

3.0 2018-07-07 10:56:28 43.12 93.20 10 新疆哈密市伊州区

3.6 2018-07-06 13:19:45 30.36 103.28 23 四川成都市邛崃市

3.1 2018-07-06 12:49:46 30.35 103.29 23 四川成都市邛崃市

5.9 2018-07-06 09:40:03 51.41 157.95 50 堪察加东岸近海

3.2 2018-07-06 09:36:39 43.73 85.71 6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

4.3 2018-07-03 17:20:55 23.18 120.92 6 台湾台东县

4.8 2018-07-03 12:25:54 14.02 120.64 130 菲律宾

4.3 2018-07-02 15:26:10 23.46 120.44 15 台湾嘉义市

3.1 2018-07-02 11:24:40 30.29 96.97 6 西藏昌都市八宿县

3.6 2018-07-02 09:55:10 29.60 117.62 5 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

5.9 2018-07-02 04:45:43 47.00 144.85 390 鄂霍次克海

3.1 2018-06-30 16:50:50 34.25 103.58 8 甘肃甘南州卓尼县

3.5 2018-06-29 22:51:27 25.20 97.79 7 缅甸

4.0 2018-06-29 08:42:18 32.17 104.57 18 四川绵阳市平武县

3.6 2018-06-23 16:38:17 39.52 76.94 24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

3.0 2018-06-23 00:45:18 28.61 95.86 8 西藏林芝市察隅县

6.2 2018-06-22 05:13:31 -17.75 168.15 30 瓦努阿图群岛

3.4 2018-06-20 12:15:21 27.26 87.91 5 尼泊尔

3.3 2018-06-20 12:08:59 27.41 87.86 6 尼泊尔

3.9 2018-06-19 13:04:13 38.37 73.72 127 塔吉克斯坦

4.2 2018-06-19 07:45:02 35.90 78.44 12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8 2018-06-17 23:07:33 27.36 88.58 8 印度

5.0 2018-06-17 17:46:26 14.82 119.82 20 菲律宾群岛地区

4.5 2018-06-17 11:12:13 38.87 94.93 15 甘肃酒泉市阿克塞县

4.1 2018-06-16 04:53:54 24.63 121.85 79 台湾宜兰县

3.0 2018-06-16 03:30:39 22.61 99.88 8 云南普洱市澜沧县

2.9 2018-06-15 09:49:33 29.58 104.77 9 四川内江市威远县

2.8 2018-06-15 01:51:59 27.09 103.46 5 云南昭通市鲁甸县

2.0 2018-06-13 21:19:21 39.73 118.44 4 河北唐山市古冶区

3.0 2018-06-13 14:18:38 34.69 109.18 15 陕西西安市阎良区

6.4 2018-06-13 07:08:27 -2.02 98.54 10 苏门答腊岛西南部

3.0 2018-06-12 14:01:00 42.71 83.08 15 新疆巴音郭楞州和静县

3.0 2018-06-12 11:46:31 42.39 86.80 8 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硕县

3.0 2018-06-12 06:04:24 33.58 119.58 17 江苏盐城市阜宁县

4.6 2018-06-12 04:52:29 23.96 121.70 11 台湾花莲县海域

4.3 2018-06-11 23:42:06 23.95 121.74 8 台湾花莲县海域

4.3 2018-06-11 12:53:47 26.58 92.74 5 印度

3.3 2018-06-10 09:29:34 40.13 106.78 10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2.9 2018-06-09 11:56:42 22.88 100.37 13 云南普洱市景谷县

3.3 2018-06-09 02:51:46 43.87 83.95 7 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

3.2 2018-06-08 20:45:06 33.69 89.44 8 西藏那曲市双湖县

3.4 2018-06-08 11:11:38 33.20 98.79 8 四川甘孜州石渠县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31021841


2018年7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和厄尔尼诺发展

已有 1250 次阅读 2018-3-18 14:49 

2018年7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和厄尔尼诺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7年11月-2018年2月、2018年6-9月、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8年3-5月、10-11月为弱潮汐时期。2018年7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潮汐组合类型明显,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和厄尔尼诺发展。

      实际上,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A:7月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度,7月6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B:7月12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0.4542度,7月13日为月亮近地潮,7月13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C:7月1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4度,7月20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D:7月2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0.4516度,7月27日为月亮远地潮,7月28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7-9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454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1930.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122879.html

上一篇:7月7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8年7月8日午报
下一篇:7月8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8年7月7日晚报
收藏 IP: 119.48.186.*| 热度|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