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新尚集团董事长唐立新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首次开始设立奖学金,以下我简称“唐奖”,唐奖在国科大是属于在第11个高校设立的,之前设立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10所高校,唐奖的额度为1万元,不同之处在于一次获奖以后无需再次申请,每年资助直到取得博士学位,另外获奖的同学还将有机会参加国外游览,并且加入已经在全国设立的和海外设立的讨论组,申请出国留学的同学还可以申请留学基金。据唐立新先生现场讲述,唐奖设立截止18年已经有12年了,累计共资助了4000多名学生,其中包括有各地的高考状元100多位,按照获奖申请人的成绩统计,其中获得所在专业、院系第一名的同学占比94%多,由此可见唐奖难度之高。唐立新先生热心慈善事业,累计捐助人民币4.7亿元,位列中国慈善排行榜第二位,位列全球教育慈善事业捐赠排行榜第6位。在这里我首先对唐立新先生的事迹表示崇高的敬意,后面我对参加这次唐奖面试准备的过程进行详细的叙述。
唐奖这次在国科大共资助60名同学,参选的范围包括国科大在学的二年级及以上的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经过初审最终参加面试评审的同学有160名左右,其中本科生45人,硕士6人,博士110人左右,因此入选的比例大概在1/3左右;具体的面试规则我放在附件中了,唐立新奖学金面试最核心的就是注重考查学生时间把控、应变能力、举止仪表、言语表述、综合分析等五个维度的能力。面试两个题目共100秒,其中一题为自我优势和特色的介绍,另一题为唐立新先生现场出一开放性题目由学生思考后作答。
第一题自我优势的介绍每个人的方式和特点都不一样,可以自己准备,面向博士主要讲述自己的论文成果情况、研究内容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情况、自己的特长情况等;个人在现场的经历让我感觉到科研成果硬实力才是最核心的内容,当然了如果你如果不是以科研为主要亮点那就另说了,中科院的博士大神们差点吓掉我的下巴,他们中间有发表SCI论文超过20篇的有接近十几个,影响因子总和最高有达到300多的,影响因子100多的人有好几个,有单篇影响因子超过40分的,刷新了其所在研究所单篇影响因子记录,获得某些国际顶尖级刊物封面或者大牛点名评述,还有一个女生获得两年一届的青年国际大奖;SCI论文数量在10篇以上的也不少,感觉我们国科大的学生群体中超级牛人还是很多,博士群体想要在唐奖中获得优势至少要有非常丰厚的学术成果。本科生年级较低,但是国科大的本科生高考都是达到清北分数线的,而且经过了面试才进入到国科大,各个身怀绝技,他们所经历的大学也是与众不同的,有的本科生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很高,大部分同学有出国学习的经历,潜力不菲,如果你是国科大的本科生,那不管你能不能获得唐奖我都觉得你是很幸福的,当然了这是因你的优秀而得的,国科大的每一个本科生都是未来各个领域潜在的顶尖科学家!
第二题是开放性题目,唐先生自己在每个讨论小组出一个题目大家轮流发言;2018年在国科大共6个小组,也就是6个题目,我在第4组,所以共经历了4个题目的讨论,分别是:(1)中美贸易战带给你的思考?(2)你眼中的金正恩?(3)从世界杯看中国足球你想到了什么?或者有哪些看法?(4)短视频的火爆带给你的思考?回答这些题目需要你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当然了题目的结果没有对错之分,不同的想法和表达方式只是为了考验你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在我参加面试之前,我在网上查找了唐奖在之前的这些高校面试的一些题目,汇总如下:(1)我眼中的卡扎菲;(2)你对快乐的工作、幸福地生活怎么看;(3)怎么看待国足(国足的悲与喜);(4)亲情友情爱情怎么看待;(5)网络我的最爱;(6)听说莫言获得诺奖,你怎么看;(7)信息革命下信息成为了重要的生产力,如何看待?(8)“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当一轮朝阳升起的时候,我们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谈谈对这一段话的看法;(9)你对百度竞价排名行为的思考;(10)网红直播对互联网的影响;(11)“世界粮食日”你眼中的袁隆平;(12)最难忘的一件事;(13)你怎么看待中国的股市;(14)你怎么看待特朗普;(15)你怎么认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提出?(16)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带给你的思考?(17)大数据时代带给你的思考?(18)十九的四个方面带给你的思考。
总结自己参加的这次面试经历,与这么多的优秀的学生交流也使我深深受益,自己的科研成果还远不能跟他们想比因此失去了很大的竞争力,借用别人讲的那句话,硬实力决定你是否能够获奖,软实力属于锦上添花;这一次面试相当于一次求职面试的历练,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信而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特色和观点是面试是最重要的。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我们还需不断努力,多出成果,以后还有机会参加唐奖的评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