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观论:什么是新海洋观?
蓝图赛
【编者按】海洋观既是一个思想的范畴,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人们的海洋意识,经过长期归纳争讨而形成的统一的与公认的一种海洋认知,是建立海洋强国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前提。
那么,什么是海洋观?如何构建新时代的海洋观,即新海洋观呢?这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必须首先考虑和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近30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海洋观及新海洋观进行过大量精辟论述,现摘录若干如下,以飨读者。热烈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发表你的精辟见解。
一、什么是海洋观?
海洋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海洋行为的特征,同时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朱宗军和韩增林,2009)。
海洋观又是一个思想的范畴,一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或采用何种海洋观,取决于其地缘、历史、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且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动而变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海洋观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海洋事业的兴衰荣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孙光圻,2014)。
海洋观念作为指导和约束民族、国家海洋整体行为及国民海洋行为的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于海洋与国家、民族根本利益之间相互关系的总体看法,是人海辩证关系的核心内涵(刘新华和秦仪,2004)。
海洋观是人们对整个海洋及人海关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朱宗军和韩增林,2009)。
海洋观是人类在与海洋打交道的长期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总结、凝练、思考和升华等理性活动,所形成的认识、利用、开发与管控海洋的主观思维集群。海洋观是人与海洋辩证关系的核心内涵(孙光圻,2014)。
海洋观是人们对海洋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对海洋与国家、民族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总体看法。海洋观既是一个思想的范畴,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申论热点,2017)。
二、海洋观的嬗变及类型?
纵观世界历史,迄今为止海洋观有两大基本形态(孙光圻,2014):
一类是,以大陆审视海洋的“黄色海洋观”,多为海陆兼备、资源丰富,具有广阔陆地腹地和漫长海岸线的国家和地区;
另一类是,以海岛(含沿海狭域)审视海洋的“蓝色海洋观”,多为区域狭窄、土地稀少、资源贫乏的海岛或沿海国家和地区。
西方现代海洋观的觉醒导致了地理大发现及西方国家的强势(朱宗军和韩增林,2009)。自地理大发现以来,海洋观的嬗变大约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1500年至20世纪中期以前,以控制海洋交通要道为目的的海权论;
(2)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为标志的海洋权益观;
(3)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由海向陆的观念(刘新华和秦仪,2004)。
中国海洋观的历史变迁可以概括为(孙立新和赵光强,2012):
(1)古代中国海洋观——黄色海洋观
这种海洋观,从古代中国的地缘特征和社会经济制度视角来看,是以高度发达的“农耕文化”为主体,禀承土地为本、向陆发展的理念,以大陆黄土地的视角认识、利用、开发和管控海洋的主观思维集群,表现出如下特征:
从认识上来看,在整个古代中国,对海洋的认识是不完全面和不真实的,人们认为海洋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宏大区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未知领域。这种认知决定了“黄色海洋观”的基本内涵。
从利用上来看,古代中国人将海洋作为与外部世界隔离的天然屏障,将中国包围在一个封闭的铁桶之中;以海为田,将沿海水域作为大陆濒海田地的自然而有限的延伸,将海洋活动所得仅作为广置田地和楼宇等以及入仕求官的另类手段;将海洋活动作为满足封建统治集团的特殊奢侈享受、获取“灵丹妙药”和奇珍异宝的渠道;通过重要的海洋活动维护中国封建王朝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与声誉。
从开发上来看,缺乏对海洋的冒险精神,对于海外未知领域,缺乏主动的开拓精神,缺乏具有世界性地理大发现性质的突破创举,没有探索远洋地区新资源和新市场的需求。
从管控上来看,官方垄断海洋活动,对民间实行海禁,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管控海洋的海权意识,而只有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海防意识。
(2)近代中国海洋观——蓝色海洋观
蓝色海洋观,发端于古代地中海国家与地区的一种认识、利用、开发与管控海洋的主观思维集群。从历史唯物主义看,蓝色海洋观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
在认识上,将海洋视为连接陆地的大通道和整合世界资源与市场的大平台。16世纪英国政治家、探险家沃尔特.雷利爵士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在利用上,以海为商,通过海洋开拓生存与发展空间,获取世界性资源与市场,从而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在开发上,敢于冒险,追求突破创新;注重官民结合,共同开发、权益共享。
在管控上,以武力为后盾,组建强大的远洋海军与无远弗届的商船队;控制世界性海上交通线、重要航道枢纽点及港口;通过制定各个层面的海洋法律与政策,取得海洋活动的话语权与决策权。美国学者马汉的海权论就是典型代表。
(3)当代海洋观,即海洋强国战略。
中国海洋观的演进和海洋安全战略的高速,主要受国际安全形势、现代海洋法的发展、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中国海上力量的状况等因素影响(钟龙彪,2013)。
我国建国以后的近代中国海洋观表现为以陆地开发和“海防安全”为重心向“近海防御”和以“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为内容的处理海洋争端原则的特征。
改革开放后,中国视海洋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一个战略方向,同时视海洋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注重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考虑中国海洋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海洋观(钟龙彪,2013)。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战略,需要结合我国是陆海复合型大国这个重大特征,坚持陆海统筹原则,有机整合“黄色海洋观”与“蓝色海洋观”,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海洋观,体现历史传承与理论创新精神。
树立新时代的中国海洋观,在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让海洋造福国家和人民,是我国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
当前,学者们提出的新海洋观大致可归纳如下三种:
(1)以人海关系为核心的海洋观
海洋观,以人海关系为核心、以海洋价值认识为主体,并内含着人类认识海洋的思维方式,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一种系统化的、理论化的、深层次的海洋文化,对于提升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胡素清,2015)。
(2)和谐海洋观
新海洋观,即人海和谐共处 , 应成为21 世纪人类社会追求 的海洋文明理念,其具体内容包括公平分享海洋利益、可持续地利用海洋资源、人与海洋和谐共处三个方面 (杨国桢,2005)。
和谐海洋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人与自然海洋的和谐生态观、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利益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主谐行政观,“和谐海洋观”是对国内海洋活动主体共同价值认识的整合(王印红和吴金鹏,2015).
(3)新时代海洋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新海洋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丰富的外交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理论内涵,中国新型“海洋观”的构建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好践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导构建中国新型“海洋观”的重要思想理念(张耀,2016)。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催生了新海洋观的诞生:在陆海统筹下的新视野,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的新海洋观,——生态学新途径。
2017年8月24日,由丁德文院士提议并在大连主持召开了题为“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陆海统筹新视野/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的生态学新路径”高层学术论坛(简称“双共体高层论坛”)的大会报告,提出了新海洋观的两个主要命题:
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陆海统筹新视野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的生态学新途径
在这次会议上,以丁德文院士为首的“海岸带系统科学与工程”团队第一次提出“新海洋观”的核心内涵:
以海岸带区域为承载体,以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学为核心主体,以陆海统筹为原则,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
由于该观点刚提出,还有待验证与完善,因此请大伽们批评指正。
三、新海洋观的解构
中国新型“海洋观”的最大特点及核心就在于其和平性质和合作取向(张耀,2016)。
当代海洋观应该包括海洋国土观、海洋国防观和海洋权益观三种形态(刘新华和秦仪,2004)。
新海洋观,即人海和谐共处 , 其具体内容包括公平分享海洋利益 、可持续地利用海洋资源 、人与海洋和谐共处三个方面 (杨国桢,2005)。
树立新时代的中国海洋观,包括海洋经济观、海洋政治观、海洋安全观、海洋生态观、海洋科技观、海洋管理观、海洋法律观等等()。
新时代下的中国海洋观以建设海洋强国为核心目标,包括海洋经济观、海洋安全观和海洋政治观等。当代海洋观的核心内涵是(申论热点,2017):
一是,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和全民族的广度,认识开发海洋、保卫海洋的极端重要性;
二是,发展海洋事业是我国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成长为海洋强国;
三是,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离不开强大的海上力量,海军是这支海上力量的关键;
四是,应对来自海上方向的安全威胁,要求海军必须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
三种视角透视海洋观(申论热点,2017):
从时间上看,中国海洋观是历史延续性与现实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从空间上看,中国海洋观是构建和谐海洋与维护海洋权益的有机统一;
从内涵上看,中国海洋观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经营亚欧大陆一体化的统一。
三种当代中国海洋观的核心内涵是(申论热点,2017):
当代中国海洋经济观:靠海富国、以海强国。
当代中国海洋安全观:以维护国家安全为根本目标,建设强大的海上安全力量,构建有效的海上安全体系,全面实现海洋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
当代中国海洋政治观:以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导向,改善海上方向的战略态势,改良国际海洋治理体系,增强我国在全球海洋格局变化中的战略主动,提高我国在亚太海洋地缘政治中的战略地位。
参考文献:
杨国桢。人海和谐——新海洋观与21世纪和社会发展。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6-43
孙立新,赵光强。中国海洋观的历史变迁。理论学刊,2012,(1):92-96
申论热点:新时代召唤新的海洋观。中公教育,2017-05-04. http://www.offcn.com/shenlun/2017/0504/2069.html
朱宗军,韩增林。中国海洋观的变迁。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6):60-63
刘新华,秦仪。海洋观演变论略。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2):75-78
孙立新,赵光强。中国海洋观的历史变迁。理论学刊,2012,(1):92-96
孙光圻。中国海洋观的历史形态与创新发展。见:人海相依:中国人的海洋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2月,pp129-142
图片来源: 2012-04-28 国家海洋局
http://www.soa.gov.cn/xw/ztbd/2012/sjhyrjqghyxcr/bjzl/201211/t20121128_10169.htm
海水不满眼,观涛难称心。
——李白 诗
海权——海洋空间活动的自由权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宁波大学智库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