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育种要适当早播 小麦生产要适当晚播
3/24 本期作者:麦S
小麦育种适要当早播,小麦生产要适当晚播”——这就是小麦播种期的“天条”。“天条”不可触犯,不论您是做小麦育种的还是搞小麦生产的!谁触犯了,会受到惩罚。小麦育种人遭到的惩罚是:由于材料表现不真实、基因表达不准确而使得一些较为重要性状的选择效果不明显或直接变差!小麦生产者遭到的惩罚是:本不该发生的风险由于早播而让风险加大,造成种植者的减产与欠收。
记得较早前我说过这个话题,今天我们重复说这个话题的理由是由于去年我的育种地中同样一部分材料由于下雨,播期被分成了两个:第一部分是雨前的10月6号抢播的,第二部分是雨后10月14号勉强播的。同样是F3代材料,播期相隔7天。在二期播种时,一期播种的材料已经出苗、第一叶片展开。2017~2018年度冬季温度接近常年或偏冷,这样的年份,是检验小麦越冬性表现的年份;由于连年的暖冬,像今年这样的年份在近几年是不多见的,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的材料都是正常期播种或者是稍稍早播种一点,我们就会借此鉴定出越冬性较好、有较真实表现的材料或后代。几天前,在今年小麦越冬性调查中我发现,我们这个无意中的“分期播种”结果就告诉了我们这些——早播冻害明显,较晚播种的材料冻害表现不明显,甚至记载的意义不大。
我们要求的育种条件,除了要求要与当地气候土壤耕作等条件相一致或接近一致外,其它条件要尽量创造能够让小麦弱点表达的条件,也就是我们育种人常说的“往死里整”……最终,“整不死”的类型就是适应性好的类型、是我们需要的类型。而小麦早播就是有“往死里整”的嫌疑。早播:①由于生育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幼穗发育进程的加快,会降低植株越冬期的抗寒性能;②不论是年前还是春季,由于进入幼穗分化期较早,增加了幼穗受倒春寒伤害(形成穗子秃尖和缺位)的可能性;③由于麦苗秋季在较高气温下生长时期较长,相对的叶片和群体以及病原菌基数等都被增大了,这样就增加了来年病虫害高发风险;④由于生育进程的加快,也引发了小麦基部节间的过早过长伸长,这样就增加了植株高度,制造了倒伏风险。相反,适当晚播会增加小麦越冬期和春季的抗寒能力,减少或避免病虫害严重发生,降低了株高等。
小麦育种早播的目的就是检验品种或材料在逆境下的适应性或对环境条件的迟钝表现,一些不随着环境条件而有明显变化的迟钝类型就可能是我们需要的类型,但没有相适应的早播种或较早播种,我们就很难知道不同材料间的差异表现,我们也就无从选择。所以小麦育种与小麦生产上有目的的“祛 病 避 灾”不同,是要“找 病 招 灾”,目的完全为了是真实表达后的选择。
我们回顾近三年的经历,看看小麦生产上较早播或早播给小麦生产带来的损失。
第一先说今年。跟我们试验地表现一样,黄淮北片以北麦田,所有与我们同期第一期(10月6号)或早于我们播种的麦田,如若再赶上所用品种的冬性较弱、抗寒性偏差时,冻害的表现就有了:一个是生长发育在春季迟缓,麦田群体量变小;另外就是有死苗和死孽现象发生,造成群体降低;同样的,这类麦田也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威胁。
第二,去年。本来是一个小麦高产年,但由于一些地块播种早或过早,结合秋冬气温较高促长明显时,这些麦田的小麦茎秆变高了许多、群体变大了不少,最终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倒伏,让高产之年不高产;另外就是这样的麦田随着群体的增加,小麦病虫害也会发生严重,这又让小麦生产成本增加,安全性降低。
第三,说前年。也就是2015~2016年度,由于冬天来得早,特别是初冬那次伴随着降温一起而来较为明显的降雪,使得河南中南部一些较早播种麦田损失较为惨重。冻害表现中,即使是越冬性和抗寒性一直表现不错、像矮抗58这样的品种也都有幼苗被冻光的麦田。据我们走访,这些出现冻死苗的麦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播种较早——有些农户的麦田在国庆节期间就将麦子播种下了,由于徒长,其幼穗在冬前就开始进入分化期,使麦苗抗寒性减弱而出现大量死茎死苗。同样的品种,晚播或适期播种就表现很好、很正常。
因此我们强调,小麦生产不提倡早播,适当的晚播可以减少诸多风险,让小麦生产安全高产。
(下图:近处几排材料是10月6号播种,远处绿色表现较为一致的是10月14号播种,“两期”越冬表现差异明显啊!)
(下图:都是10月14号播种的材料,基本没有冻害,表现很好,可越冬性没法选择啦!)欢迎关注“小麦研究联盟”,了解小麦新进展
投稿、转载、合作以及信息分布等请联系:wheatgenome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7: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