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怀念的芝加哥大学
刚到芝加哥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心存这样一个疑虑:芝加哥大学这个鬼地方,怎么能留得住人?说他是鬼地方,去过的人应该都有体会:这是一个一到傍晚保安人员就开始站大街(方圆几里大部分的路口!!!),并彻夜值守的地方,怎么会让人产生眷恋!
但这里确是长期大师云集!不可否认,即使只待了短短两年,我也已对其产生不舍。在其古朴的哥特式建筑与充满想象力的新式建筑之外,我能感受到开放、包容、自由以及对知识渴求。校训言知识成全人生,而校徽则指欲火重生、凤凰涅槃。
不讲这些虚的,如果你让我不假思索的说出我最怀念芝加哥大学具体的哪一点,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我可以五分钟到达任何我想去听的讲座现场,聆听交流!这些讲座选题一般都比较前沿,汇集领域专家,时间安排的也比较好,中午吃饭了可以去听听,下午乏了也可以去听听。
因为芝加哥大学不大,主要就是几个紧邻的建筑群,所以我原来待的实验室跟其它相关专业院系离得都不是太远,因此我所能接触的讲座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有本院系的生态与演化的讲座,有基因组医学方面的讲座,有生化功能方面讲座,也有微生物方面的讲座,有时候没事了也去听听政策与中国研究,最令人茅塞顿开的是那些交叉学科方面的讲座,你可以看到网络动力学用来描述信号通路,简单数学描述出细胞行为如何影响细菌群体行为,等等。
通过这些聆听与交流,我逐渐完善自己的研究思路。如果我之前的很多学科交叉的想法还只是骨架,那芝加哥大学期间我给骨架增添了许多实实在在的血肉,也非常希望这些想法以后能活灵活现起来。
我原来待的实验室外面就是一个小池塘,幽静的生态环境自得其乐。这可能也是芝加哥大学人的一种真实写照,你可以远离喧嚣,精心钻研,你也可以转身,即风云际会!可以说她给你提供了所有,你只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剩下的就是享受。
我想在这种环境下,即使你心存杂念,慢慢的也会被感染。我一直觉得,知识的积累,科学的发现更多时候真的不是光靠几个天才的灵光显现,而是周围好的氛围的感染,交流与碰撞的激发,无形的推手推着大家快速前行。
这又使我想起了在美国我被经常问起的问题,中国跟美国做科研的差别在哪里?我想人跟物可能没有多大差别了,差的就是这种好的氛围,欢畅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如果能形成这样好的氛围,士兵也可以成将军,小船也可以成巨无霸。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