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非

博文

大学校园中不得不说的故事——禅的行囊(之九十)

已有 2090 次阅读 2018-2-12 10:38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教育, 科研, 发展, 科普, 应用

导读:以前,看到一位禅师到处做主持、收钱盖庙,就好像今天看到一位教授到处出任各个大学的校长,热衷于筹款盖大楼一样,心中不免在怀疑他还有没有时间做研究、带学生。然而,在教育和科研比较落后的地区和时代,这批到处做校长、盖大楼的教授,尽管牺牲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却毫无疑问地推动了这个地区、这个时代教育和科研的发展。同样的,出任许多丛林的住持,募集资金建设寺院的和尚,虽然或许牺牲了自己专门探索内心的时间,对禅宗教育的恢复和发展,肯定也有自己独到的贡献。

   只是,只有学校和大楼是不够的,其中还必须有一批孜孜以求的教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研究中去,教育和科研才能真正的发展。同样的,兴建一新的禅宗丛林,也需要有一批全心投入的禅宗学子,自己勤奋钻研,明了内心,再循循善诱地指导后来的学人,禅宗这门中国心理学的教育和研究才能不断发扬光大。这批人和前面那批人,在各自的时空中都是必要的。正如佛陀曾经说过的,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每一种现象都各有它自己适当的位置。大家都各安其位,那么这个世界就能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也如中国古圣一向倡导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在的心理学成就和外在的社会学成就,都统一在同样的文化精神之中。

   因此,中国心理学的研学和繁荣,并不是只有向内探索一种功效。实际上,它同样会向外投射,让这个世界充满风采。作为心理学科研型大学的禅宗丛林,它上课用的大礼堂被用来供佛教信徒们烧香祈求,看起来好像有牛刀鸡用之感;但现代大学同样会把它的地盘开放给民间搞各种活动,其中就有许多不那么科学和开明的成分。尽管如此,现代大学这些举动,还是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借机亲近了一下大学校园,从而唤醒了其中部分人对科学的兴趣、同情和支持。那么,这些活动也就起到了它的作用。

   换个角度思考,这些活动何尝不是某种心理治疗。中国人依靠这些心理治疗技术的支持,缓解着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压力。有了这些支持,中国社会神经症的发病率才没有那么高吧。就像前一阵子网络上流行的心灵鸡汤,尽管空口无凭,而且也未必会有科学依据,但给那些遇到相关困难的人用做认知行为疗法的依据,也对维持心理健康做了一定的贡献。

   这让我们又一次想起佛陀的智慧,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


   法性寺到了明代改名为光孝寺,并一直沿用至今。被风吹动的旗幡早已不在了,但旗杆还在。我们走进光孝寺,走过这根著名的旗杆在地上投下的影子,进了大雄宝殿。大殿的内墙上挂满了黄纸,每张纸上都写着一位逝者的名姓,地上摆满了供奉给死者的鲜花果品。光孝寺的前任方丈本焕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禅师,他为了提倡坐禅,把大殿里原来供人磕头用的拜垫全都撤去,换上了几百个用于打坐的坐垫。由于是清明节,大殿里座无虚席,当然,没有人是在打坐。大家都是来祭奠墙上的亲人灵位的。人们低声交谈着,仿佛是在等待会议的开场,领导还没来。

   这样的场合不太适合我们俩加入,于是我们悄悄地退了出来,去看殿后的瘗发塔。来到光孝寺之前,已经得到黄梅东山法门传承的惠能一直都未正式剃度出家,而在那场风幡论辩中语出惊人之后,印宗方丈得知了他的身份,于是就在寺中亲自为他剃发授戒,并将剃下的头发埋在一棵菩提树下。之后不久,埋头发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塔。

   有人在瘗发塔前的香炉里投进数以捆计的纸钱,顿时烈焰腾空,继之而起的浓烟朝着头顶的菩提树冲了上去。光孝寺有些古树的树龄已在千年以上,除了菩提树,还有广州的市树木棉。这种原产于印度的外来树种大约是和达摩同时来到中国的。眼下正是木棉树的花季,有人在树下捡起凋落的花瓣,然后细心地一一展平收好。这种橙红色的椭圆形花瓣晒干后可以入药,在中医眼里具有清热去湿之功效。

   木棉树后面,几个僧人正站在一张桌子旁边为重修观音殿募集善款。全中国的寺院都在重修扩建,光孝寺自然也不甘人后。而且,因为可以借助本焕禅师的影响力,它的进展要比华林寺顺利得多。本焕禅师年轻时曾和我的师父寿冶老和尚共同主持五台山碧山寺,1948年始南来,应虚云大师之请前往南华寺接任住持,从此留在南方。1958年,本焕被打为右派,在劳改农场度过了十五年难熬的岁月,出狱之后,他做过多所寺院的住持,光孝寺也在其中。他还住持修复重建了一大批重要的佛教丛林。佛教在今日中国能如此繁荣,本焕实在功不可没。我第一次见到本焕就是在光孝寺。不过,年届百岁高龄的本焕长老如今已经离开广州,搬到深圳东郊的一座僻静山寺里去了。

   离开光孝寺前,丹妮艾拉和我也为观音殿捐了一百块钱,并在一片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全文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69-1099541.html

上一篇:马可·波罗带回意大利的不止有披萨?——禅的行囊(之八十九)
下一篇: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经络理论和现象之辨——心解濒湖脉学(之二)
收藏 IP: 36.102.212.*| 热度|

1 马德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