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代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usbbi 美国华人史、人文、诗词及财经

博文

【南方华人史】美国南方早期华人安葬选地 精选

已有 8487 次阅读 2018-1-30 14:43 |个人分类:南方华人史|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直到“内战”结束的1860年代后期,美国“深南”部地区几乎还没有中国人移民。1870年代,在西海岸遭受排华暴乱困扰的形势下,一小部分中国人开始躲避而逃往附近的一些小城镇。几乎所有年轻和青年的中国人,都在寻找新的谋生渠道,以寄钱回中国的老家来改善家庭状况。而他们,最终也将返回中国。大部分的中国人经营洗衣房或者社区小杂货店。

       在种族高度隔离的美国南部地区,中国人的生存面临着挑战:他们既不是白人,也不是黑人。中国人在那里所处的常见境况是:他(们)会是所定居城镇里“唯一的”一位﹑或者是“仅有的几个”中国人。那里没有像纽约或旧金山那样可以提供给他们工作或生活的的“唐人街”。他们通常工作和居住在城镇较贫穷的那一区域里,租金也相对比较低廉。

untitled111.png

       那么,如果他们去世了,要埋葬在那里呢?由于中国人的数量很少,他们在经济上很难负担起一个中国人专用的墓地或墓园。在那样的城镇里,只有屈指可数的中国人,也许他们根本不需要墓地,因为他们几乎都正值盛年。正常情况下,至少几十年内没有人会去世。如果真的有中国人出现死亡情况,他(们)会被埋葬在黑人或白人的墓地里,前提是没有人反对。1890年,报纸上经常提及的“第一位中国人”H•列昂(H. Leon),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去世。列昂的葬礼仪式圣公教堂举行后,他被埋葬在了白人墓园里。与此成对比的是,密西西比州格林维尔市一位服务中国人多年的牧师-泰德•谢泊德(Ted Shepherd )称:那里早期的中国人,去世后都埋葬在黑人的墓地里。那座墓地名字为“槲树”(注:Live Oaks,与后来的“华人安息园”毗邻)。

       密西西比州有着相当数量中国人,但他们居住在“三角洲”地区从北到南的几座城镇里,如罗斯代尔﹑格林维尔和斯通维尔等,分布比较零散。处于三角洲中心位置的格林维尔城,1913年时建造了一座中国人专用的墓园。随着墓地需求的增长,华人墓园协会于1931年以1000美元的价格购置了5.8英亩的土地。这笔资金来自华人商家们的捐助,用于更换原来的墓园。新的墓园不仅安葬格林维尔的中国人,也安葬来自三角洲其它城镇的中国人。

       三角洲中国人在墓园的设计上,融入了中国文化和信仰,中央入口建造成了特色的宝塔顶结构。抬头的拱形下用中英文写有:Chinese Cemetery-华人安息园。大门的白色尖头铁栏杆可以用铁链子锁住,防止过去曾经出现过的破坏行为。大门左侧砖墙上的大理石长竖幅,上面写着(繁体)“云清月朗羁魂总是动相思”;右侧也呈对联式写着(繁体)“理得心安胜地何妨随寓宿”。中央大门两侧还有两个侧门入口。每个侧门的左侧都有一个太阳的标志,代表着白天和生命;右侧有一个月亮的标志,代表着夜晚和死亡。


       在密西西比河南端的新奥尔良,有着美国南方最大的中国人埋葬地。1904年,佟顺安(Soon On Tong 暂译)协会在一座白人墓园“杉园”(注:Cypress Grove,位于Canal st.和City Park Ave.交界)内,设立了一个中国人墓室区,用于安葬本协会的成员们。“佟”协会是一个乡亲性组织,为早期中国人移民提供工作﹑移民﹑道场和赌档等服务;同时也安排葬礼和运送遗体回中国。

       “杉园”的中国人墓区内有52个墓室,每侧两翼有四层,安葬有很多中国人。新奥尔良低于海平面,所以棺材必须放置在地面以上,防止洪水浸泡的危险。位于新奥尔良“法国区”(Frech Quarter)背后的古老的“圣路易第一”墓园(St. Louis No. 1 Cemetery )内,有一座较早期的中国人墓,时间可以回溯到1890年代。1960年代,梁安(On Leong暂译)协会在格林伍德(注:Greenwood,位于“柏园”的路北)墓园内建造了第三座中国人墓地。在新奥尔良城,其它至少还有一百多座中国人家族的墓地。

       在新奥尔良,中国人与其他族裔的移民一样建造“社区墓地”,让不同姓族安葬在一起来降低费用。在墓的前方,有封闭的拜祭空间,中间祭祀的牌位上写着逝者的名字,籍贯,及现存的后人等。


       早期的中国人大都埋葬在临时的墓地。因为他们作为“寄居者”来到这里,有朝一日不能工作时,最终还是要返回家乡与家人团聚。如果在回去之前去世了,他们大多数还是想把尸骨埋葬在中国。在本地埋葬一些年后,他们的遗体会被发掘,清洗,包装,然后运输会中国。

       例如,1919年时,在乔治亚的奥古斯塔,有八位中国人的遗体被从墓地挖出来送到亚特兰大,准备运往中国。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中国人在埋葬时接受的是基督教仪式,而回到中国永久安葬时再举行了一次儒家传统仪式。

       至1930年代,更多的中国人已选择不再归国安葬。因为他们能够成功地将家庭成员带来美国,或者在美国安家。“二战”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也使得返回中国重新安葬着减少。

       在中国人较多的城市里,他们通常埋葬在白人墓园内一个墓区,而不是在中国人墓地。奥古斯塔的“木兰”墓园(注:Magnolia Cemetery,位于奥古斯塔东南的 May Park )是一座白人墓园,但中国人也可以埋葬在里面。亚特兰大的“格林伍德”白人墓园(注:Greenwood Cemetery,位于亚特兰大西南的 Cascade Road)里,有一块儿三面被钢管栅栏封闭的墓区,里面安葬着中国人。墓区的中心,有一座30英尺高的方尖纪念碑。碑座上刻有:佟启鸿(Chee Hung Tong 暂译),中国人共济会,1911年9月8日。这里埋葬的不仅有亚特兰大的中国人,还有远至田纳西州查塔努加(注:Chattanooga,田纳西城市,位于亚特兰大西北110英里处,乔治亚边境北)中国人,他们想与附近的中国人葬在一起。


       在田纳西州西南角﹑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孟菲斯,有一座名为“埃姆伍德”的白人墓园里,也有一块中国人墓区。埃姆伍德墓园(Elmwood Cemetery)距离密西西比河仅一英里多。


       中国人的墓碑,大多数刻有逝者的中文名字,有的也刻着美国式的英文名字。乔治亚州奥古斯塔的黄开臣(Wong Kam Chen 暂译)墓碑,刻的全是(繁体)中文。他的父亲黄友兴(Wong Yoke Hing 暂译)1920年代时曾埋葬在这里,但1930年时他的遗体被挖掘出来运回了中国。不久之后他的儿子也去世了,就顺便埋葬在这座空墓穴里。

       把逝者的中文名字刻在墓碑上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他们的中文名字与美式名字通常不相配。1882年至1943年实施的排华法案,对中国人劳工有诸多禁令,导致他们购买不属于自己的证件。例如,一位原本姓“陈”的人,可能会用另一个不同人的姓和名(英文或中式拼音)生活一辈子。但在他死后,他的墓碑上可以刻上他真正的中文姓氏-陈。墓碑上刻有逝者的中文名字,对追寻其准确的家族历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


南部中国人丧葬习俗

       在人数众多的中国人社区,中国人的葬礼会有一套具规模性的仪式。而在南部,由于中国人数量很少,传统习俗的派用受到相对的局限。他们“入乡随俗”并不难:给前来悼念的人分发一个糖块和一枚五分硬币。糖块意味着用“甜”味驱赶悼念者的痛苦;硬币则代表着繁盛的希望。在葬礼仪式结束时,来宾们会收到一个红色信封,里面装有一枚二十五分硬币,这样他们可以买更多的糖块。

       以鼓乐队引导葬礼队伍的传统,在中国人稀少的南部无法实现。家庭成员从逝者的住所或生意所在地的门口,取下一根黑色弯带,然后由葬礼主持者放置在棺材上,象征着逝者的灵魂离开了“家”,与身体一起登上“永久旅途”。逝者家人在中餐馆招待来宾们之后,葬礼队伍一行便开往墓地举行埋葬。


相关阅读:《密西西比三角洲华人》

相关阅读:《1870年代西部华人东进区域及交通》


Resourses:资源参考说明:

本文出自美国华裔华人历史学者John Jung,http://chineseamericanodyssey.webs.com/apps/blog/

*《美国华洋史》探寻﹑还原自美国“独立革命”前至中国“辛亥革命”约150年间,两国间一些遗落或断层的交流关系历史。

交流或分享@微信:usbbic  |电邮:usbbic@gmail.com  ︱代伟  纽约  USA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22825-1097443.html

上一篇:【华洋史延伸篇】1870年代西部华人东进区域及交通
下一篇:【南方华人史】西部铁路华工南迁德克萨斯
收藏 IP: 74.72.3.*| 热度|

5 董全 黄永义 信忠保 余国志 计军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