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博文

姚远,郭晓亮:这就是西北联大

已有 3097 次阅读 2018-1-28 10:02 |个人分类:西北联大往事|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引用格式: 姚远,郭晓亮.这就是西北联大[J].博览群书,2017 (9): 119-127.

欢迎点击阅读全文:


这就是西北联大_姚远.caj


     这就是西北联大

                             姚  远   郭晓亮

               (西北大学西北联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

并序连黉,

卌载燕都迥。

联辉合耀,

文化开秦陇。

汉江千里源嶓冢,

天山万仞自卑隆。

文理导愚蒙;

政法倡忠勇;

师资树人表;

实业拯民穷;

健体明医弱者雄。

勤朴公诚校训崇。

华夏声威,

神州文物,

原从西北,

化被南东。

努力发扬我四千年国族之雄风。

这首由毛泽东的26个老师之一黎锦熙教授和鲁迅挚友许寿裳教授所作的《西北联大校歌》与罗庸作词的《西南联合大学校歌》形成了战时大学抗战的两支共鸣协奏曲,共同唱出了“原从西北,化被南东”和“驱除仇寇”“壮怀难折”的战时教育高歌。其中,尤其是:“开秦陇”、“导愚蒙”、“倡忠勇”、“树人表”、“拯民穷”,唱出了平津四校一院“并序连黉”、“联辉合耀”的高度文化自觉;“勤朴公诚”,唱出了天下为公、勤奋敬业、质朴务实、不诚无物,有深刻内涵的校训;“文理”、“政法”、“实业”、“医”,唱出了以文理、法商、教育、农、工、医为学科架构,开发西北,建设西北和奠基西北高等教育的雄心壮志;“发扬我四千年国族之雄风”,则唱出了以学抗战,化被一方,立足西北,融汇世界,复兴“华夏声威”,创建西北新文化的重大历史使命。

这就是我们要述说的话题——“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后在古都西安诞生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前世今生。

先有1931年“九一八”后的我国第一所战时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辗转平、豫,流离西安,重建黉舍。后有平津之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国立北平研究院等,接踵迁此,亦即1937年9月10日成立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翌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相继并入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复化身为永留西北的国立西北五校——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从其母体与子体的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各自回迁复校或永留西北办学,具有特殊的整体性、连续性和统一性,是一个扎根西北、分而有合、子母血脉相连的高等教育共同体。其母体与子体在大西北历时10余载艰苦卓绝的办学过程,形成了人文社科、理工农医完整的学术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中国西北高等教育的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民族解放运动史、中国人民抵御外侮史和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永留青史的西北联大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时任东北大学代理校长宁恩承刚刚就寝,方入朦胧,忽然一个极大爆炸声 ,将临近北大营的东大校舍震得窗门动摇,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宁校长便赶紧组织师生连夜躲避和撤离,东北大学遂成我国第一所流亡大学,并在张学良校长的鼎立支持下在西安城西南隅(今西北联大后继者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建起了校舍、礼堂,弦歌复起。

又到了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三周后的7月28日早晨,我国第一个国际篮球冠军功勋队员、北平大学体育教师王耀东起得很早,照常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指导田径队练习。他走在半路上,发现街上行人稀少,一个个面露惊恐,一打听才知道守城二十九军已经撤走,日军正在进城。王耀东急忙回家,稍后即告别妻女,化装逃出北平,复在徐州火车站遭遇日机扫射,终于平安抵达西安,应聘为西安临大教育学院体育系专任讲师,并常到与东北大学共处的西安临大(今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上课,复作为三个中队副之一带队南迁汉中,战后又作为复校交涉专员将西北大学迁回原东北大学西安校址。不成想,因为体育或求助黑龙江籍流亡学生而三见张学良的王耀东,在少帅一手建起的这所校园里,终身教授体育,一直活到107岁,在此见证了我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和我国战时最大的大学联合体之一西安临大-西北联大的分分合合。

如今,在西安临大-西北联大后继者西北大学太白校区里,有一座“东北大学-西北大学礼堂”,已成为战时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办学遗址,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大门前张学良将军亲自勒石题刻的奠基碑,仍然矗立堂前,向人们述说着战时在此发生的一幕又一幕……

九·一八”与“七·七”事变相继爆发之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我国族最根本的文脉所系——高等教育,也面临国破校亡、根基沦丧的空前灾难,尤其是大学数量接近全国半数、在校大学生占全国2/3以上的东北与平、津、沪三地,面临的危险最为严峻,遂先有东北大学自东北向北平、向西北的颠沛流离,再有平、津高校的空前浩劫。1937年9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第16696号令:“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7年9月复并入省立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由此,形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最大的两个大学联合体,即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与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北联大”)。    

西南联大以合而有分的形式在西南大后方、西北联大以分而有合的形式在西北大后方各自从1937年至1946年发展9年,分别为西南地域文化或西北地域文化,保存国族文脉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西南联大在1946年5月4日宣布结束,几乎全部北返平、津复校,仅为西南地区留下一个昆明师范学院。西北联大,虽在1939年8月8日奉教育部令改为国立西北大学(以下简称西大),相继分出国立西北工学院(以下简称西工)、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以下简称西师)、国立西北医学院(以下简称西医)、国立西北农学院(以下简称西农),为西北地区留下综合、师范、理工、农、医等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后来复归平津,但北平大学整建制永远留在西北。抗战时期西北联大母体诞生的子体——国立西北五校——表现出明显的分而有合。比如:五校在西北联大校训“公诚勤朴”的基础上或直接继承(西大),或演为“公诚勇毅”(西工)、“诚朴勇毅”(西农);与工、农、医、师从联大分出独立设置不同,西北大学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改为国立西北大学”,在1945、1946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又令国立西北大学分批为西北联大二十七年度、二十八年度两届除原平津三校学生外的毕业生(借读生、转学生)换发毕业证,截止1947年5月1日,已收到教育部验印的毕业证160份 ,这些毕业证书同时加盖有西北联大四常委徐诵明、李蒸、李书田、陈剑翛的签章、所在院院长、国立西北大学校长刘季洪签章和教育部核审章,表明西北联大确有精神上的延续,而且最先分出的西工与西大在近两年的时间共有一位校长;西师在1939年8月虽然名义上分出,但直到1944年11月迁兰州前一直在城固与西大隔壁共处、合班上课、90%以上的教授合聘,共用图书馆等教育资源,还合作编辑出版《城固青年》《西北学报》等期刊;西医1939年8月分出,1946年8月复与西大合并回迁西安;五校联合招生、联办社会教育、联合创建西北学会、中国物理学会西北分会、中国化学学会西北分会等学术社团等。西北联大仅仅分开几年,报章即再有恢复西北联大的呼声。

   在共同办学宗旨和共同历史使命之下,国立西北五校的分而有合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遂有联合招生与办学、对外共同争取权益等共同举措。民国三十七年度(1938)、民国三十八年度(1939)尚为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在城固时期,西大、西工、西农即开始合办大学先修班。迁至西安后,陕西省教育厅专拨早慈巷官产房舍两院,由三校继续联合办学,分为文法、理工、医农三组,于1946年12月恢复招生。1947年11月,招收录取大学先修班学生120名,备取65名,连同与西工上次招收的新生,共计220余名,分为4班。直至1948年秋季,西大才开始单独招生办班。1942年夏秋之际,汉中、西安物价飞涨,每袋面粉从年初的145元,到8月下旬涨至550元,教授薪金以每月300元计,仅合战前83元,教职工生活大受威胁。为此,于1941年12月、1942年10月、1943年3月,西北五校数次联合电呈国防委员会秘书厅、行政院秘书处、检察院和国民政府教育部,呼吁解决生活困难,并联合采取措施自救。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活动亦联合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同设一个西北大学支部,但大家仍习惯地称“西北联大支部”,归中共陕西省委直接领导。1940年,陕西省委为便于秘密活动,才将原支部划小,分为西大、西工、西师三个支部。

   西北联大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西安临大学和西北联大时期;二是国立五校分而有合时期。

西安临时大学之构思始于1937年8月教育部的《设立临时大学计划纲要草案》,初拟在长沙、西安等地至少设三个临时大学。1937年9月10日正式颁布教育部第16696号命令。1937年10月11日教育部长王世杰发布《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组织规程》,以教育部、北平研究院、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陕西省教育厅等代表组成筹备委员会。王世杰兼任主席,聘任李书华、徐诵明、李蒸、李书田、童冠贤、陈剑翛、周伯敏、臧启芳、辛树帜等9人为委员,随后又指定徐诵明、李蒸、李书田、陈剑翛4人为常委,不设校长,由常委商决校务。

1938年1月10日为学生到校最后期限。据1938年2月10日的统计,全校学生总计为

1 472人(含借读生151人)。全校分为第一院、第二院、第三院,再分为:文理(国文、历史、外国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八系);法商(法律、政治、商学三系);教育(教育、体育、家政三系);农(农学、林学、农业化学三系);工(土木工程、矿冶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纺织工程六系);医(不分系)六大学院,24个系。学生以文理学院(439人)、工学院(386人)、法商学院(279人)居多。全校三院分布在西安的三个地方:校本部、第一院的国文系、历史系、外语系、家政系在西安城隍庙后街四号;第二院的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体育学系,以及工学院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共处一院(今西北大学太白校区);第三院的法商学院三系、农学院三系、医学院和教育系、生物系、地理系在北大街通济坊。

西战场失利,太原失守后,日寇沿同蒲铁路南下,窜抵山陕交界的黄河风陵渡口一带,与西安东部135公里处的潼关仅一河之隔,西安东大门告急。1937年11月20日,就在西安临大开学不到三周,日军两架日机轻型轰炸机即开始第一次轰炸西安,西安临大本部所在城隍庙附近的西段城墙一带修筑了600多个防空洞藏身。之后,西安城被日机轰炸达145次,出动日机1 106架次,投掷各种炸弹累计3 440枚。为此,西安临大师生徒步翻越秦岭,再迁汉中。全校分布在三县六地:大学本部、文理学院设于城固县考院(黉学巷贡院旧址);教育学院全部、工学院一部设于城固县城文庙;法商学院设于城固县城小西关外原县简易师范旧址;体育、地理、土木三系和附设高中部设于城固县古路坝天主教堂,利用大自然形势和环境,研究地理和实地测量;医学院设于南郑县居民聚居区,便于民众诊病;农学院在沔县(今勉县)武侯祠,利用汉水开凿沟渠,从事农业和灌溉研究。

国民政府行政院第350次会议通过之《平津沪战区专科以上学校整理方案》提出:“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及国立北洋工学院,原合并成西安临时大学,现为发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边省文化起见,拟令该校各学院向陕甘一带移布,并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据此,1938年4月3日教育部令: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5月2日,西北联大在陕南城固校本部补行开学典礼,并开始上课。同年,联大第45次常委会通过决议,以“公诚勤朴”为校训,并聘请黎锦熙教授撰成校歌歌词。

西北联大沿袭西安临大旧制,学校不设校长,由校务委员会、常委商决校务。1938年7月22日,教育部长陈立夫令,撤销原筹备委员会,改组为校务委员会,原西安临大筹备委员均为校务委员会委员。常委有徐诵明、李蒸、李书田、陈剑翛。因陈剑翛请辞,教育部复派胡庶华接任常委。同年10月,又派张北海任校务委员。学校初设6个学院23个系:文理学院有国文系、外国语文系、历史学系、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地理学系;法商学院有法律学系、政治经济学系、商学系;教育学院有教育学系、体育系、家政系;农学院有农学系、林学系、农业化学系;工学院有土木工程学系、矿冶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电讯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纺织工程学系;医学院,不分系。1938年7月工学院与农学院分出独立后,有文理学院、法商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四个学院,除各学院原有系科外,新增医科研究所、师范研究所。各院系教授大致与西安临时大学各院系教授一致。

                      二、史无前例的西迁南渡

(请接着点击阅读全文)

这就是西北联大_姚远.caj




姚远联系方式:710069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西北大学西北联大研究所所长

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二级编审、博导

Email:xdxbyy@nwu.edu.cn



[1]此文为陕西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姚远《西北联大简史》一书的导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15-1097236.html

上一篇:姚远,亢小玉,张冰:《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之天文地理知识
下一篇:祝贺京津冀西北大学校友会双创论坛召开
收藏 IP: 124.114.22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