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guoqin

博文

博爱之蓝

已有 1963 次阅读 2018-1-21 19:58 |个人分类:其它|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博爱之蓝

张国庆

蓝色,本应该是最容易见到的颜色,一抬头,就能见到。但是,现在好多地方已经不常见了。

夏天的青海,气候宜人。在这里,你可以拥抱灵净的天之蓝,与上天亲密对话,荡涤你的心灵;在这里,你可以远眺天湖一色的湖之蓝,体验自然之伟大,人类之渺小,尽情舒扩你的心胸,抛却世间诸般欲望与烦恼,放飞你的思想;在这里,你还可以敬拜雪山的圣洁与庄严,净化提升你的信仰。




是的,蓝色是纯洁的,是自由的,代表着和平与安定,是和谐之色。在欧洲,蓝色还是对国家忠诚的象征。

在藏胞心中,蓝色意义更加深重,为空性无色,是法身金刚持和普贤等菩萨的身色,也是藏区圣地最为常见的颜色,象征着凡有天空之处,皆有佛法常在,使众生普渡,获得善果。

——原来,蓝色还是博爱之色!

如果你到了茶卡盐湖,你就会深深体会到蓝色的寓意。漫步在天空之镜的旅游盐道上,你才发现,尽管游客纷纷扰扰,吸引你的,还是那无边的蓝色,你已经被大自然同化,急切投入其中,回归纯洁童真,找寻失落的梦想。




到了青海,自然要去青海湖。藏语称青海为“措温波”,蒙语则叫作“库库诺尔”,分别是“青色的湖”、“蓝色的海”的意思。在藏语中,青海还称作“雍错赤雪嘉姆”,居住着赤雪女王姐妹神,是藏区著名的修行圣地。古时青海还称作西海、仙海,是西王母的住地。

大概是有女神庇护的原因吧,青海湖之蓝,与茶卡湖又有所不同。青海湖的浩渺蓝色,圣洁中饱润着温柔,荡漾着无边的大爱,正如藏胞把青海比作罗盘中牛奶外溢,女神无私之爱护佑着众生健康,五谷丰登,畜牧兴旺。






进入藏区前,和善的导游反复提醒,不要给藏区儿童零花钱,这样会使儿童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前几天,曾有一浙商到藏区旅游,与村长协商,要投资建学校,建医院。村长婉言谢绝,我们不能老是依赖汉族兄弟,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建设自己的家乡。

这不由得我对藏胞肃然起敬,藏胞在蓝天、神山、圣水的孕育下,心灵之纯洁,志向之高远,人格之伟大,反而衬托出我们的卑微与龌龊。我们时刻无处不在地贪图小便宜,为一点蝇头小利不择手段,争得你死我活。我们之中有些人,为了一己之利,毫无道德底线与精神信仰,可以恣意污染蓝天,破坏青山,糟蹋绿水,对手中的丝毫公权力,无不用足用尽,进行寻租,在教育上则是拔苗助长摧毁了下一代。




藏胞这种伟大的人格,是一种父亲之爱,因此,我觉得,蓝色还是博大的,永恒的,沉稳的,是父爱之色。尽管珠穆朗玛峰在藏胞心中是神女之峰,但我还是觉得珠峰除了有神女圣洁之外,还有父爱之博大、永恒与沉稳。“仁者爱山”,如果你有机会去参拜珠峰,在珠峰之蓝中,你的人格一定会得到升华,深刻领会到“仁”的本义,怀天地之心,化掉人心,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来塑造自己的博爱心、包容心。

在青海的几天里,尽管磨破了一双简便网鞋,有点累,心灵收获还是很大的,更加加深了我对一位老长兄对我说的“少说话,多做事”、一位挚友的内兄说的“我们农家孩子,一碗饭来之不易,要慢慢吃,不能一口吃掉了”、一位同事母亲说的“一个人做事,一家人吃饭”的理解。三句话尽管没有一点文采,但却是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嘱咐,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使我受益一生!

夏日的青海,游客众多,但就是没有见到一个国外游客。我就觉得,这么美丽的景色,根本就不差于国外景点,看样子我们得要转变发展思路,从迷信工业发展经济的思维中跳出来,加大外交推介旅游力度,发展低耗无污染的旅游经济,为自强不息的藏胞发展助力。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旅游不仅仅是一个观光产业,还是一个养性修心的蓝色文化事业。我还觉得,要大力促进旅游产业信息化,也即现在流行的“互联网+”,利用现有的web、微信、QQ等平台与GIS或GoogleEarth融合,引入三维全景实景混杂虚拟现实和智能化技术,研发智能导游系统,让游客,特别是自由行的游客,能够实时获得电子导游的导航与讲解服务,随时随地获得景点信息,或者足不出户就能旅游,让更多的人,更廉价地享受更优质的旅游服务,饱览祖国美丽河山,来高原接受高原蓝的洗礼!


2017年6月  于青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44-1096072.html


下一篇:亲亲黄柏河
收藏 IP: 120.210.17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