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SA落地我国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中国生态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从2010年1月的第一届,到2016年12月,CSA大会已经是第八届了。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加入的朋友越来越多。在国内外很多人心目中,CSA是中国生态运动的一面旗帜,很多类似模式,无论是创立于2010之前还是2010之后,无论自发还是外来,都自认为或被看成是CSA的成员。
形势发展真是太快。近三年来,特别是2016,生态、健康、传统,突然间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各式各样的“生态”农业,雨后春笋,千帆竞发。
CSA如何适应新的发展,建议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一、模式定位。
从社会学角度,CSA是熟人社会。谁也无法否认,这种被社会学主流所诟病的“落后”模式,成功地解决了生产者的诚信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参与者的食品安全,达到了真正的社会共治。比起“先进”的现代化严密的管理与政府的严格监管、严厉惩处,要有效的多。熟人社会这种模式,只是“少数人玩玩”,还是可以普遍推广,解决“大众”问题;它是过渡阶段的产物,还是代表未来方向。对于这个关系到CSA前途的大问题,相关研究的确太少。
二、本土传播。
从传播推广角度,外来语的译名至关重要。CSA,先后被译为“社区支持农业”、“社区互助农业”和“社会生态农业”。为方便理解,我们也称为“生态人脉平台”、“熟人经济(加检测)”、“生态家园”和“生态社区”等。但在实际交流与推广中,用的最多的还是“CSA”。很显然,“CSA”这个洋名称,老百姓听不懂,看不明白,感觉生疏,需要详细解释。与做学术不同,如何让中国文化背景的广大群众,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感到亲切,是CSA能否顺利推广的重要因素。
三、传统继承。
从天人关系,中国传统农耕是典型的生态农业。顺天时、量地利、尽人事的“三才”和谐生态思想,充分维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因时因地因物制宜的生态农业技术,都值得继承发扬。就目前看,CSA在继承传统农耕思想和技术方面,包括传统食品加工技术,做的还很少。热衷于外来的、新研发的不确定性极强的现代技术,对于经过千百年甚至几千年历史考验的行之有效的成熟经验,却不很重视,颇有点捧着金饭碗讨饭的味道。这种状况亟待改变。(邢东田)
2017年2月24日
【说明】本文为CSA联盟约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