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种原因,国内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设置一直处在变革之中。当前,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的环境之下,变革更大。
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部门的设置在以纸质文献处理流程的基础上结合了读者的服务与培训方式,除了基本的流通与阅览等读者服务部门外,文献检索教研室、辅导部、参考咨询部开始出现。同时受图书馆技术环境的变化以及图书馆情报服务功能的出现,图书馆开始重视技术服务与情报咨询新部门的设置。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业务流程重组管理理论的广泛引入 ,国内高校图书馆掀起部门调整的热潮,图书馆组织机构沿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随着高校图书馆承担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当前的高校图书馆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多为随自己的意(各校各叫各的),即便名称一样,所设岗位及其职责可能大不同。总体呈现个性化多元化态势。带来的弊病是:专业技能弱化、馆际业务交流对口交流愈来愈困难、服务对象愈来愈不懂图书馆……
“参考咨询部”是图书馆的“老部门”,我在参考咨询部快十年了,师生、同事对参考咨询部均很陌生。实事求是,期间我的工作内容也够杂乱的。当前我所在的参考咨询部6个编制,占全馆人数的7.7%。这个部门干啥呢?依据为2016年4月拟的参考咨询部岗位职责:“参考咨询部是图书馆的业务部门之一,主要负责以下工作:中外文数据库及期刊采购工作;学科馆员工作; 负责新到报刊验收、分发工作;开展文献信息咨询、查收查引和原文传递服务;管理文献检索室、研究生阅览室;参与学科建设和重点科研工作;解答属于图书馆业务范围的各类咨询问题,辅导读者查阅文献信息,提高读者信息素养,并提供深层次的咨询服务,学科评估服务等。”其实参考咨询部还另设了科技查新工作站,没写进去。这大概算是“个性化”的代表之一了。
文化部2015年发布了一个推荐标准《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发布.WH/T 71-2015 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规范[S]._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12),里边两个定义摘录如下:参考咨询服务(Reference service):针对用户需求,以各类型权威信息源为依托,帮助和指导用户检索所需信息或提供相关数据、文献资料、文献线索、专题内容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模式。参考馆员(Reference librarian):图书馆从事参考咨询服务的相关人员。其职责为负责解答用户咨询、帮助用户获取所需的信息与服务。(注:根据参考馆员的知识、经验和所承担的任务,可以有初级参考馆员和资深参考馆员等不同配置。)
参考咨询部近年在打学科服务牌。2017年还让“服务升级”,积极开展深层次嵌入式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开展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学科服务工作试点。顺便也介绍一下相关概念。1998年之后,国内高校图书馆界学科服务、学科馆员是热门话题。其“中心思想”是为了促进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与服务水平。学科服务是以用户为核心,主体通过学科馆员,依托图书馆和公共信息资源,面向特定机构和用户,建立基于科研与教学、多方协同、面向一线用户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向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知识化的服务,提升用户的信息能力,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与支撑。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职责:(1)深入了解对口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和发展动态,熟悉该学科的文献资源分布。(2)参与对口学科的资源建设,提供参考意见;推动对口院系与图书馆合作订购资源。(3)开办相关图书馆讲座,解答深度课题咨询,逐步提高对口院系师生的信息素养。(4)深入院系,征求读者意见及信息需求;与图书馆顾问密切合作。(5)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包括学科服务网页、资源使用指南等。(6)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以提高文献资源利用效率,使读者更加关心图书馆建设。(7)试用、评价、搜集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8)为对口院系的重大课题提供文献层面的特别帮助;与对口院系学术带头人建立联系。(各专业馆学科服务负责人的工作职责根据各专业馆具体情况而有所调整)我觉得上述图景是美好的、立体的、生动的,但要落实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对于“985工程”、“211工程”不易,对于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或许更艰难。
参考咨询部近年在“与时俱进”开展科技查新服务。今年开始专利信息服务火了,也需跟上。查新报告是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书的要求,通过查新项目的查新点与所查文献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对查新点作出新颖性判别后,以书面形式撰写的客观、公正的技术文件。我们作为“查新员”角色,相对来讲,图情专业知识为强项,相关学科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知识)为弱项。完成科技查新工作,需要“委托人”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完成。
同样在参考咨询部,岗位及职责存在差异。不同高校的参考咨询部,所承担的职能存在差异(甚至迥异)。如果是高校馆与公共馆两种类型相比,可比性不大。
我的本篇闲话似乎更多的是从微观角度阐述高校图书馆的“乱象”或“现状”,期待有助于促进相关理论与实践,有助于“破局”或“拨云见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