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从环境到智慧:信息时代的教学变革 精选

已有 6759 次阅读 2017-10-24 14:48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学出版社, 教育, 信息时代, 沈书生, 教育变革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从教育的具体现实来看,研究者与实践者的注意力一直都没有离开教育领域:包括对教育现象的持续观察,对教育问题的持续关注,对教育价值的持续思考,对教育行为的持续变革。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所变革的教育到底能否像科学范式一样可以得到大量的模仿与复制?科学的教育到底应该如何引领实践的变革?在变革的过程中我们的学校课堂会发生何种变化?为什么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地呼吁需要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是人们依然认为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在具体变革过程中,如何借助于当下学习环境的变化,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有智慧的人?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做深度的思考,因为它们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改革所用的力是否朝向了一个合理的方向。信息技术来了,它是在伴随着较高的投入来的,在整个社会普遍感觉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将更多的经费投入了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与改造之中,这种改造如果不能够变革教育,无论是从投入方来说,还是从使用方来说,良心都会感到不安。


国际上的大量经验已经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们的信息化条件也是在国际上领先的,它们的信息化条件对于教育的支持作用,在国际上同样是领先的。我们的信息化装备与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差异,那么,我们的信息化教育的应用就自然应该与它们的应用存在不同,包括方法层面、应用程度层面等方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从我国的自身实际出发,构建一套符合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同时也与我国的教师认知状况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范式,以满足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


信息技术推助教育变革


2011 年10 月,56 岁的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乔布斯去世以后,在全球范围内的许多果粉们自发地组织了各种类型的悼念活动。一些人甚至在担心,没有了乔布斯,他们将会如何生活。乔布斯自1976 年与朋友成立苹果电脑公司以来,先后推出了麦金塔计算机、iMac、iPod、iPhone 等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被人们誉为是改变世界的天才。乔布斯去世后的全球性追思活动,体现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他个人的敬仰,更是人们对技术的一种崇拜,没有了乔布斯,智能手机的发展会不会出现停滞?


任何一种技术的出现,都会带来人们的狂喜与追捧,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电影的出现,有人认为学校会因此而消亡;20 世纪中叶,电脑出现以后,又有人认为电脑似乎可以取代一切了;20 世纪后期,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人们又一次认为世界已经彻底变为了一体,光驱出现以后,一些狂热的爱好者总是用它的存储容量来号称记录领域的革命;世纪之交之际,当轻便型的移动存储设备出现以后,人们的热血又经历了一次沸腾。这种狂热,并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去世而终结,更不会因为一个产品的推出而终结。我们可以不断拥有新的技术产品,但我们永远不可能拥有最佳的技术产品。2016 年底,华为推出的新的产品,同样也让人们变得热血沸腾。


1964 年,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媒体通论:人体的延伸》一书中提出了“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观点,在他看来,媒体处于第一位的功能不在于传播信息,而在于人体某部分的功能的延伸。例如,印刷品是人眼的延伸,无线电是人耳的延伸,传声器是嘴巴的延伸,电视是人耳与眼睛的延伸,电脑是人脑的延伸,计算机网络更是耳朵、眼睛和嘴巴的同时延伸。这一论断揭示了人自身的本质需求,即人总是处在对世界的无限向往中,人们期待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样期待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而信息技术的出现,恰恰就是为了满足人的这种需求。


提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实践中,其实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来进行声像显示,从而使利用技术的学习者的各种感官得到延伸,把他们难以感觉到和不可能感觉到的事物、现象、事件等,通过直观、形象地再现展示给他们,拓展学习者认识客观世界的时空广度。在利用声像呈现信息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助于信息的不同表征和提取,改变信息的抽象、概括化层次,循序渐进地呈现信息,适应广大学习者的信息需求和接受水平。


有研究表明,对于同样的信息材料,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传递以后,信息的保持率会发生许多变化。例如,通过听觉感官传递的信息,3 小时后的保持率为60%,3 天后的保持率为15%;通过视觉感官传递的信息,3 小时后的保持率为70%,3 天后的保持率为40%;而视觉和听觉感官并用的信息传递方式,3 小时后的保持率上升至90%,3 天后的保持率上升至75%①。当然,这种研究的结果还会与实验中所传递的信息内容相关,有些内容本身比较容易让人留下印象,有的内容却会因为其专业性或独有性导致其不易记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运用了多种感官的刺激,人们识记信息的能力会有所增强。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信息技术的类型愈加丰富,储存与传播的功能也在逐渐增强,人们在使用媒体时的选择空间逐渐增大。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借助于书籍、期刊、报纸、杂志、黑板、粉笔、图表、模型、实物教具等来支持传播过程,还可以借助于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交互电子白板等来帮助展示信息内容,优化信息的传播过程。当网络技术出现以后,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范围发生了极大改变,为人们更加广泛地开展信息传播活动提供了支持。


相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人们有时会把书籍、期刊、报纸、杂志、照片、画册、黑板、挂图、模型、实物、小型展览、幻灯投影、影视录像等称为传统的信息技术,它们与计算机、网络等不同技术的巧妙融入,构建了现代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新体系。在现代学校教育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我们可能会分别使用到一些不同的技术形式,如书籍、期刊、报纸、杂志、照片、画册、黑板、挂图、模型、实物、小型展览、影视录像、投影、电话、广播、计算机、网络、流动宣传车等。


如果与20 年前相比,现在的学校环境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几乎很难从我国当下的一所学校中寻找到一台普通的光学投影仪,而在2015 年6 月的一次德国之行中,笔者在他们的大学教室里依然看到了普通光学投影仪的存在。这种感觉让我们再一次为我国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发展而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在驱使自己又一次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让我们学校的信息化装备发挥出与其属性相一致的效能。


对于现代学校而言,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在校生的培养,这与学校的基本责任,也与学校的历史条件相关。学校的信息化办学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以后,学校才会有条件完成更多的社会责任,如通过设计一些资源以满足当地人民(包括家长)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如果地方政府能与地方教育部门合作,引导学校将教育的范围适当扩大,既可以避免政府的重复投入,也可以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好教育系统的若干平台,为实现当地老百姓的终身化学习创造条件。


学校的教育与当地的终身教育相融合以后,对于学校而言,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化的游学类课程时,就可以拥有更多的资源作为支撑,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通过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强化学习的价值实现。而对于当地而言,则可以通过组织适当的面向老百姓的才艺展示活动,激发老百姓的创造源泉,把当地的优秀文化传承下来,老百姓有了更多的业余生活方式并因此而获得精神方面的满足,学校的在校生则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形式丰富多样。但是不管以何种形式呈现,其基本上都与人们的感官需求保持着一致性。这里从语音通信技术、影视传播技术、多元表征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几个方面简要梳理一下技术的发展与变化,并尝试探讨如何借助于不同的技术形式来丰富教育活动。






《从环境到智慧:信息时代的教学变革》

作者:沈书生

责编:朱丽娜,苏利德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9

ISBN:978-7-03-053976-2


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过程中,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力量促进应用效能的整体提升。《从环境到智慧:信息时代的教学变革》从管理和教学两方面,对当下信息化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诸多现象进行了剖析,倡导立足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建立系统的信息化能力提升策略,并重点就如何构建面向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如何促进信息化应用走进常态等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从形态学的视角建立教学设计思维范式,分析了设计项目化学习和学习时间线的具体方式。


(本期责编:李文超)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文中书名、作者、封面可购买本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1082265.html

上一篇:还在被近视困扰却对屈光手术犹豫不决?权威机构为你术前答疑!
下一篇:我国首次从自然界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寨卡病毒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2 黄永义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