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南开“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研讨会分组会一瞥

已有 2682 次阅读 2017-9-28 16:07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2017--)|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南开“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研讨会分组会一瞥

9231600-1700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928发布

 “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暨纪念历史学家杨生茂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923-24日在南开新校举行。其间分成三组,每组三个时间段总共举行12次分组会。分组会安排有序,堪称和国际接轨(用汉语交流),一般有专门评论人,有提问和答疑。答题上与会提交论文均有机会在会上表述自己的学术见解,至于深度交流只有留待会后。

23日下午,我穿梭浏览了四个分组会场,分组名单固定,但加上旁听人数看出第三四组“爆满”,兴许和“追星”有关。我随机拍摄纯属巧合,并非刻意。

照片32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会务组所附分组发言名单和题目,个别与实际有所出入。

下午 16:00——17:40,地点:历史学院 34 楼会议室第一组,主持人:王晓德教授,评论人:白建才教授  发言人及题目(10 分钟/每位)戴超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题目:“我们必须粉碎中国式的民族解放战争”:约翰逊与越南战争的升级(1963-1966吕桂霞(聊城大学教授),题目:美国和平队在斐济的活动及影响论析曲升(聊城大学教授),题目:“自我孤立”于国际海洋法律秩序之外的肇端:美国对《巴黎宣言》的修改尝试与最终拒绝(1854~1857徐振伟(南开大学副教授),题目: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援助及其影响张树明(燕山大学副教授),题目:20 世纪大国博弈阿富汗的特点、教训及其启示温荣刚(渤海大学副教授),题目:英国顾问团进驻南越问题上的美英协调刘长新(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题目:卡特政府时期美越建交问题探析


第二组,主持人:沐涛教授,评论人:谢国荣教授(总汇报人)发言人及题目(10 分钟/每位)高春常(鲁东大学教授),题目:奔往自由的耶路撒冷:《纳特·特纳的自白》初探唐慧云(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题目:美国种族主义与极化政治梅祖蓉(河南大学副教授),题目:“绝对的好事”——论卡尔霍恩对美国南方奴隶制的捍卫杜华(武汉大学讲师),题目:废奴运动与内战前美国主流政治话语的变迁李丹(扬州大学副教授),题目:美国公共领域内的反奴隶制刊物流通之争赵文器(南开大学博士生),题目:美国殖民地时期教友会废奴运动探析


第三组,主持人:高岱教授,评论人:周祥森教授(总汇报人)发言人及题目(10 分钟/每位)李剑鸣(复旦大学教授),题目:为了被统治者的安全——自由话语与美利坚共和国的创立吴金平(暨南大学教授),题目:国家利益与美国移民政策牛可(北京大学副教授),题目:美国国家构建中的社会科学:1948 年《帕森斯报告》梁红光(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题目:美国早期“州的可起诉性”考察董瑜(南开大学副教授),题目:1819 年经济危机与美国政治文化的变动邵声(中央党校讲师),题目:关于美国革命时期公民概念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王娟娟(河南师范大学讲师),题目:国家自主性视野下的美国淫秽物品委员


第四组,主持人:韩宇教授,评论人:梁茂信教授(总汇报人)发言人及题目(10 分钟/每位)王心扬(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题目:十九世纪美国戒酒运动中的社会矛盾原祖杰(四川大学教授),题目:美国社会公正观念的演进李莉(厦门大学副教授),题目:20 世纪美国城市化转型与公共住房政策李文硕(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题目:医疗产业与城市复兴:美国工业城市匹兹堡的转型之路余卉(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博士生),题目:“消失”的浪潮——战后劳工女权主义的兴起蔡萌(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题目:自然权利观念与美国早期的劳工运动焦娇(北京大学博士生),题目:美国工业化时期有关劳工“生活费用”调查的论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078183.html

上一篇:南开新校区历史学院一瞥
下一篇:南开“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会主题报告一瞥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