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还有多少沙子要卖?

已有 5922 次阅读 2007-4-2 22:19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还有多少沙子要卖?
蒋高明

        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一轮的乡村改造。笔者现场了解到,山东北部某城市近郊农民几乎全部上了楼,还计划将开发区附近几十个村子的平房推倒了盖高楼。农民上楼了,土地腾出来做了工业区,村民们也非常欢迎,这种模式不是很好么?
        在笔者家乡沂蒙山区,我看到的另一个现象更加触目惊心。村里的一些有钱人,用比较廉价的价格将村里的河道承包了三十年,名义上种树,实际上盗卖沙子。他们雇佣了挖掘机,大量沙子比较廉价地卖给镇上,再由其它沙贩子高价出售给城市。这种破坏从2005年春节就开始了,今年更变本加厉。据村里人介绍,10亩河道地一年卖下来,能赚10多万元。就这样,这个风气愈演愈烈。
        除了沙子,今年又发现改卖沂蒙山区的大石头。一路上就见贩卖石头的大卡车往来穿梭,可见生意之热闹。
中国“快餐式”的城市化除了带来村落的消失外,还将消失了很多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沙子、石头、土壤。盖高楼肯定有很大的商业利润可图,然而,有谁会想到,有一天,国民富裕了,再也不愿意住在这“鸟笼子”般高楼里的时候,还要推倒高楼建矮楼或者平房。因为,那些高楼本不是什么艺术品,多是些粗劣的产品。即使农民,如果富裕了,他们也不愿意继续住在缺少人气的高楼里。西方发达国家早就走过了这样的弯路。
        农村毕竟是农村,农民是与土地打交道的,他们很少像今天这样,住在离地面如此高的地方。农家院落尽管破旧,但是那里有历史、有文化。农家院构成了村落,村落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基础。中国和美国不一样,我们的历史长达5000年,美国只有300年;中国的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75%以上,美国不足2%。也就是说,即使今后发生城市化,也没必要将农民“装”在方块楼里,而应考虑将旧村落收拾得舒适一些,更适合人居。农民比城里人所多的幸福感之一就是,他们居住在地面上,而不是居住在空中。新农村建设舍弃这个优势,取城市的劣势,实在是不合算的。
笔者另外担心的是,如果推倒了平房盖楼房,加上将来我们的后代如果不喜欢楼房,再推倒了楼房盖平房的时候,我们可能没有了建筑的基本材料,如沙子,石头和泥土。因为这些物质已经封存在水泥里面,再也无法还原了。
        沙子、石头、泥土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目前,国家对于乡村河道管理基本处一种无序的状态。尽管各地河道属于地方政府的河道管理局管理,但是,一些承包人只要给村集体一些承包费,给河道管理部门交一些管理费(甚至根本不理这一套),拿到所谓的“采沙证”,那沙子就基本是承包人的了。他们雇用挖掘机和翻斗车,对河道肆意挖掘。笔者现场观察到,河道承包人每小时花200元雇挖掘机,挖沙的速度是每5秒钟1吨。那情景就跟“抢劫”无异。可怜乡村大好的河流湿地,被挖得千疮百孔。在山东农村,笔者几乎看不到小时候那种自然河道――当年河道两旁分布有宽约几百米甚至近公里的银色沙滩,沙滩上还有各种湿地植被。消失的沙子已经永久地封存在城市或者乡村建筑的水泥里了。没有沙子,河流失去了其重要的功能:泄洪和水质净化。
        石头和泥土的命运也一样。在山东济南,一座山被切成“豆腐块”卖掉了,成为“愚公移山”的现代版;在泰安,十吨以上的大石头在公路边公开出售。名曰“泰山石”,有“镇宅”的功效,生意十分看好。更有甚者,中国宝贵的大量不可再生的石头(花岗岩和大理石)被加工成了各种形状或者“艺术品”售给了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各国。此风不止,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将面临一场浩劫。有很好黏性的土壤被烧制成砖头,成为建筑材料。而上述建筑材料,可能会因“建了拆、拆了建”这一恶性过程不断减少物质来源。
        建筑无小事,动土应当是十分谨慎的事情。一些古老村落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历史的原因外,首先它们本身就是一件件活的艺术品。老一辈人盖房是很讲究的,是真正的“慢工出细活”,且大都是真正的手工艺品。不说古代的木匠、石匠、铁匠、泥瓦匠、制砖匠、制瓦匠的活做得漂亮,单就是仅学做那些活,三年的学徒期就初步看出他们的基本功。能工巧匠是对古人的,今天的农民都能盖高楼,但所依仗的是现代化的工具,其质量则差远了。
        过去造房子的准备工作也是非常认真的。笔者调查北京门头沟爨(cuan)底下村了解到,他们的祖先建房子至少是用两年时间的,准备一年,盖一年,甚至所使用的木材都是在山上早就看好的。这里不算他们积攒财富的过程,如果再加上财富积累过程,则是几辈子的事。最有说服力的是晋商,一般从爷爷那辈就开始了。乔家大院、齐家大院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是建不出来的。

 

        上图 2005年春节挖沙情景;下图 2006年春节挖沙情景

        在古代,即使最穷的人家盖房也要请风水先生看看地方,选好日子。放在今天,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封建迷信,不值得提倡。其实,正是我们祖先的这种认真劲,他们对自然的敬仰,对于朝向、地势、山与水、物与景、远与近等现代科学层面上的悟性,才造就了今天的古村落。因此,古村落是艺术品,是历史,是文物,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财富。今天一些建筑尽管建得富丽堂皇,但无美可言。那些粗劣的建筑“展品”,过不了多久就要被淘汰。
        建设新农村也罢,城市改造也罢,建筑一定要一次到位,要出精品,要成为文物,要能够坚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节约下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为后代留下一点不可再生的财富。遗憾的是,中国乡村的房屋几乎每十年一淘汰;城市楼房每二三十年就过时,炸掉了重来。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我们担心,今后再盖房子,在建筑材料里,我们首先缺少的是沙子,然后是黏土,最后是石头。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5-1072.html

上一篇:只有六畜兴旺,才能五谷丰登
下一篇:养鸡场里的死鸡哪里去了?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