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blest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reblestar

博文

林肯实验室演义第九回:偶获样本忙检测 布什挂帅定乾坤

已有 3484 次阅读 2017-5-25 21:36 |个人分类:科研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林肯实验室演义  第九回  偶获样本忙检测   布什挂帅定乾坤


核试验在任何国家都最高机密,对冷战初期的苏联更是如此,因此在1949829苏联的第一枚原子弹“南瓜”成功爆炸的头几天,美国人并不知道这一消息,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值得炫耀的军事优势已经被苏联拉平。

当然,美国之前对苏联的核计划并不是一无所知,但是他们获得的情报仅表明苏联的核计划正在努力中,并且明显遭受到了挫折。这种共识使得美国认为苏联距拥有第一个实用的原子弹尚有3年左右的时间。不过,美国也没有放松警惕,他们派出了侦察飞机对苏联境内核爆炸进行的例行监测。

在爆炸后的第5天,即194993,一架隶属于美空军375气象侦察中队、编号为44-62214的改进型WB-29飞机在从阿拉斯加飞往日本进行例行侦察的途中,在苏联的堪察加半岛(Kamchatka Peninsula)东部空域用滤纸收集到了一些奇怪的样本。

图1 苏联的堪察加半岛(Kamchatka Peninsula)东部空域


于是,该飞机立即返航回到了阿拉斯加Eielson空军基地,并对这些样本进行了科学检测,检测发现这些样本是具有超乎寻常的高剂量放射性的航空放射性碎片,而这些碎片所沾染的放射性剂量之高只能用核爆炸来解释。

图2 检测到苏联核爆炸的WB-29侦察飞机

(该飞机已在1956年被美国军方放到湖里面用于进行机组人员的水下救援训练)

为了确认这一消息,这些放射性样本又被运往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同位素示踪物实验室(TrancerLab)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报告给了美空军原子能试验办公室(Air Force Office of AtomicTesting: AFOAT-1)。

与此同时,美国多方面进行了其他独立的检测。包括AFOAT将部分样送往了Los Alamos科学实验室进行检测,英国原子能机构对从苏格兰北部收集到的航空样本进行检测,以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对从阿拉斯加的Kodiak和华盛顿D.C.收集来的雨水进行检测。所有检测的结果都证实了高剂量的核辐射。

919,时任卡纳基研究院院长的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在华盛顿D.C. AFOAF-1作战司令部召开了一个专门小组会,会上正式得出结论:苏联已经在1949829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代号“Joe-1

这里需要先插播一下范内瓦·布什的基本情况,为什么是他组织召开这次小组会呢?其实范内瓦·布什是二战时期的大人物,他的贡献不在艾森豪威尔、巴顿等一批战将之下,只是范内瓦·布什属于科技领域的人物,名字在我们所熟悉的二战战史类回忆录中不易见到而已。

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1890.3.11~1974.6.26),是二战时期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之一。

18903月范内瓦·布什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埃弗尔内特,1913年范内瓦毕业于塔夫茨大学,同时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17年范内瓦取得MIT和哈佛大学联合博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塔夫茨大学任职。1919年范内瓦离开塔夫茨大学加入MIT,时任MIT副校长兼MIT电子信息学院院长。

二战时,他担任罗斯福总统的科学顾问,他创立的美国科学研究局(OSRD, Office of Scientific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对美国取得二战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时几乎所有的军事研究计划都出自于范内瓦的领导。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曼哈顿计划”。作为曼哈顿计划的提出者和执行人,他引领诸位先锋科学家说服美国政府在颇具争议的当时果断开展原子弹研究计划,指导了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和日本原子弹投射。其后,他先后参与了从氢弹的发明、登月飞行直到“星球大战计划”的众多重大的科学技术工程。美国政府依据布什的建议和构想批准成立的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高级研究规划署(ARPA)等科研机构保证了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长期领先地位。

 

3 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

在信息产业领域里,范内瓦·布什更是功勋卓著。从1930年开始,在MIT担任电子工程学教授的布什和一个研究小组开始着手设计能够求解微分方程的“微分分析机”的工作,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这一开创性工作为二战后数字计算机的诞生扫清了道路。1945年他发表的论文《诚如所思》("As We MayThink")中提出了微缩摄影技术和麦克斯储存器(memex)的概念,开创了数字计算机和搜索引擎时代。在这篇论文里,范内瓦提出的诸多理论预测了二战后到现在几十年计算机的发展,许多后来的计算机领域先驱们都是受到这篇文章的启发,后来的鼠标,超文本等计算机技术的创造都是基于这篇具有理论时代意义的论文。而194810月提出并创建信息论的香农则是范内瓦·布什的学生。

此外,美国国内两个著名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加州的“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的“高科技走廊”的诞生都凝结了范内瓦·布什的心血。而被人称为“硅谷之父”的弗雷德里克·特曼在MIT获得电子学博士学位的导师不是别人正是布什。

因此,无论你审视信息技术发展史的哪个领域,布什都是在那里留下过足迹的具有远见的先驱性人物。正如历史学家迈克尔·雪利(Michael Sherry)所言,“要理解比尔·盖茨和比尔·克林顿的世界,你必须首先认识范内瓦·布什。”正是因其在信息技术领域多方面的贡献和超人远见,范内瓦·布什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教父”的美誉。

美国为纪念范内瓦·布什,于成立于1980年起来时设立范内瓦·布什奖,该奖由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每年授予一名获奖者,以肯定其对美国科学和技术发展所做出的长期和杰出的贡献。

用一句话评价的话,范内瓦·布什就是我国国防科研领域的钱学森先生,当然这是基于中美各自实力基础上的相对比,而不是中美科技领军大人物之间的绝对比。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6555-1057104.html

上一篇:林肯实验室演义--第八回 小男孩给日寇当头一棒 大南瓜为苏霸吐
下一篇:林肯实验室演义 第十回 美帝惊怕核攻击,瓦雷牵头委员会
收藏 IP: 42.236.91.*| 热度|

1 彭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