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方向是计算机应用信号处理方面,基本上最高档的论文是二区的,一区的很少
论文看多了,就发现二区论文是原创的,三区、四区或EI期刊(如电子学报、电子信息学报等)的论文好多是,各种方法堆砌的。
就是分为多个步骤,每个步骤使用不同的方法,最后形成一个算法流程,论文就出来了。
在科学网上也看到对这种论文的评价:跟随型、补充型、建立元素周期表型。
二区论文,往往在论文中就给出网址,此网址上有此论文的实现程序;或者有个人主页,能够找到论文的实现程序。
三区、四区、EI期刊、会议等往往查不到论文的实现程序。
也就是说,论文的实现程序、乃至论文中的数据,是无人监管、验证区域。
有的评价说的好:这就是相对于建立一个山,有人建了基地,别人不停的添加,最终这座山越来越大。
有人这么评价这种论文:相对于炒菜,添加不停的调料,调料相当于各种不同的方法,把菜炒出来.
有人说,这是理论的不断完善。
当然这种堆砌的论文,能够拿来博士毕业、评职称、申请基金项目、获得奖金等等。
这就是科研?科研就是这个样子的?到底什么是科研?
当然,大牛写的二区论文,别人就是不停的添加、完善、扩展等等。
大牛毕竟少,普通人毕竟多。
当然,科研是一种职业,高校教师、研究员为了完成岗位任务,就需要发表这样的论文,博士生为了拿到学位,也需要写这种论文。
请大家补充这种论文的意义,除了为了生存完成岗位任务或拿到博士学位,我多向大家学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