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掀开“论文大神”董鹏“国家级课题承担者”的盖头
徐剑华
“论文大神”董鹏多次自诩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承担者”,或“国家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承担者”,自称承担了国家级基金委的在研资助项目。董鹏冒充国家级科研课题承担者的手法大致有篡改和伪造两种。
第一种手法是篡改,也就是“张冠李戴”。项目名称、编号是真的,但是项目承担者和参与者被篡改成董鹏团队了。比如在他抄袭后“一稿28投”的论文《基于供应链视域下的生产运营计划制订和管控研究》中,绝大部分提到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目资助项目”。下图是其中一篇文章的第一页截图,从文章的脚注可以清晰地看出他所标榜的两个基金委项目的名称和编号。
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官方网站(http://nsfc.biomart.cn/)上搜索获得的结果表明,这两个项目的名称与批准号丝毫不差,但是项目负责人和参与人名单中没有“董鹏”或他的论文合作人的姓名,而且项目批准时间也不对,详见下表。
显然,董鹏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官网上,找一个主题相近的项目,保留项目名称和项目批准号,窃为己有,到处标榜自己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多个项目的承担者。他会根据需要把项目的批准时间篡改为最近年份,假装为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比如表列第二个项目实际上是2005年立项的,按惯例早在2010年之前已经完成结题了。但是董鹏把它改头换面,包装为2014年刚刚立项,给人以“创新项目”的形象。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后,给人的印象是:他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是一位年轻有为的行业“专家”!
第二种手法是伪造,也就是“移花接木”。除了借用一个项目编号以外,其他信息全是假的。比如在董鹏与郑慧敏合作的《我国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实证研究》一文中,董鹏声称,这是国家人文社科基金2011年度项目(11XZZ002)“高校专任女教师压力研究”。
但9月8日“成都商报”《起底“论文大神”董鹏:文章是抄的身份是假的》的报道中,记者张柄尧称,从《2011年度国家人文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名单》查证,批准号为“11XZZ002”项目,名称应为“后移民时期三峡库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为重庆社会科学院孙元明,这和董鹏声称的“高校女教师压力研究”不沾边。
附带说一下,据记者报道,董鹏自称没读过大学,但是据我考证,董鹏应该是西北某大学1998或1999级本科生,毕业后考上本校的研究生,于2005年取得硕士学位。在广东卡莱(梅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当了十年跟单员之后,于2015年离职。至于他为什么不承认这段学历,显然是因为预感到将会名震天下,不想给母校添乱,更不希望被全国校友的口水淹死。有太多的证据可以证明,一个来自陕西安康的农民工绝对创造不出五年800篇论文的业绩,哪怕全是抄的!(证据偏题,恕不展开)隔行如隔山,码砖和码文毕竟差得太远。
“论文大神”董鹏伪造、篡改国家级科研课题事件,应该引起学术期刊界的反思。
首先,我们应该思考:通过伪造、篡改国家级科研课题,董鹏得到了什么?董鹏得到的也许就是期刊编辑部的优先放行,或者是少缴版面费。然后是给董鹏的伪“专家”身份再加一个光环,让更多的人上当受骗。
其次,学术期刊界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是查重与审核机制形同虚设。就以上面提到的第一篇论文《基于供应链视域下的生产运营计划制订和管控研究》来说,多达28家学术期刊在一年的时间内(从2015年5月“政府采购”月刊到2016年6月“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双月刊第三期)竟然发表同一篇抄袭文章。如果说从论文发表到登上“中国知网”之间可能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差,但是三个月以后还有那么多的期刊争相发表,而且互不知情,都以为自己刊物是独家首发,那肯定是审查机制出了问题。
再次,暴露了期刊界普遍存在的“国家级项目崇拜症”。虽然国家级、省部级的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的论文往往代表着一个研究领域的新动向、新趋势,具有科学性、创新性,但是重在核实,切不可盲目轻信。而且,核实并不困难,也就是举手之劳。
最后,由于惩罚机制的缺失,伪造、篡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成本太低。今年2月份,我一发现董鹏冒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承担者身份,就实名给基金委办公室写信举报。基金委也来电向我核实身份,我也遵嘱再补了几份材料,但是后来就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也许这种事对于基金委来说实在太小,而且没有给基金委带来实质性的损失,因此不屑一顾。但是,董鹏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伎俩不但欺骗了公众,而且也损害了基金委的公信力。建议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基金委对伪造、篡改基金项目的人建立惩罚机制,既保护了公众的知情权,也维护了基金委的公信力。
当然,也有少数几家期刊严格把关,拒董鹏于千里之外。比如“服饰导刊”在其今年第一期《办刊4周年总结暨2012~2015 年载文分析》中说:“近几年来的学术抄袭‘牛人’董鹏,利用其对网络的熟悉和相关刊物稿件在上传中国知网前先在其官网上论文免费获取存在的时间差,一年发表200 余篇囊括经济、管理、哲学、艺术、政治等多学科内容的抄袭论文,并且一稿N 投,全国很多刊物上当受骗。董鹏多次向《服饰导刊》投来稿件,但均被拒稿。正是因为《服饰导刊》编辑部通过中国知网,在其第一次来稿后便知道其人一年发表200余篇论文和一稿N投现象,已经可以完全断定其为伪学者身份,将其列入黑名单,从而避免了《服饰导刊》名誉受损。”请注意,董鹏因为成都商报的报道而闻名天下是9月8日。而“服饰导刊”封杀这位“抄袭牛人”则早在2012~2015 年期间。
据“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的编辑人员称,该学报对每一篇来稿都通过中国知网等网站,用技术手段进行查重,早就把董鹏列入了黑名单。董鹏多次给这家期刊社投稿,但始终没有得逞。由此看来,要识别董鹏这样的伪学者,其实并不困难,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关键在于责任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