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qing1961 读好书明是明非明理, 效前贤做文做事做人。

博文

“嫦娥”舒广袖 宇宙探奥秘

已有 7172 次阅读 2007-11-1 09:21 |个人分类:科坛漫步| 科技评论, 嫦娥一号, 探月工程

·半月科技风云·

 

注:本文将发表在2007年第25卷第21期《科技导报》上 

 

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执着,不仅仅反映在借助“嫦娥一号”、“发现”号航天飞机等航天器进行万众瞩目的飞天探索上,更多地体现在立足地球默默无闻开展的一系列实验、运算、观察等科研活动之中。

 

10月下半月最引国人关注的科技新闻,无疑是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及探月飞行。241805分,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截至本文杀青的1031日夜晚,卫星已成功实施入轨后的第四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了激动人心的奔月之旅(102431日新华网)。

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揭开了我国“探月工程”实施的序幕,标志着中国将在深空探测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开创以宇宙空间为目标的第二轮“大航海时代”。谁持“彩练”当空舞,奔月“嫦娥”舒广袖。

嫦娥一号一同“彩练”当空舞的是发现号航天飞机。1023发现号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次为期两周航天飞行的任务是,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一个新的太空舱,以扩展国际空间站的规模。25日,航天飞机飞抵国际空间站并顺利与之对接。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在太空中频繁会面的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来说,这次“会面”首次出现了两位女宇航员分别领衔各自航天器的场景——国际空间站和发现号的指令长Peggy WhitsonPamela Melroy均为女性(102326日、28日新华网)。由女性“领衔”充满风险和刺激的航天飞行,无疑使在茫茫宇宙中舒展“广袖”的航天飞机和空间站更显婀娜多姿。

如果说发现号宇航员1028发现用来驱动国际空间站太阳能电池板旋转的大型传动装置中有金属碎屑的消息,令研究人员对空间站能量供应和使用寿命觉得担忧的话(1030中国日报网),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Ram Tripathi工程师近期设计出的一种可屏蔽宇宙辐射的新型宇宙飞船则将让宇航员感到惊喜。对于进入外太空的宇航员来说,宇宙射线是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其所携带的重金属离子流会大大增加宇航员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风险。Ram Tripathi设计的宇宙飞船有望较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保护宇航员在漫长的太空旅途免遭宇宙射线辐射的最佳选择(1018新浪科技)。

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执着,不仅仅反映在借助“嫦娥一号”、“发现”号航天飞机等航天器进行万众瞩目的飞天探索上,更多地体现在立足地球默默无闻开展的一系列实验、运算、观察、建模等科研活动之中。3He——氦的无放射性同位素,被认为是一种可供人类长期使用、清洁、安全的可控核聚变燃料。复旦大学法文哲、金亚秋两位研究人员通过模拟整个月球表面太阳风通量的分布——这是月壤中3He的主要来源,结合月壤成熟度和月壤中钛铁矿含量的分布,给出了估算月球表面月壤厚度分布的一个遥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月球表面月海所蕴含的3He含量最高,月球表面3He的总量约为65万吨,远远高于地球上大气中提取3He的总估量20吨(1026《科学时报》)。这一研究成果无疑使各国近期蜂起的探月工程有了更加功利的价值。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会不会消亡,消亡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各个天体是怎样形成自己独特的运行轨道的……?这些普通读者都颇感兴趣的宇宙奥秘问题,10月下半月报道的多条科技新闻给出了参考答案。

西班牙Cantabria物理研究所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对大爆炸余辉(即宇宙微波背景)的最新分析支持了一种宇宙形成新理论。研究者认为,一颗神秘冷点cold spot)的存在,表明宇宙早期存在瑕疵和纹理(texture),随着这些纹理的不断展开和扩大,早期宇宙包含的巨大能量会被释放出来;这些瑕疵和纹理处同时还会表现出较大的引力,使其不断聚集物质,最终导致宇宙中恒星和星系的形成(1025美国《科学》在线杂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Patrick Ogle等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捕获到了3C 326 North射电星系正在抢夺比它弱小的邻居——3C 326 South星系的气体资源的现象,并由此预测这两大星系中的气体和恒星很可能在今后发生纠缠和碰撞,并最终合并成为一个新的星系(1020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一个由美国、英国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了隐藏在几十亿光年之外星系里的数百个黑洞。这些新发现的类星体证实了多年来科学家们的预测:超大质量黑洞对于恒星在大质量星系内形成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1029新浪科技)。

天狼星(Sirius)双星分别为天狼星A和天狼星B,这两颗恒星每50年会沿着它们共有的引力中心完成一个运转周期。令人困惑的是,双星运转轨道不是圆形,而是二星之间距离变化范围为12亿千米至47亿千米的一个极端拉长的轨道。最近,荷兰乌得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Axel Bonacic Marinovic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对此予以了合理的解释。他的这一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其它多种包含白矮星的双星轨道为何出现奇怪的偏心率现象,有助于天文学家更好地理解双星的演化(1029科学网)。

并非所有的死亡都意味着再也不复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旧的物质的消亡往往预示着新的存在的诞生。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天文学教授Sangwook Park领导的研究小组称,通过分析NASA“钱德拉天文望远镜拍摄的最新照片,天文学家们基本了解了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情况:它们将孕育出新的恒星和行星(1026新浪科技)。宇宙中各类天体的生生灭灭充满了神秘,破解这些奥秘的科学家们由此更令我们感到敬佩。

还是把注意力拉回到嫦娥一号上来吧。让我们一同来祝愿这颗美丽的“卫星”顺利进入月球轨道,为我们破解更多月球乃至宇宙的奥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47-10052.html

上一篇:谈刊物文章标题制作的几种形式
下一篇:《科技导报》博客期待与您一路同行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8: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