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漫谈自然科学与机器学习之间的有效衔接
李剑超 2023-11-13 22:33
自然科学与机器学习之间如何实现有效的衔接?这是当今科学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知识维度空间和数据虚拟化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知识维度空间是指一个知识领域所包含的所有相关信息和规律所构成的高维度空间。例如,生物医药领域就包含了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 ...
98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观点评述】读博的offer有好几个,怎么选?
LetPub编辑 2023-11-13 17:43
递交了读博申请并通过了 面试 ,收到offer后,怎么决定哪个最适合自己呢?注意下面这几点,可确保你的博士学业学有所成。 1.良好友善的环境。 研究生院的竞争可能非常激烈,尤其是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这有时会转化为残酷或不友好的院系文化,这不仅会让你难以专注于研究,而且还会导致学术政治,损 ...
13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获得真理是如此之难!!!
热度 7 王涛 2023-11-13 17:10
读科普,以及看那些发表的巨量文章,都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假象,就是获得真理看起来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恐怕是科学时代最大的误解了。看看一些发表的评论中,鼓舞别人“持球跑进”,勇于原始创新,做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做好冷板凳,超越法拉第! 科普当然是要做的,文章当然是要发的,但是对 ...
1505 次阅读|32 个评论 热度 7
在“哲人石25周年”庆祝活动上的发言
武夷山 2023-11-13 08:22
在“哲人石25周年”庆祝活动上的发言 武夷山 2023 年11月12日下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在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举办了“科普出版创新发展论坛暨‘哲人石25周年’庆祝活动”。在自由讨论环节,我做了以下发言(下面的文字版与我现场的口头发言略有差异)。 我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我也曾 ...
1482 次阅读|没有评论
牛人学生当自强
热度 2 刘庆生 2023-11-13 08:14
牛人学生当自强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近日,一位大学教授告诉我,他的一个硕士研究生希望毕业后导师能够推荐他前往欧美大学或学术机构攻读博士学位。学生的这个愿望很好,值得赞扬,如能所愿,以后学成归国报效国家,岂不是自己与国家双赢的盛事。这位教授拥有十多年的海外多所名校的求学与学术研究 ...
6892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高校图书馆员,太难了!》发布之后(后续)
王启云 2023-11-12 22:50
《高校图书馆员,太难了发布之后》(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09343.html),圕人堂微信公众号发布后已有824次阅读(11月12日9:39发表,截至22:48)。这几天,我在试图进一步推动话题讨论,让更多人关注与参与。好像有一点效果。圕人堂群内已有一些人各抒己见,周末时周讯中予以集中梳 ...
1241 次阅读|2 个评论
张海霞︱做个骄傲的河南人
热度 1 张海霞 2023-11-12 21:49
【题记】有朋友问:“张老师,总看您发河南的事,您是河南人吧?”哈哈,那必须得啊,我不但是个河南人还是个骄傲的河南人!再次分享这篇 2017年9月1日在河南某中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稿:希望每个河南人都努力做个骄傲的河南人,为家乡争光添彩! 我是北大信息学院的教授张海霞,很高兴在开学第一天回到河南做讲 ...
243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学研理论物的神思(范洪义作)
万志龙 2023-11-12 20:05
余研习理论物理凡五十年,从“瞻万物而思纷”的杂想,至练出“伫中区以玄览”的本领,非朝夕之功也。再进而能眉头一皺,计上心来,眼睫之前,舒卷心思推导之风云,可谓悟通要津,思联百家,此神思之意一也。我半个世纪来与合作者能写出约九百篇SCI系列论文便是佐证,而我发明量子力学的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的思考更是奇传 ...
10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张海霞︱做汪洋中那一滴善意的水
张海霞 2023-11-12 13:39
这两天都在忙第一代大学生助学计划的事,46所高中的近百位老师,满满当当的3天培训课,真的是有泪有笑有收获,总有人问: 张海霞,你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 做公益事业? 理由有很多,但是有一点很重要。 那就是 不管是否有用,还是能够有多大用,我们都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就如同 特蕾莎修女的《无论如何》 ...
106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好砚为何称“土之骨”(范洪义作)
万志龙 2023-11-12 09:45
昨天我在科学网上发了关于将砚石作为座右铭的一篇短文,有好事者来函诘问,你文中提到砚是水之精、土之骨,请释解之。我回答道, “水之精”我已在去年四月的科学网上发文(已有二千多次阅读)解释了,现回答“土之骨” ,其实,我只要列出一张照片(见附图)就可说明它, 图中心砚堂中有一嶙嶒居傲,象征文人气概,此 ...
968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