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实施方案(草案)(2001年4月)
武夷山 2023-11-23 08:22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实施方案(草案)(2001年4月)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科技期刊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总数己接近5000种,业己形成政策指导、学术、技术、科 ...
82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圕人堂话题:图书馆工作中的版权之惑(2)
王启云 2023-11-23 08:08
图谋按:圕人堂话题“图书馆工作中的版权之惑”进一步开展之中,11月22日相关讨论质量较高,特此予以整理。 11月22日: @全体成员 圕人堂话题:图书馆工作中的版权之惑(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10256.html 群成员包含有各级各类图书 ...
938 次阅读|3 个评论
研究主题的相关性分析
许培扬 2023-11-23 07:21
研究主题的相关性分析,对科研选题,了解研究领域的动态、进展都是非常必要、很有用的。 科研人员应该学习、摸索、多用文献检索,信息分析,主题分析的方法。 从研究主题的分布、结构、知识图谱,文献量,可以看出研究热点、研究空白是什么? 从文献检索结果看到研究主题的相关 ...
97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流感:主动防御强于被动防御
金振奎 2023-11-22 22:56
流感:主动防御强于被动防御 据报道,最近患流感、新冠、支原体肺炎等疾病的人特别多,医院人满为患,尤其是儿童。打针吃药、打疫苗、戴口罩、少聚集等措施都是被动防御。其实要进一步强化提高免疫力的宣传,这才是 ...
392 次阅读|没有评论
闲话本科毕业论文抽检
热度 3 杜学领 2023-11-22 22:07
本文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请勿自行带入人设。 (1)抽检评阅工作很辛苦吗? 2023 年 10 月 11 日,科学网发表了题为《 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势在必行 》的文章,该文作者为卢晓东。卢老师认为: 根据今年7月公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2535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GLOBAL TIMES: Eastern wisdom in intelligent world
刘伟 2023-11-22 21:47
GLOBAL TIMES Discover China, Discover the World Download App Leading experts hail China’s initiative on AI governance, call for global efforts in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and ensuring safety Leng Shumei 20:22 Nov 22 2023 AI Photo: VCG Editor's Note: The year ...
84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我的求学经历(范洪义作)
万志龙 2023-11-22 21:01
我在上海市上海中学读高一时就从杂志知识就是力量中读到了介召狭义相对论的科普文章,很自然地对尺缩与时延产生兴趣,自以为已经读懂了,但当班主任(历史老师)要我给他科普一下什么是相对论时,我却说不到要点上。从此事我知道了学习知识要消化为自已的灵魂精髓是很重要的,而且要自年轻时就培养顺畅的思维习惯 ...
98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恒基利马格兰公司起诉金苑种业侵权请求赔偿1.6亿元
佟屏亚 2023-11-22 15:58
恒基 利马格兰公司起诉金苑种业 侵权 请求赔偿1.6亿元 10 月16日,河南金苑种业发布银行账户冻结及重大诉讼公告,缘于恒基利马格兰起诉金苑种业,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报告披露,金苑种业称其自主研发的7个品种(郑品玉 491、金苑玉 304、郑原玉 887、金 ...
58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滕子京“题穿山洞”诗有感(范洪义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3-11-22 13:18
我曾去过岳阳楼,再读范仲淹的文章,对其中提到的滕子京是何须人物不了解。这次到安池洲,见到了他(名滕宗谅)的诗之石刻(见附图)才知他的文才出众,连梅尧臣也和他对诗唱和,共游大王洞。此 “题穿山洞”诗颇超凡脱俗,“洞户千年叫不开,白云无主自徘徊。只因种玉人归后,一闭春风待我来。”说的是此洞自神仙走后 ...
78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名副其实”话“湿热”
热度 1 聂广 2023-11-22 12:02
中国的逻辑是以正名论为中心的。“所谓正名,即辨正名称、名份”(《辞海》)。这一观点最先由孔子所倡导,他鉴于当时社会变动所引起的名存实亡、名实不符的现象,提出了“必也正名乎”的主张,随之引起了名实问题亦即名称(或概念)与实际事物关系问题的长期争论。尽管各自根据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去解释和论证,但要求“名 ...
975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