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圣彼得堡一瞥(21):夏园(附同学点评,结束篇)
热度 1 徐长庆 2022-12-11 07:39
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沿岸,是俄罗斯联邦第二大城市(直辖市)和第二大政治、经济中心及全俄重要水陆交通枢纽。该市名胜古迹众多,包括巴洛克风格的冬宫,新古典主义的大理石宫,冬宫广场的亚历山大柱,海军部大厦。还拥有许多著名的地标,包括圣以撒大教堂、三一大教堂、马林斯基宫、阿斯托利亚饭店、马林斯基剧院、尤苏 ...
336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转载]文化选择:阿费拉昔牙卜绘画
柳渝 2022-12-11 05:04
在丝绸之路的繁盛时期,无数的贸易路线穿越了居住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撒马尔罕、布哈拉、胡安德和彭吉肯特等城市州的粟特人领土。这些城市及其商人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国际贸易和文化间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在贸易方面的影响如此显着,以至于公元 4 世纪以后,粟特语经常成 ...
1682 次阅读|没有评论
乌兹别克斯坦绿洲的瑰宝(丝绸之路) - 卢浮宫展览(2022/11/23-2023/3/6)
柳渝 2022-12-11 04:54
卢浮宫于2022/11/23-2023/3/6展出“乌兹别克斯坦绿洲的瑰宝(SPLENDEURS DES OASIS D’OUZBéKISTAN)”,此展览涵盖了公元前 5 世纪至 6 世纪至铁木尔王朝统治时期,讲述了穿过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伟大丝绸之路的历史。 这个 展览 让我们有机会在中亚的中心地带,在乌兹别克斯坦,在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的名 ...
1955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丝绸之路” - 世界文化遗产
柳渝 2022-12-11 04:30
2014 年 6 月 22 日,在杜哈举行的第 38 届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丝绸之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网站上有关于丝绸之路的各方面丰富的介绍: https://zh.unesco.org/silkroad/guanyusichouzhilu 关于丝绸之路 简介 人类历史在不断迁徙中 ...
269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圣地亚哥科罗纳多酒店
热度 2 刘钢 2022-12-10 13:03
圣地亚哥科罗纳多酒店属于维多利亚风格,是美国最大的木结构酒店之一,始建于1887年。这种建筑结构的酒店在美已很鲜见。曾经接待过数位总统和其他国宾。目前是旅游胜地比较上档次的酒店,外面看起来比较豪华。是圣地亚哥的地标建筑之一。
3453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NIH修改同行评审制度以克服声誉偏见
热度 2 孙学军 2022-12-10 09:25
学术机构对学术研究水平有很大影响,这不仅与研究者个人水平相关,也和研究文化和研究氛围有关。进行课题申请书和学术论文评阅时,因为学者学术机构影响评审看法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美国 NIH 计划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改革,但其实只能减少,不可能完全避免这种现象。人类评价本身具有主观性和从众性,也 ...
545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迷幻药的迷幻价值!开发临床药物面临的挑战
孙学军 2022-12-10 08:50
迷幻药辅助心理治疗,可用于治疗某些精神疾病。 迷幻药可在单剂或几剂后快速起效和具有持久治疗益处。在抑郁症和戒烟的研究中,仅两三剂 裸盖菇素 联合心理治疗后,就可 有持续( 1 年 以上)临床益处的报道。经典神经精神疾病的常规药物需要数天到数周才能开始起作用,且需要长时间每天服用,甚至终生服用。 ...
337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意大利科学家在人类膳食中发现微塑料和纳米塑料
蒋高明 2022-12-9 08:56
意大利科学家在人类膳食中发现微塑料和纳米塑料 蒋高明 2021年8月,意大利科学家Margherita Ferrante等在人类日常膳食样品中发现了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文章发表于《环境研究》(A刊)。作者单位是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医学科学、外科和先进技术系“G.F.Ingrasia”环境与食品卫生实验室(LIAA)。 胡萝卜、苹果、莴苣样 ...
26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斯坦福大学校长问题论文调查进展
热度 1 孙学军 2022-12-8 08:24
科学图像操纵的指控正在威胁斯坦福大学校长 Marc Tessier-Lavigne ,他是一位神经生物学家和前生物技术领导者。 Tessier-Lavigne 上周受到抨击,此前该校学生报纸的一项调查重新引发了对他作为合著者的几份出版物的长期担忧。作为回应,斯坦福大学宣布了一项针对“某些科学文章”的不当行为调查,其中包括两篇发表在 ...
6351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读《亲历美国教育,三十年的体验与思考》
热度 1 胡泽春 2022-12-7 23:46
先来几张图片: 本书讲述了作者在美国求学和工作的经历,也全面(从学期教育、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比较了中美两国在教育上的差异。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200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2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