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转载]Horticulture Research|杨梅T2T基因组及果实品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覃元元 2024-5-22 16:47
杨梅( Myrica rubra or Morella rubra; 2n=16 ),是一种广泛种植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常绿果树,种质资源丰富,果实颜色鲜艳、风味独特,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和营养价值,作为功能性水果深受欢迎。但是,目前杨梅已发布的基因组缺乏序列连续性和完整性,还没有大规模的种质资源关联分析检测决定果实品质性状的等位 ...
17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关于智能若干问题的思考
刘伟 2024-5-22 16:27
摘要 提升人工智能系统的通用性是人类追求的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从 单一任务的解决者发展为能够适应复杂环境、理解人类需求并进行自主决策的系统。但不 可否认的是,当前的人工智能水平仍远未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智能问题是实现通用人工智 能的基础和关键。从智能的发展状况及与其他领域的对比方面介绍 ...
59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自然—植物》:唐雨/谷杨楠团队合作揭示植物核孔复合体作为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枢纽
小柯生命 2024-5-22 16:08
北京时间2024年5月21日17时,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 唐雨 研究员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谷杨楠 教授合作,在 Nature Plants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roxiome assembly of the plant nuclear pore reveals an essential hub for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的研究论文。 研究人员通过邻近蛋白标记 ...
93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曹罡/戴金霞团队合作开发新型空间组学技术MiP-seq
小柯生命 2024-5-22 16:07
深圳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曹罡 教授与华中农业大学 戴金霞 副研究员团队开发了新型空间组学技术MiP-seq,该技术是基于成像的空间多组学双端原位测序技术(图1),打破了传统技术瓶颈,以亚细胞、单碱基分辨率同时实现了DNA、RNA、蛋白质和功能小分子的多维空间组学3D图谱,可以兼容转录组、蛋白组、 ...
947 次阅读|没有评论
《细胞报告》:杨章华/莫玮团队首次报道一个内源左旋核酸识别的精确调控机制
小柯生命 2024-5-22 16:05
2024年5月1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良渚实验室的 杨章华/莫玮团队 在 Cell Reports 上发表了题为“A ZBP1 isoform blocks ZBP1-mediated cell death” 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报道了ZBP1的两个同源异构体相互竞争左旋核酸,从而调控左旋核酸激活的固有免疫与细胞死亡,为靶向ZBP1的免疫抑制和程序性细胞 ...
54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圩区排涝模数的计算
热度 2 葛维亚 2024-5-22 15:54
圩区排涝模数的计算 葛维亚
551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2
方法分享 | 基于MaxEnt和ArcGIS预测物种分布
肖辉 2024-5-22 15:50
​ 基于MaxEnt和ArcGIS预测物种分布 一、引言 MaxEnt模型,其全称为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 , 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模型,其基本思想是 根据已知的约束条件,推断出概率分布函数,使其熵最大。 在生物种群方面,MaxEnt模型可以用来预测物种分布和生境分布,尤其是在缺 ...
55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南京大学任春来教授课题组研究论文:超螺旋DNA微环在双链断裂下的模拟研究
刘文睿 2024-5-22 14:21
DNA超螺旋结构在DNA复制、转录和基因调控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结构的形成会导致DNA链内的应力增加。然而,在不同生物过程中,DNA需要及时释放这些应力以实现其功能。例如,在转录过程中,若DNA链内的应力得不到及时释放,就可能导致转录的延迟或停滞。因此,研究DNA超螺旋结构的释放机制具有 ...
45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复旦大学彭娟团队特约研究论文:溶液浓度对聚(3-丁基噻吩)溶液聚集态和薄膜结晶结构的影响
刘文睿 2024-5-22 14:05
文章亮点 通过控制聚(3-丁基噻吩)(P3BT)的溶液浓度来调控P3BT在溶液中的链聚集行为,进而揭示溶液聚集态如何影响其薄膜的结晶结构包括晶型和结晶取向,以及不同结晶结构和载流子传输性能的关系。 文章背景 共轭高分子由于其优异的电性能或光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 ...
34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华中科技大学赵强教授课题组研究论文:阳离子-偶极相互作用诱导的凝聚体用于天然海水中水下黏附
刘文睿 2024-5-22 13:56
水下黏附在组织粘附、生物医学涂层、药物输送、可穿戴设备、传感和能量存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低盐度海水的湿态黏结剂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针对天然海水的离子黏结剂研究进展较少。这是由于高盐度会削弱界面结合力,屏蔽静电相互作用,从而导致黏结失效。设计可在天然海水中使用的黏结 ...
353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