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大神们帮你是因为跟你关系好?
热度 8 文双春 2023-11-8 09:42
一 《西游记》中, 孙悟空因在 取经 路上 “ 炼魔降怪 有功 ”,最终被 如来佛祖封为 “斗战胜佛”。 毫不夸张地说, 悟空的 有功和成佛,功劳 有 悟空 的一半,也有神仙们的一半。 众所周知,悟空尽管在大闹天宫时 “ 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 ”,但在取经路上,众多小妖都令他无计可 ...
7261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8
兴化蒋庄曾经历夷夏之变?
尤明庆 2023-11-7 21:18
南京博物院2011-2016年间两次发掘江苏 兴化蒋庄的 良渚文化墓地 ,共清理墓葬284座;其中10座随葬玉琮、玉璧的礼器,出土器物总计87件,部分残缺:玉器30件、石器29件、陶器27件以及骨镞1件 。器物多适用良渚文化尺长15.8 cm ,部分可能,目前还只是可能,适用大汶口文化尺长17.6 cm。 甘恢元, 林留根. ...
156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德国哥廷根大学中国留学生名录 1920-1944
杜卫华 2023-11-7 19:51
德国哥廷根大学中国留学生名录 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 1920–1944 感谢andreas.weis@uni-goettingen.de提供名单,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雪涛教授在做留德学生名录的项目。期待数据库。 曾炯之 (1898–1940) Tsen, Chiungtze SS29–SS33 陳運煌 (1902–1981) Chen, Yunhwan ...
105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胡适回国后为什么能立即名满天下?
叶明 2023-11-7 14:16
胡适回国后为什么能立即名满天下? 1917 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9月在北京大学被聘为教授。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回国不到两年便一跃而成为新思想、新学术的领袖人物 :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开辟了一条研究古典文学的新路,成为中国 ...
121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德文化协会会员录 1937.03
杜卫华 2023-11-6 21:18
中德文化协会会员录 1937.03 括号中为编者自己添加 会员录姓名1 字 1 丁文渊 月波 2 丁文玺 铁庵 3 王裕光 梅蓀 4 王祖蕴 5 王文法 6 王启江 7 王子香 8 王建民 9 王固磐 静安 10 王傅义 少逸 11 王恭睦 ...
108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詩經》筆記:1國風7鄭風13褰裳·總87
胡文政 2023-11-6 14:50
小國欲傍大國力, 強權自得坐享成。 若愛提衣溱洧淺, 更涉再趟直狂行 。 * * 和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韻: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無遺力 】不遺餘力。【 躬行 】實踐。 陸遊 (1125-1210) 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
901 次阅读|没有评论
社会科学先驱们的伦理关怀
李博闻 2023-11-6 09:14
社会学前驱们,其实都有“伦理中心主义”的冲动,即,一切科学最终为人类伦理服务。而 唯科学主义的社会科学,偏离了社会学先驱们的初心。 笛卡尔为科学赋予实证精神,使科学脱离形而上学的把控,有学者说,笛卡尔伦理学是他实践哲学的构成,也是笛卡尔哲学的归宿和最终目的 ; 孔德把笛卡尔视为实证主义大厦的第一块砖 ...
83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让更多人享受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
姜文来 2023-11-6 08:54
让更多人享受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 姜文来 近日到北京市、浙江省等省市就乡村旅游情况进行调研,走访了多个开发成熟、较成熟和刚起步或待开发的乡村,虽然各村千差万别,但他们有一共同之处: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各村纷纷表示,充分利用乡村优美的生态环境优势,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有的村搞得 ...
14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孰青孰白辨其色(清人俞鸿渐咏干荡鱼)
张晓良 2023-11-6 06:36
俞鸿渐(1781-1846),字仪伯,一字剑华,号三硬芦圩耕叟,浙江德清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有《印雪轩诗钞》。俞鸿渐儿子俞樾,朴学大师,著有《春在堂全书》凡五百余卷。俞樾曾孙俞平伯,诗人、红学家。 【清】俞鸿渐《干荡鱼》:干荡鱼,再过几日岁欲除。回忆鱼苗买初夏,而今个个银刀如。昨闻贩鲜客 ...
235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春江水暖鸭先知(读图偶拾290)
张晓良 2023-11-5 10:08
《先知》寿山芙蓉石 王一帆(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1953年生)作 上图局部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163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