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转载]最高200万!这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征集基金指南 | 科技部6个重点专项征求意见 | 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启动
冯源 2023-3-7 23:47
转自 科研PRO 公众号,更多课题信息详见公众号,或访问 www.keyanpro.com 。 原文链接 建议使用电脑浏览本文。 1、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模态网络与通信”等6个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 退役军人事务部2023年课题研究公告 | 中华人民共和 ...
1165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190-全网最通俗版本-几分钟了解可见物质与暗物质差别
张延年 2023-3-7 20:51
解密暗物质 190- 全网最通俗版本 - 几分钟了解可见物质与暗物质差别 解密暗物质系列作品 190 。 为什么说暗物质存在?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证据: ①星系的引力质量远大于光度质量;②星系外围的星体的速度太快,要比星系的质量多出几百倍的质量约束;③子弹星系的引力中心和可见物 ...
55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189-全网最通俗版本-几分钟了解量子场论
张延年 2023-3-7 20:50
解密暗物质 189- 全网最通俗版本 - 几分钟了解量子场论 解密暗物质系列作品 189 。 1 粒子分类 。 粒子的存在状态包括显现态和隐身态。只有对称的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才能处于隐身态,这是由于垂直于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偶极方向辐射最强,而平行偶极方向辐射为零。如果把振 ...
7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188-全网最通俗版本-几分钟了解反物质
张延年 2023-3-7 20:50
解密暗物质 188- 全网最通俗版本 - 几分钟了解反物质 解密暗物质系列作品 188 。 正电子、负质子等粒子被认为是反物质,这些反物质与对应的物质结合而彻底消失。反物质被认为是正常物质的反状态。当正反物质相遇时,双方就会相互湮灭抵消,发生爆炸并产生巨大能量。 正电子、负质 ...
75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187-全网最通俗版本-几分钟了解黑洞
张延年 2023-3-7 20:49
解密暗物质 187- 全网最通俗版本 - 几分钟了解黑洞 解密暗物质系列作品 187 。 常常出现在科普文章和科幻小说中的黑洞,是大家相当熟悉的名词,但是对黑洞到底是什么?似乎又觉得陌生,接下来用最通俗的语言来为你解密什么是黑洞? 1915 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几个月后德 ...
8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186-全网最通俗版本-几分钟了解暗物质本质
张延年 2023-3-7 20:49
解密暗物质 186- 全网最通俗版本 - 几分钟了解暗物质本质 解密暗物质系列作品 186 。 为什么说暗物质存在?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证据: ①星系的引力质量远大于光度质量;②星系外围的星体的速度太快,要比星系的质量多出几百倍的质量约束;③子弹星系的引力中心和可见物质的中心不 ...
65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185-只要几分钟就能了解量子力学的本质
张延年 2023-3-7 20:48
解密暗物质 185- 只要几分钟就能了解量子力学的本质 解密暗物质系列作品 185 。 威尔逊云室、加速器、磁场中的任何单个粒子的运动轨迹都不是波动的。完全可以用经典力学描述,比如直线运动,回旋,碰撞等进行描述;都不比漂浮在空气中的尘埃运动轨迹复杂。电场和磁场中的粒子与其他 ...
599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184-从经典或量子场论出发,暗物质与场物质均完全统一
张延年 2023-3-7 20:48
解密暗物质 184- 从经典或量子场论出发,暗物质与场物质均完全统一 解密暗物质系列作品 184 。 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包含一对正反粒子,不停地围绕共同的中心做圆周运动,在一般的情况下,正反粒子偶极子既不显电性也不显磁性。 正反粒子偶极子之间不断相互作用,运动和分布状态 ...
58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183-暗物质是场物质,场态粒子是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
张延年 2023-3-7 20:47
解密暗物质 183- 暗物质是场物质,场态粒子是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 解密暗物质系列作品 183 。 可见物质由显态粒子构成。由于显态粒子是非对称粒子,即对称性破缺粒子。对称性破缺包括电荷对称性破缺、质量对称性破缺、运动状态对称性破缺等。 可见物质=显态粒子=非对称粒子。 ...
75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2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