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论新发现持续地被发表,现在的挑战是如何判断这些研究是正确的并且能够证明是未来研究发现的基础,而复制实验在此便能发挥功效,从而让科学更加可靠及安全。
国内不少人片面地认为,OA就是“掠夺性期刊”,就是给国外期刊出钱。其实完全不是。OA出版让更多独立的出版人能够低成本出版,但和期刊质量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提升效率的关键是按照科学方法论对拟开展的工作逐步地进行论证和执行。通过对这4个步骤的熟练掌握和实施可以基本上使得大部分本科生的时间管理井然有序,久而久之工作效率便会稳步提升。
德布罗意想象力极其丰富,认为粒子也是波,称之于物质波。德布罗意想象,这种物质波是普适的。一个巨大的物体,也会有相应的波长,不过这个波长接近于零,没有实际意义而已。
不同PI培养Postdoc的方式不同,但他们或许更倾向于被动地去完成每一次Talk:由你提出科学问题,并带上自己的答案,再与PI进行有深度的交流。另外,对课题Big Picture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磁场不要怕,他的用途很多,你常常能碰到,见到他应该感谢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至于强磁场装置,没通电的时候他就是一个铁疙瘩,不用担心的。但如果通电了,还是要尽可能远离。
写开题报告和写八股文差不多,只能按照其规定内容进行撰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等。
在科技评价的世界里,同行评议和文献计量学是两种最为主流的方法。其实在这两种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更常用的方法,叫做拍脑瓜法,只是我们羞于承认罢了。
科研就像这两种不同车速的列车,有的时候很慢,因为慢功能出细活;有的时候又得极快,尤其是需要抢占山头的时候。 【相关】刘庆生:研究生应当注重科学研究过程
10多年过去,有的同学已经任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并戴上国家级学术帽子,而有的同学依然原地踏步,任职讲师(博士毕业直接给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之间如此大的差距呢? 【相关】张军平:读研秘技十:不对称的压力与科研流水线
五位嘉宾与网友们探讨科研人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压力。 【相关】王善勇:搞科研, 是单身好还是结婚好? 【相关】Editage意得辑:我真不适合科研?
最近发表了读博以来的第一篇论文。这篇文章被拒稿两次,第一次的拒稿理由是“不符合期刊主题”。第二次和第三次投稿都给了修改机会,直接改出了一篇“巨无霸”文章。
作者都意识到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但参考文献的引用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著录不规范、引用不权威、正文标注随意、假引用等。其中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巨细靡遗,二是“拿来主义”……范运年
最常出现的情况是期刊编辑收到研究论文有错误的信息,然后展开调查,如果调查发现是不端行为,便会发出撤稿通知。撤稿内容需说明论文被撤销的原因并提供该论文的完整引用信息。
到现在依然对你有影响的,除了主线还有什么?当年你享受了某个诱惑,假如没有太大副作用,其“享受”的感觉恐怕也已烟消云散。所以,不忘初心,时时维护好自己的定海神针,方得始终。
我这学期承担研究生的一门课程。每个学生开学时布置一个专题,提供必读书目和文献,给3个月准备时间。由学生讲,学生讨论,老师点评的方式。经过试讲发现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李东风
量子霸权一旦实现,传统计算和信息系统就该淘汰了。根据谷歌的主张,量子霸权已经实现了,那么量子计算应用会什么时候大规模出现,传统计算什么时候会淘汰呢?三年?二十年?……雷奕安
进入了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2020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按照惯例,我给自己的一年做一次总结,和朋友们分享。今年,是一个从收获忙碌后获得全面成果,又是真正老年生活的开始……李维音
今年作为国内一个南大核心刊物的评审大概评审了六七篇稿子。总的感觉是在引言部分introduction写的不是很好。那么该怎么写呢?英文文章很格式化或模式化且讲究逻辑……傅平
细节决定成败。历史上很多好的制度,出发点很好,却因为细节没有处理好,遭遇了失败。在工科领域,一部分科研资金采用悬赏制,这个大的方向应该没有错。但是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细节。
进入大学学习阶段以后,提升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唯有此同学们方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项事务与挑战。我们先简单地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类典型学生的有效工作时间进行对比。
36年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一间办公室内,一个年轻人正对着一块化石冥思苦想。他时而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时而放下化石翻阅资料,这块化石的归属已经耗去他2天的时间。
腾讯的产品已经渗透进人民生活,无处不在了。然而,这是否意味着腾讯就能独霸天下了?在2012年开始兴起的人工智能第三波热潮中,它是否可以抓住这一机会更快速地成长呢?
除原子模型之外,玻尔本人对量子论的贡献,还有他提出的“对应原理”及“互补原理”等,它们对量子论思想的建立,特别是对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起了一定的作用。
老刘虽不在高位,但也算是在世界排名前十左右的常春藤盟校等各类学校都待过,平时科研之余,也深入了解了一些,深刻领会了“所见所闻改变一生,不知不觉断送一生”的道理。
今年艾滋病日的主题是 “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英文主题是“Communities make the difference”。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希望大家能一起关注这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为一个学物理的人,我对量子力学一直很好奇。在我不同的学习阶段,对于量子物理曾有过不同的认识。就像对许多哲学问题一样,一个人会随自己的成长而有不同的体会。
谚语有云:“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此希望有志科研人员能作出更多的高创新性成果,也希望其在创新之路上能遇到伯乐一样的“贵人”相助,以大幅推动科技进步。
《崛起的超级智能》一书中提到“互联网在过去50年的时间里,从网状结构进化成为大脑模型”,21世纪诸多前沿科技的产生的从根源上说是互联网大脑模型发育的结果,我们在本文中用一张图产生这些科技新概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