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正康
“谎言”的谎言 精选
2013-4-28 12:54
阅读:13836

     420日芦山地震后网上开始出现耸人听闻的报道“北大教授沈正康‘汶川地震后该地区4000年无大地震’谎言破产”!一时间群情激奋,网上声讨叫骂声铺天盖地。直至出现“北大教授谎言使芦山灾情惨重”的“报道”,更激起人们强烈愤怒,要求将沈某人绳之以法之声不绝于耳。

   作为这一“天大谎言”的“制造者”,我要说的是,这一“谎言”岂止2013年芦山地震之后才“破产”,其实早早就已破产了!

   难道不是吗?汶川地震之后震区余震不断;根据中国地震台网记录,半年之内即发生6级以上余震8次,其中200885日的余震震级达到6.5级。这些余震均震感强烈,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果不是震后人们已搬到临时抗震设施内居住,早已造成重大伤亡。所以何至于等到2013年,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半年内,此“谎言”就已经破产,而且破产多少次了!

   可是,我们的文章于200910月发表,在投稿过程中经过了严格的评审,如果在此之前结论已被事实证明“破产”,《自然-地球科学》作为国际地学界享誉盛名的刊物,难道它的编辑、评审都是吃素的?这样一个小儿科的“重大问题”都看不出来?如果说编辑、评审有重大失误,我们的文章发表后受到媒体广泛报道,国际、国内同行的研究论文中上百次引用,居然无一人对这一“重大问题”提出质疑,不要说专业素养,这些人的常识都哪里去了?!

   答案很简单,我们的文章没有制造任何“谎言”,而是某些媒体制造、传播了一个天大谎言。要想还原事情真相,先看看我们文章的相关论述是怎么说的(原文见链接:http://doc.sciencenet.cn/DocInfo.aspx?id=18056)。以下是相关引文:“…Using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and geodetic and geological sliprates, we estimate that the failure of barriers and rupture along multiplesegments takes place approximately once in 4,000 years.翻译成中文是:“使用同震破裂分布结果以及地质与大地测量方法获得的断层滑移速率,我们估计地震破裂贯穿多个障碍体与断层段的时间间隔约为4000年”。

   如果对上面的中文不是很理解的话,下面是进一步解释。

   首先,我们文章所说的4000年地震复发时间是指达到汶川大震级别,即“破裂贯穿多个障碍体与断层段”的地震的复发时间。芦山地震震级(中国地震台网报7级,美国地质调查局报6.6级)明显小于汶川大震震级(中国地震台网报8.0级,美国地质调查局报7.9级),释放能量相当于汶川大震释放能量的几十分之一至上百分之一。如此巨大的差异决定了这一震级范围地震的发生频度要比汶川地震高数十倍,二者完全无法等同。

   其次,我们的文章是对2008年汶川大震的研究,研究内容是地震发生破裂的断层,即汶川地震中“地震破裂贯穿多个障碍体与断层段”的部分,具体位置是龙门山断层中段的虹口至青川段,相关地区是映秀至青川地区,如下图所示,与发生芦山地震的龙门山断层南段及其相连的芦山宝兴地区无关。

图示:———汶川地震地表破裂,汶川地震后余震,芦山地震震中

由此不难看出,我们关于4000年复发周期的结论对于所言地震的震级与地点是有严格限制范围的,如同汶川地震的余震不在我们结论限定的震级范围一样,芦山地震无论地点和震级都不在我们结论的限定范围内。

   那么“天大谎言”是如何编造出来的呢?事情起源于地震发生后,凤凰网引用2009年《绵阳日报》转发新华社记者黄堃的一篇报道。《绵阳日报》转发原题为“汶川大地震能量释放来自3个断层破裂极大区,再发生类似大地震的周期约为4000年”,凤凰网将其改换为“汶川地震后北大教授称相关地区4000年内无大地震”。粗看二者差异不大,但去除原标题中二个关键限定词造成内容的置换。“汶川大地震3个断层破裂极大区”变成“相关地区”,“类似汶川地震的大地震”变成“大地震”。然后将“相关地区”扩大到此次发生地震的芦山-宝兴地区,“大地震”等同于芦山规模的地震,就此编造出“沈正康说芦山地区4000年无大震”的弥天大谎。

   如果说这一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凤凰网个别采编人员的外行,但其后事情的发展就让人匪夷所思。我本人目前不在国内,事情发生时并不知情。我在北大的学生看到网上消息告诉我,并且尝试在凤凰网上参加评论,指出芦山地震与我们文章所言地震的区别。但同学们的评论却不断被网管删除,我其后写的回复也不断被删除,造成网上评论一边倒的局面,对我的人身攻击不断升级,直至发出“北大教授沈正康的谎言导致芦山震灾惨重”的离奇“报道”。

   事情很清楚,“天大谎言”确实存在,但制造者不是我,而是一些不负责任、甚至是别有用心的媒体。他们利用天灾发生后民众的惊愕、悲痛、甚至是愤怒的感情,制造谎言,煽动民众情绪,达到提高网站关注度、增加点击率的效果。这种利用天灾制造不实新闻、消费民众感情以获得私利的做法十分卑劣无耻。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2009年文章的成果重点并不在地震复发周期,而是关于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形态、蕴震方式和地震破裂过程的认识。首次提出大陆内部逆冲断裂“障碍体”的“级联破裂”模式,并对“障碍体”的产生机制作了一定探讨。关于大震复发周期结论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个推论。我们的文章发表以后,国内外不少媒体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报道。这些报道对于让公众了解我们的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作为科普性的简单介绍,这些报道不可避免地趋于简单,且选择公众关心、易懂的部分作重点介绍。这样“地震4000年复发周期”便多次出现在媒体报道的标题上。这些报道,凡是经我审核过的,一律加上了“地震破裂区”与“类似汶川地震”的限定词。倒不是我有先见之明,早已预知会有今天,而是自认行文、说话还比较严谨,不能允许报道中出现含义不清、可能对公众造成误导的内容。值得欣慰的是,当此次事件发生后新华社记者黄堃与我联系,问我文章与报道是否存在任何问题或需要修正的地方,我问心无愧地回答:没有。《自然-地球科学》编辑部在回复记者询问时也表示了对该文的完全支持(详情见转载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44228&do=blog&id=684234)。最近有些严肃媒体与我联系,征询我对此问题的回应,并展开了相关调查。对于科学研究内容的介绍,如果公众的理解有歧义,取认真求证的态度,而不是在非常时期刻意模糊问题,制造混乱,我认为这是理性、负责的媒体应当采取的做法

   我们《自然-地球科学》的文章不涉及汶川地震破裂区以外地区的“地震预测”,并不表明我们对于汶川地震破裂区以外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不关注。事实上,有关汶川大震发生后对于周边地区断层的影响我们另有专文论述(见Wan and Shen: Tectonophysics, V. 491, 105-118, 2010;链接 http://doc.sciencenet.cn/DocInfo.aspx?id=18055)。文中系统分析了汶川地震发生后周边地区应力场的改变,专门提到龙门山断层南段(即此次芦山地震发生段)是应力增加最大区之一,地震危险性有明显增加,应当对其发生地震危险有所重视。芦山地震发生后我不会出来说我事前如何英明,早已“预测”芦山地震云云。严格地地说,我们的工作只能说明这一地区地震危险性有明显增加,却不能预测何时发生地震。此类工作在我们之前国外已有人做过,得到类似结果,只是我们的作对于周边断层的分析更为系统,全面。但事情发展至此,这篇文章起码可以从另一方面证明,我们从来没有说过汶川地震后芦山地震震中区一带不会发生地震,恰恰相反,早在3年前就已根据我们的研究,提醒这一地区地震危险性的增加!

   面对铺天盖地的叫骂声,我本不想理会。但我的合作者和学生都希望我能写点东西解释一下。除这篇短文外,二篇论文原件附在这里,可以下载一阅,读者不难作出自己的判断。当然这个世界缺乏理性、只求发泄的愤青大有人在,不愿或不懂我所作出的解释。对于这类人,我的态度是,随他去!而对于严肃认真的公众,希望我的这篇短文有助于你们还原事实,厘清真相。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此事给大家一个机会,开阔眼界,目睹“谎言”的谎言的产生,也见证“谎言”的谎言的破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沈正康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22528-68481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上一篇
当前推荐数:5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