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炉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jiangxiao

博文

“拈花微笑”的神经生理

已有 4450 次阅读 2011-12-16 07:26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释迦牟尼, 唯物主义, 神经生理, 拈花微笑

机场里等着没事,用iPad写的,很粗糙,先贴上,慢慢改. Dec 16, 2011
-------------------
“拈花微笑”的神经生理
 
拈花微笑是禅宗 2500多年前的一个典故, 大意是有一天释迦牟尼在灵鹫山上说法,大梵天王率众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金婆罗花,意 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看见后说, 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其中的妙处难以言 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的开始。


禅宗佛教的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哲学意义是我等世俗科学家不可妄加评论的,所以我这里只是从完全唯物主义的神经生理学出发, 把这个问题表述出来和并和大家讨论其科学基础.

拈花微笑的问题说到底, 就是问是否某些理论概念是可以在脑子里形成, 而却不能用语言来描述? 这是一个很大问题. 我想可以把它分解为两个更简单的问题来回答. 第一个简单问题是, 一个人脑子里的概念是否可以独立于他的语言而存在?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 当中风或其他脑损伤破坏了 大脑皮层上有关语言的几个区域后, 患者可以完全丧失语言功能而仍然有逻辑思维和形成概念的能力,  第二个简单问题是, 人类语言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翻译所有脑中的概念? 这就要靠诸位见仁见智了. 有的人认为可以有的人认为不行. 

从日常生活经 验来看, 语言的不足是明显的, 人们之间交流要靠手势,草图,照片,电影等来补充语言交流, 把一个人脑子里的概念传达到另外一个人的脑子里. 但是有更乐观更聪明的科学家说, 人类个体语言的能力虽然有限,却并不代表人类整体语言的能力是有限的. 一个概念, 无论有多么难懂, 我们都可以造一个词来代表这个概念并让人们对这个词形成共识. 这样含有这个词的句子就会在大家的脑子里引发出同样的概念. 因为人类制造新词的能力是无限的, 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有些概念是不能被语言描述的.
 
举个例子说明这个观点: 比如 “物理学”这个词,也叫 “格致”,代表着一个并不能用日常经验描述清楚. 但是由于这个词是大家公认的,一个人在中学,大学里接触了电, 力,光,声,量子等各门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中不断使用 “物理” 这个词, 慢慢就会使他脑子里“物理”这个概念和大家公认的物理这个概念越来越接接近. 

虽然这种观点看似无懈可击, 但是我想佛祖拈花不语的本意是卑谦的, 他认为即使人类有这种超强的语言能力, 还是有些概念要超出我等肉身的语言能力.      

肉身,或者说神经细胞组成的大脑, 是怎样产生概念和语言的? 语言的产生的神经基础比较容易理解, 简单的说是大脑语言区内一串一串的神经链的顺序活动,  操纵口,舌,喉头,声带等处肌肉精确配合地收缩, 一个个词的语音就发出来了. 因为语言是约定成俗的, 只要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把一串一串的神经链的顺 序活动存储在语言区内,就能形成语言中的词和神经活动的一一对应. 而概念形成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就几乎完全不清楚了. 这个问题很大, 也许本世纪末或再 过两个世纪才可以解决.
虽然概念形成这个问题很难, 但还是可以猜一下的. 如果你得了诺贝尔奖后再猜,影响力肯定就大一些了. 比如两位诺贝尔 奖获得者, Francis Crick和Gerald Edelman 有个影响较大的学说, 认为人类思维和意识的产生只需要神经网络的活动而不需要神力(这就是所谓“惊人的假说”). 这里的"神力"是指独立于肉身存在的灵魂. 具体来说,他们认为 脑子里大量的神经细胞组成不同的振荡器, 而人的意识是由这些神经振荡器的共振而产生的, 换句话说人的意识就象一首交响音乐, 而思维中的一个个概念就 象交响音乐中的一个个小结.

这样, 人和人之间概念的交流可以说成是一个人脑子里的神经交响乐通过语言或其他通讯方式激发另一个人脑子里与之一一 对于的神经交响乐. 通过语言约定成俗式的学习, 如果语言的神经活动和思维概念的神经交响乐能在脑子里达到一一对应, 一个概念就能翻译成一个词说出 来. 同样,当听到一个词形成的神经活动能够激发一个概念的神经交响乐, 这个词的携带的概念就能在听者神经线路中重现. 实际上,语言和概念这两类神经活动在脑子里互相翻译是有很多限制的, 因此在认知科学有一种说法,认为人的神经交响乐大部分是不能用语言描述的, 语言能够描述的思想只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冰山一角.

从这个角度来看, 就容易理解拈花微笑这个典故的意思了. 佛祖是有先见的, 他看到了人类语言的限制, 而且认为仅靠语言的描述是不能把一种完美的宗教理念传留下来的.因此他试图用了"拈花不语"这种行为艺术把这个理念表达出来, 而聪明的枷叶则用"一笑"这样的非语言方式表示对这个理念的理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1685-518930.html

上一篇:昨晚到北京
下一篇:2011年冬月回国喂流浪猫狗
收藏 IP: 114.249.213.*| 热度|

9 鲍得海 吴吉良 高建国 赵凤光 刘蓉晖 陆绮 anonymity crossludo scimag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