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炉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jiangxiao

博文

用电池提高大脑工作能力-你想试试吗? 精选

已有 6903 次阅读 2011-4-14 12:4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认知, 康复, 抑郁症, 微电流, 脑组织

用一些导线把一节9V 电池产生的微弱电流通到太阳穴上,就可以有效地增强脑力。你相信吗?这可不是民间科学家在乱搞。类似研究的至少有几百篇正式发表的文章了。今天的自然杂志上正好有一篇科普新闻(Nature 472:156, April 14 2011)。摘一些里面的例子写在这里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从“这么神奇....." 以下是我写的。

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心理系的克拉克教授担任了一项由美国国防部支持的研究,旨在用此方法使战场上士兵的头脑更清楚。他让志愿者打电子游戏,并在被试的头皮上通上微弱的电流。结果十分惊人,只需要2毫安的电流就可以使人学习能力倍增。

再举例一些其他的研究:一组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科恩领导的研究发现流过大脑的微弱电流可以明显地帮助中风偏瘫患者恢复手的功能。更早一些,在1960年代英国心理学医生瑞德芳发现微弱电流可以使病人更健谈,甚至傻笑。他用的电流比克拉克更弱,只有0.25毫安,基本上可以不被患者察觉。他用此“傻笑疗法”治疗了29个抑郁症患者,竟有将近一半有效。另一个例子是在2005年,哈佛医学院的福礼格尼领导的研究组发现微弱电流可以增强健康被试的抑制能力,减少赌博和成瘾行为。

以上几个例子从几方面说明微弱电流流过脑子可能有效果,可以用于治疗抑郁症,成瘾行为,帮助脑损伤病人恢复以及提高健康人脑力等等方面。

这么神奇,原理是什么?实际上也很简单,每个神经细胞都是个小电池,在其静息的状态下大约产生-0.06伏的电压。这个电压很小,是我们日常使用的9伏电池的百分之一。通过头皮的电流虽弱,且经头皮,颅骨阻挡扩散,到达神经细胞时已经又减弱到十万分之一,虽然不会引起任何神经活动(因此也不会感觉到),但只要使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改变一点,比如从-0.06伏变到-0.058伏,就可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由于经头皮的弱电流会同时影响成百上千亿的神经细胞,对每个细胞的影响虽小,但上千亿细胞综合起来的效果就可能很可观了。

改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同时也会带来很多其他生物学效应,比如提高神经系统的学习能力,提高脑子的可塑性和修复能力等等。就象你去体育馆锻炼,带来肌肉强壮,运动灵活等生物学效果一样。关于微弱电流的长期影响也有很多研究,比如在神经生长因子领域很有名的鲁白博士曾在一两年前在Neuron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阐述微弱电流可以提高某些神经生长因子的分泌。

一个垒球帽,缝上几个手表电池,这种方法太便宜,太容易了。这边有很多楞头青小子都在拿自己脑袋做实验并在互联网上交流体会。也许这方法会被滥用,成为一种便宜的软性毒品,使人体验 “high”的感觉。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史奈得教授说要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一个“聪明帽子”让需要有高度创作性的人员在工作前戴一会,用来提高脑力(下图)。在美国很多需要有高度创作性的人往往要靠吸点大麻来提高灵感,聪明帽子和大麻相比,也许危害会小些。


最后,我还要艰难地说明一点,业内的说法是微电流对我这种头脑僵化的老梆菜比较管用,而对头脑活跃,比猴儿都精的年青人好象效果不明显,可能是因为年青人的脑子已经工作在最佳状态上了。

图片来自北美有线电视广播公司(MSNBC2011年2月11日新闻

http://www.msnbc.msn.com/id/41534303/ns/technology_and_science-science/

 

又及:

刚才把Nature 那篇文章寄给与我合作的一位神经科医生,他回电邮说很感兴趣,可是今年实在不容易申请到NIH的钱,他说也许我们也应该象文章中说的那样,用自己和自己的爸爸当作被试。

回答一下网友可能关心的问题

1 安全吗?

刚问了与我合作的那位神经科医生,2毫安在临床使用的安全线下很多。最可怕副作用应该是引起癫痫。但是由于其电流强度很低,不应该出现。但是对已经处在在发病边缘的人则可能会被诱发出来。其它副作用还不清楚。2 副作用?不清楚,有没有成瘾性还没有报导。泛泛而论,可能比尼古丁,咖啡因或软性毒品还弱。因为电流密度在皮层下结构会弱得多。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1685-433108.html

上一篇:1000小时拿下博士学位-- 虎妈战歌的研究生院版
下一篇:汽车用太阳能还有多远?
收藏 IP: 216.15.45.*| 热度|

13 罗汉江 苏晓路 谢鑫 武夷山 杨正瓴 赫英 齐霁 唐常杰 高建国 陈筝 vigorous tuner liuzhan001st

发表评论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