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说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monjo828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求知忌满,得志莫狂。

博文

CPI和PPI走势分化令人忧虑

已有 2914 次阅读 2012-9-12 10:01 |个人分类:经济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经济, 物价上涨

  2012年09月10日,刊于中国经济时报


  9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一期的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0%,环比上涨0.6%;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0.5%。
  单从数据来看,CPI反弹至2%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此前,多家机构预测,受食品连续涨价、非食品价格小幅上行影响,8月CPI同比涨幅或将重回“2时代”,较7月CPI的增速水平(1.8%)反弹。比如高盛宏观研究部认为,8月份CPI通胀将从7月份1.8%升至2.1%;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预计升至2.3%的水平;国泰君安、申银万国等证券研究机构也预测涨幅将达到2.2%;而兴业证券(601377,股吧)预测的物价涨幅最大,可能会达到2.5%。
  记者此前曾指出,今年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仍存,不可掉以轻心。据测算,在8月份2.0%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6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4个百分点。
  8月CPI触底回升,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国际粮价上涨。数据显示,自6月以来,受美国、俄罗斯等主要产粮地干旱影响,国际玉米价格飙升50%,已升至历史高点,大豆和小麦价格也上涨约30%。截至8月5日,美国预期收成“非常差”和“差”的大豆作物所占比升至39%,超过1988年的受灾程度。由于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极高,约有80%以上大豆依赖进口,大豆价格的上涨势必推高国内粮价,进而传导至CPI,对通胀构成压力。由于国际粮价向国内传导的时滞约3个月,这波粮食价格上涨的风潮料将于9月或10月波及中国。事实上,通胀抬头的倾向已经非常明显,近期中国鸡蛋价格再次乘上“火箭”。而目前国内粮食期货价格配合着国际粮价一同上涨,也印证了这种担忧。
  虽然有不少农业专家指出,今年全国夏粮实现“九连增”,全国粮食总产量尤其是小麦和水稻这两种主粮近年来一直能跟上需求的稳步增长,即使大豆价格上涨,也未必会对中国产生实质性影响。但从产业链来看,大豆价格将推高食用油与猪粮价格,前者占CPI权重较小,后者则需通过影响猪粮比价,进而影响存栏量,才能传导至猪肉价格之上。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由于猪肉价格下跌和成本上升,许多养殖户养不起猪了。可以想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猪肉的供给减少势必会导致猪肉价格攀升,这将给未来的物价带来不小的上涨压力。
  正是国际粮价持续走高传导至国内,推动了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可以看到,8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08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最多,达到23.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6个百分比。鲜果上涨9.7%,水产品价格上涨5.6%;粮食价格上涨3.2%;油脂价格上涨4.5%;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6.6%;蛋价格也下降3.2%。调查显示,8月份我国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4.3%,猪肉价格上涨1.5%,蛋价格上涨8.2%。仅此三样,在环比数据中,对当月CPI涨幅“贡献率”就达到了85%。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0个城市的监测,大白菜平均每公斤售价从7月下旬的2.72元涨到8月下旬的3.58元;猪肉后臀尖每公斤从24.59元涨到25.08元;散装鲜鸡蛋每公斤从9.4元涨到10.71元。
  此外,油价上涨也一定程度上抬升了8月CPI。近期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三地油变化率破4%后仍保持升势,来自卓创资讯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3日收盘三地原油移动变化率为7.72%,较上一工作日上涨0.34%,22个工作日移动加权平均价为112.58美元/桶。而9月10日将满足成品油价格调整的“22个工作日”的条件,成品油价格可能再次上调。如果成行,那是继国内成品油价8月份上调之后的又一次上调。原油作为一种资源品价格,如果出现上涨,必然推动土地、水、电、农资及人工等生产资料的上涨,进而将粮食生产的成本推高。中秋佳节即将到来,随着成品油价格的上涨,节前食品价格将进一步上涨,进而带动CPI上涨幅度扩大。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受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占整体CPI构成最大的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已成为拉动8月CPI反弹的主要动力。这一点从环比数据来看更加明显。8月份我国CPI环比上涨0.6%。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5%,而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1%,食品价格在8月份CPI小幅反弹中的推动作用可见一斑。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CPI的上游、受经济走势影响更为直接的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已经连续半年下跌,且跌幅不断扩大。3月份我国PPI下降0.3%,而8月份的降幅已经扩大到3.5%。PPI跌幅的持续扩大,说明我国内需疲弱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善,企业去库存化的艰难以及诸多领域产能全面过剩的困境,均加剧了工业品生产领域潜存的通缩隐忧,显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并未减轻。
  作为宏观经济先行指标,9月1日公布的8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系会制造业PMI指数陡降至49.2,较7月份大幅下滑0.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首次低于荣枯警戒线。9月3日公布的汇丰PMI数据加剧了市场对制造业下滑幅度的担忧,汇丰8月PMI下降至47.6,是41个月以来新低。除了PMI释放的消极信号,另外一个被经济学家极为看重的先行指标发电量数据也不理想。电监会9月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月发电量、日均发电量、日最大负荷、日均最大负荷,较7月份环比均有所下降,而8月通常被认为是传统的用电旺季。这些数据令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情绪继续升温。
  综上可见,8月CPI和PPI走势已经出现分化。蔬菜等食品价格回升推动8月CPI再度反弹至2%;PPI则在过剩产能的压制下,跌幅较7月继续扩大至3.5%。在这种背景之下,市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政府会不会再次出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6879-611894.html

上一篇:两会观察:减税成为社会广泛共识
下一篇:外贸出口不能光看增速
收藏 IP: 221.223.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