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cunk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cunkuan

博文

2017年教师节——写给我的老师、我和我的学生 精选

已有 8203 次阅读 2017-9-10 10:0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师节, 我的老师, 我的学生

 今天是第33个教师节。昨天下午去办公室,门口放了一大一小两盆花。尽管我不善于养花,但同学们仍坚持送一些花——以给我的办公室增添些许的绿色。

我还记得30多年前的第一个教师节(当时,我刚上初一),学校组织我们新同学到县剧院参加县里召开的首届教师节和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当年对优秀教师的奖品包括一个大件——收音机。

我对老师这一称呼的敬重,是从儿时记事时就开始的。当时有个在村小学做老师的邻居,我几乎每次碰见他,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什么时候让我上学呀”;而他每次也都是同样地回答我:“快了~”那时,我感受到了,做一名教师能带给孩子们希望。

读小学四五年级时,教数学的国(老家言念“Gui”音)老师家住在县城,每天骑自行车3公里来我们村,从来不迟到;阴天下雨,从村里到沙石公路,还有1公里的泥泞的、乡村土路,这一段路向来是“车骑人”的;为了一本教学参考书,他骑车去25公里以外的济宁帮我们全班去买;他并不是我们班主任,经常带我们做游戏、教我们唱歌,我现在还记得他教我们唱“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千遍那个万遍下功夫~”;参加县一中上午的考试,他用自行车带着我和另一个同学,去他在县城里的家里吃饭、午休,再去参加下午的考试;尽管那一年考一中我落榜了,度过儿时为数不多的一个“灰色夏天”,但我至今仍清晰记得那棵给国老师家院子里的布满阴凉的大葡萄树和考试那天吃起来还有些酸涩的“早”葡萄,也燃起我复读“小五”和第二年再考一中的决心;多年以后,老师和同学见面,哪怕当时很调皮、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谈及雨天下课后,悄悄去帮国老师抠掉自行车轮与支架间塞满的泥巴~那时,我读懂了,做一名教师带给学生的爱。

在一中读书时的班主任梁老师,几乎每天起床铃一响,他会站在宿舍门口,招呼我们起床、出早操,每天晚上熄灯,他还会在我们宿舍门口,叮嘱我们不要说话,快点入睡。有一次,一个同学病了,在宿舍里休息,我们同学则轮着照顾他,梁老师从家里做好饭菜,端过来~现在想起,依然是感动。一个没有教过我们的老师,在新婚那天晚上,还要跑去学生宿舍时“查房”。每次回老家,我经常会抽半天时间,去一中走走,在校园坐坐,不告诉一个同学和老师,不是我不想念他们,而是我想念中学那些教过和没教过的、在职的和退休了的所有老师。我那时,我读懂了,做一名教师的责任与爱的交织。

从读大学一直到博士毕业,我在长春十年,跟了同一个导师——尚老师。尚老师那时是系主任。在我们开学报到的第一天,母亲用家乡土织布给我做的被褥“暴露”了我这个“山东棒子”(尚老师老家也是山东人,他总是叫我而且彵自称为“山东棒子”)身份,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我的大学毕业论文《区域环境规划方法综述》、硕士论文《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博士论文《战略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在尚老师家里,我们这些弟子会跟着他儿子一起称呼他“老头儿”,他儿子看到我也会提醒尚老师“你干儿子来了”。博士毕业时尚老师本打算留我在身边继承他的“衣钵”,我还是执意去了上海,他心痛着但依然将我“放飞”:“上海舞台更大,机会更多”。那时,我读懂了,做一名教师的“大爱”。

2000年我到了上海,在同济做博士后一直到2012年。陆老师是我博士后的合作导师,也一直指导我,无论我是在同济时,还是我后来到了复旦,老人家一直参加我的组会——每年新生入学,给我的研究生讲讲“为学与为人”,参加我的研究生的开题、预答辩,给我的研究课题出主意、提建议,有时他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之后的读书报告。陆老师已是“80后”,他坐在那里,拿起一本书,打开PPT,“活到老、活到老”的精神就是对我和我的学生的激励。下面是2013年夏天,陆老师给我的一个电邮,我读后颇有感触——

存宽先生【老先生近两年总是以“存宽先生”称呼我】
 上次见面【在广西开展了“广西城镇化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的两周调研后,7月31日下午从南宁回到上海后,在去同济那边的办公室的路上——校大礼堂附近遇到了老先生】你提到广西城镇化研究课题。多年来我对于各地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路、采取的政策、路径设计和相应的一系列措施颇为关注和担心,也做了一定研究。中国的城镇化如何能够可持续,是个“要命的大课题“,做好了造福当代和后代,做不好很快就成为生态灾难。当年  “四万亿“的后果与之相比,也许是”小巫见大巫“。有机会和大家能够多研究、讨论【今天上午在复旦搞了一个小的研讨会,讨论广西城镇化环境问题与对策,考虑到天气太热,没有请老先生;老先生的这封信,似乎心有灵犀
 人到中年仍要拼打,但要注意养生、调理;避免种下老年的病根【读到这里,眼角湿润了~】。今年气候异常,可能仍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可持续城镇化说到底是因地制宜处理好地方发展、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育的关系【读过信后,和老先生通了个电话,老先生再三告诫,这一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至少不能成为“坏城镇化”的推手】。我们都好。在此顺祝小汪【我夫人姓王,实应是老先生“笔误、苗苗和你
暑安!
陆老师

还有一个被我称为“大爷”的老师,他是文革时下放到我们村落户来的,是我们家对门邻居。在我读小学二年那年(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落实政策后他就搬家回到了县城,但我们两家一直像农村走亲戚一样来往着。他出生于1921年,在我记忆里一直是“一个瘦小的老人”。抗战时随迁到大西南,后面解放后又回到老家新成立的县一中教书,我读小学和中学时县里许多老师都是他的学生。几乎是我从“牙牙学语”时,就跟着他学儿歌,听他讲故事,然后再教或讲给其他伙伴;小学地理课上老师讲到“鄱‘Pan’阳湖”,他给我纠正“鄱‘PO’阳湖”;开始读小学时,他就给我说,将来在读县一中,要读大学;小学毕业那年,没有考上县一中,他托他的一个在县实验小学同样是教师的学生,于是我成为改革开放以后的早期“择校生”,并第二次“小升初”考试中成功;上了大学、考上研究生、读了博士、做了博士后、晋升了职称,每一次的学业和学术上的进步,我都是第一时间告诉我的“大爷老师”;每次回老家,如果上午到我会下午去,如果是下午或晚上到,我会第二天去,如果妻子和女儿一起回老家,我们全家就会一起去看望大爷。一直到2012年春天,92岁的大爷在卧病多年后离开了我们。很遗憾,我没能回去再看大爷一眼,没能去送老人家最后一程。据说,出殡那天,县里去了好多人,都是他的学生。那天我没有在现场,却也读懂了,做一名教师,一生付出后的最大回报就是受人“尊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是刻在一所知名师范院校校门上的,也是铭刻在所有为人师者心上的,也是作为一名教师要终生追求的。

写到这里,手机、I-PAD里不时有我的学生——在读的、毕业的,也有我的朋友——作教师的、不教师的,发来教师节的祝福。下午或稍些时候,我也会给我的老师——一直联系的、一直未联系的、偶尔联系的祝福,他们或能接到我的信息,或能感受到得我(一个当年的学生、多年后就成为了他们)的祝福!




导师与学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8156-1075215.html

上一篇:治理“散乱污”须协同发力
下一篇: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须做好加减法
收藏 IP: 222.70.45.*| 热度|

10 魏焱明 李明阳 李锋 吕洪波 王从彦 韦玉程 徐耀 汪育才 石磊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