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忆文
涨知识了,居然能够坚持这么久! 精选
2022-9-30 11:18
阅读:8791

自从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养成了定期检索、下载与阅读文献的习惯。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有助于及时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而且还可以知道自己的idea是否已经有人做过;如果有人做过相似的,且所做的工作没有更好的性能,就可以直接放弃这个idea,免得做无用功。

前几天在检索文献的时候,在领域内顶级期刊下载了一篇论文;初看没有什么特别的;但仔细一看,发现该文章的投稿日期居然是2005年4月19日,修改稿的提交日期是2015年8月26日;在线出版的日期为2022年(early access)。看到这论文的时间点,第一反应就是惊呆了。因为以前所听说的论文投稿周期长,一般也就两、三年;但这篇文章的时间跨度居然长达17年,比我从事科研工作的年限还长,着实让人涨知识。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的论文遇到长时期不处理的情况,第一反应就是撤稿,然后再改投其它期刊。虽然不知道这篇论文在这漫长的时间内经历了什么?但有一点事肯定的,该论文的作者不指望用它来毕业、完成考核、评职称以及其它种种。现在仔细想想,该论文作者具备的某些精神特质正是我所欠缺。

第一, 兴趣驱动,而非功利驱动的科研。功利驱动的科研,想要获得的无非就是科研所带来的利益。比如获得论文奖励,发明专利奖励,评职称等;一旦这些利益取消,那么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可能就放弃了科研,甚至直接躺平。而兴趣驱动的科研,以探索新的领域,创造新的知识,抑或解决工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为目的,是可持续的。重要的是兴趣驱动的科研,产出的成果,自然而然也可能带来利益。

第二, 刚坐冷板凳,而非浮躁的追求“短、平、快”。其实,我目前的科研状态就是追求“短、平、快”,当然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无力改变,但主观上还是有所作为,比如在满足生存的前提下,可以做点更有意义的,更有价值的工作。

第三, 坚持不懈的探索,而非遇到难题就放弃。科研过程中遇到难题是必然的,但如果一遇到难题就主动放弃,而去寻求新的较为简单的问题,也许就永远无法解决难题。更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探索,假以时日也许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最终,以太史公的名言“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作为结尾以勉励自己。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忆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7932-135744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