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阳
脱实向虚的后果:研究生逃离科研 精选
2022-1-24 10:24
阅读:11677

        随着双一流工程的兴起、各种人才建设工程的深入开展,在国内学术界一片繁荣的背后,远离国家需求和生产实践需要的蹭热度的跟踪式研究趋势也越演越烈。学术界的脱实向虚,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现象。这里不想讨论脱实向需的根源。原因很简单,如同高考一样,指挥棒没有根本撼动的前提下,任何细枝末节的改革,都是缘木求鱼,无济于事。并且根据物理学定律,在作用力不变情况下,物体呈现加速度运动,这种脱实向虚趋势会越演愈烈。这里仅谈谈这种脱实向虚现象对研究生的影响。

       第一个影响就是研究生逃离学术界。最近几年,博士生到街道、中小学求职,名校副教授到街道任职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其实原因很简单,整天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研究,在待遇不高、内卷严重的教学科研机构牺牲健康的折腾,还不如到一个待遇尚可、不用烧脑细胞的单位就职。江苏某双一流学科高校的一位博士毕业后,本可以到一所省属院校就职,签约前临时改变主意,去了一家调查规划公司。昨日与我的一位朋友联系,言称工资待遇比联系的高校高了一倍,工作的内容很接地气,生活很充实。

       第二个影响就是迫使大部分研究生只能到体制内生存。由于科学研究严重脱离生产实践,靠压力PUSH出来的学生除了写论文外,无法拥有给企业带来现实利润的生产技能,毕业生只能到对实践技能要求不高的体制内谋生,这种现象在硕士生中尤为明显。

     以笔者所在学科为例,许多国土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林业调查规划公司对应聘人员的基本要求是:熟悉小班区划、小班调查的基本操作,掌握主要林业规划的技术规程,参加过相关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很难想象,一个从未参加过林业调查规划、不熟悉主要调查规划技术规程、甚至林木都难以识别的导师培养出来的弟子,如何具有到规划设计企业求职的技能。

       一位双一流高校教授很是纳闷,手下的硕士生明明在权威的期刊发表了SCI论文,可这些学生从不申请硕博连读,反而将大量时间耗费在考碗考编方面。其实他不明白,倒腾数据、跟踪算法、移花接木的科研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科研的敬畏、激情,虚头巴脑的学术训练使得学生无法在真刀实枪的生产实践中立足,只好一窝蜂地考碗考编去了。所以在这位教授所在学科出现一种匪夷所思但又貌似合理现象:科研绩效越高的教师,手下弟子对科研越不感兴趣,考碗考编比例越高。

       虚头巴脑科研训练出来的学生一旦提拔到了领导岗位,由于没有坚实实践基础,制定出来的政策也是莫名其妙,甚至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近日,某地资源管理部门接到一则年度进行森林、草原、湿地综合监测任务通知。该部门技术负责人对我的朋友吐槽:如果每年都普查,疫情影响下人力物力难以支撑;如果是抽样,湿地、草原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技术都不成熟,这活咋干呀,真不知道这文件咋制定出来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明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4548-132239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