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高校进人问题三四则:以管窥豹 精选

已有 15339 次阅读 2021-3-22 11:5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虽然反“五唯”的势头似乎越来越强劲,但具体到基层高校,人才招聘、绩效考核中的“五唯”的地位仍然坚如磐石,真的有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味道。笔者的一个朋友在一所一流学科院校的优势学科任教,在科研大跃进的背景下,作为参与人,耳闻目睹了数起人才招聘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高校人才引进的一些问题。

一、高不成与低不就现象并存

     朋友所在学校地处准一线城市,房价动辄数万、教育医疗等生活成本较高。由于朋友所在的学校地处城市繁华地段,并无人才周转房可分,加之学校能够支配的自有资金有限,难以为普通人才提供较好的薪水,所以在人才招聘中遇到了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具有海外背景的手握几篇高IF一区论文、学科希望引进的人才,往往一到学校及其所在城市考察一番后,便音讯皆无。愿意来学校工作的土鳖博士,往往达不到学校人事部门的硬件要求,多数在学校组织的高评委答辩中被淘汰。

二、应聘者高大上论文多,接地气的研究少

     从投递的简历看,经过学校人事部门的筛选,前来应聘的人员多以具有海外经历、拥有N篇SCI论文的大龄博士、博后为主。如果仔细研读这些应聘者的简历,研究内容以赶时髦、蹭热度的跟踪式研究为主,如全球变化、碳汇计量,发表的论文也以与国外导师联合发表为主。然而,如果在面试过程中问及对应聘的学科国内发展现状的了解时,这些应聘者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更为搞笑的是,在试讲的过程中,部分应聘者甚至将课程基本概念、基本术语都搞错了。

三、研究方向冷热不均,专业匹配度较低

       众所周知, 学科不同,发表SCI论文的难度迥异。以朋友所在的学科为例,信息化、人工智能方向发表高大上论文比较容易,统计预测、资源调查研究方向则比较困难。因此,每年向学科投递简历的应聘者,多数集中在信息化、人工智能领域,其他研究方向应聘者很难顺利通过人事部门的SCI门槛要求。于是令人纠结的现象出现,学科需要的研究方向的人进不了,不太需要、甚至人满为患的人员则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涌进学科。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失衡现象越演越烈。

四、男女求职期望不同,入职后表现各异

       在最近几年的人才引进过程中,朋友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女生越来越多,男女求职期望不同,入职后表现各异。随着高学历人才女性比例的提升,前来应聘的海龟中女性的比例越来越高,即使朋友所在的这个需要进行野外工作的学科也不例外。值得注意的是,硬件条件稍微好点的具有海龟背景的男博士、博后,在应聘过程中比较强调物质利益,脚踏几只船、待价而沽现象较为明显,而女博士、女博后在入职过程中对住房、薪资待遇不很敏感、签订入职协议后履约率较高。入职后男女博士表现也大有不同:男博士往往将事业放在首位,教学、科研方面冲击十足;女博士往往马上结婚、生子甚至养育二胎,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家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4548-1278015.html

上一篇:项目申报越来越没信心:科研环境内卷化
下一篇:走入误区的科研——从同寝室博士生打架谈起
收藏 IP: 121.248.136.*| 热度|

47 郑永军 王德咏 李东风 周忠浩 叶建军 杨金波 张晓良 周阿洋 王林波 张敦元 王安良 武夷山 高友鹤 黄式东 郁志勇 彭振华 曾杰 刘玉仙 晏成和 姚小鸥 俞云伟 白禹 王兴民 王启云 诸平 黄永义 杨正瓴 陈万浩 罗娜 梁洪泽 徐耀 杨立坚 冯兆东 杨顺华 李可 胡新露 雷宏江 焦飞 姚伟 郭泽坤 张江敏 韩玉芬 彭真明 汤茂林 李万春 帅凌鹰 郭文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