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板理论”到“长 - 短板理论”
童亨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大家熟悉的“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原理”或“水桶效应”,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2004)提出。该理论认为: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最终盛水量(水平)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上述理论提出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轰动效应,尤其是国人特别推崇。有人进一步引伸,(1)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出越多,浪费越大;(2)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3)“短板理论”中的短板也就是事物的薄弱环节。薄弱环节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主要矛盾。只有克服薄弱环节,才能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这个道理。
笔者刚知道“短板理论”时,确实感到很有道理,但也隐约地感到有点问题。笔者经过长期的深入思考和实践,认识到“短板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修正,本文在“短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长-短板理论”。
1.“短板理论”存在的问题
1)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决定于综合,并非完全决定于短板。如高考是由多门课组成,如有一个人数学考了80分,其它门课都考了100分,总成绩就非常优秀了,估计被北大和清华录取绰绰有余,这用短板理论就很难解释。
2)在现实的很多情况下,是以长处论英雄的,即俗语所说的“一俊遮百丑”,或所谓的“长板效应”。如一个人某一个方面非常突出,如专业技能在相应的行业中(国内或国际)处于领先水平,而其它方面表现平平,这样的人肯定被认为是杰出人才,而不会因为其它方面的平淡而掩盖其光芒,用短板理论也很难解释。
2. “短板理论”存在问题的根源剖析
究其原因,“短板理论”是有适用前提的。
1)“短板理论”中木桶所盛物质是水,如果换成固体或高粘度流体,“短板理论”就不成立;
2)“短板理论”中箍桶所用的所有木板都是由评价对象独立提供的,若这一前提不成立,“短板理论”也就不再成立。
当木桶中所盛物质是固体或高粘度流体时,木桶的容量与箍桶所用的每一块板(包括长板和短板)都有关,是综合的结果。
分工协作是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特征,箍桶所用的木板并非由每个被评价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独立提供,而通常只是提供其中的一块或若干块。这时,对象的价值是由其中的长板决定的。因此,在分工协作的情况下(联合箍桶),“长板理论”就会取代“短板理论”。
3. 从“短板理论”到“长-短板理论”
现实生活中存在3种情况:
1)木桶盛水的情况,适用“短板理论”,如人的健康状况决定于必不可少因素(如空气、食、衣、住、安全、平衡、心态等)中的短板。
2)联合箍桶(分工协作)的情况,适用“长板理论”,如人的工作;
3)木桶盛固体或高粘度流体的情况,适用“长-短板理论”(因其介于“短板理论”和“长板理论”之间,笔者称之为“长-短板理论”),如人的生活质量,是由健康、关系、贡献、回报、自我感觉等方面综合决定(生活质量的5项准则,童亨茂,2014,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05381-844374.html)。
由于理想的分工协作(“长板理论”的适用条件)和必备因素完全独立(“短板理论”的适用条件)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只是理想状态,因此,“短板理论”和“长板理论”是“长-短板理论”的端元,“长-短板理论”才普遍适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童亨茂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05381-108393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