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卿
再思索、再修改、再申请:面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失败 精选
2016-8-24 16:40
阅读:25358

再思索、再修改、再申请:

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失败

南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唐小卿

如果你提交的申请书被拒绝,不必太失望,因为各种课题基金的竞争往往都是非常激烈,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率不足20%,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申请者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申请基金之时,就应对于可能遭遇的失败做足思想准备:争取成功,允许失败。

申请失败是寻常事,但是并不意味着以后就没有成功的希望,问题的关键取决于申请者本人。申请者不能因为项目得不到资助而气馁,而要将失败化作为动力,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来申请,以百折不回的精神争取申请成功。实际上,绝大部分的成功者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一、再思索

当没有被资助的消息传来时,千万不要不断地抱怨,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公平。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务实的态度是申请者接到申请失败的通知后,要很快从低落的情绪中恢复过来,做好以下几件事情:客观、仔细地分析一下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认真对待和仔细思索评审人所作的评审意见,从同行专家的评议意见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从善如流地对待评议意见中的正确部分,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自己的申请。

1.细致解读同行评议反馈意见。

当我们投入了大量心血准备的项目申请书被几段话所否定时,确实很难接受被拒事实。这时候,申请者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虚心的态度对待同行反馈意见,要对同行反馈意见进行字斟句酌的解读和客观的分析,弄清本次申请失败的核心原因。仔细想想:他们抓了你的申请书的什么“漏洞和岔子”?这些“漏洞和岔子”是否带有根本性?是否切中申请书的要害?自己在短期内能否弥补这些“漏洞和岔子”?怎样弥补它们?

2.正确对待评审人所作的评审意见。

应该说,大部分评审专家的评审是认真的,意见是中肯的,值得细细品味和认真听取。当然,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评审意见也是良莠不齐的。这时,我们要重新通读申请书,仔细分析评审人的评审意见。在你逐条阅读评审意见时,尽量将它们按“必须考虑”、“可以考虑”或“忽略”进行归类。

“必须考虑”,对于那些击中要害,抓住了课题申请书中在选题立项、研究方案、特色创新、研究基础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指出申请者的“硬伤”、“软肋”的真知灼见,你不得不“必须考虑”。

“可以考虑”,对于指出申请书中存在的一些枝节性问题或弱点的评审意见,应当把它当成中肯的意见加入考虑。

“忽略”,对于那些言不及义,没有真正读懂申请书,根据不甚充分,甚至是信口开河的评审意见,申请者应当忽略。

如果你认为所有的评论都属于第三类,那说明你并没有虚心接受批评。但如果三类情况都有,或主要是两类的话,你已有好开端了。当你倘若难以吃透反馈意见的精神实质,最好征询一下周围的资深同行,让他们帮助你解读。

二、再修改

申请书被拒的原因很多,即使是一些很好的申请也未必能受青睐。为了在第二次申请时更好地抓住机会,申请者一定要认真、仔细修改。

1.认真考虑评审意见,有选择性地按评审意见修改

当收到评审专家的意见时,一定要思想开放,消除偏见,你应该为你的申请能收到大量评审意见而感到庆幸。实际上,在研究问题上能得到很多反馈总是大有裨益的。每个申请者都会从评审人的评价和深刻的批评中获益,成功的课题申请者都会依据这些意见来改进他们的申请书。因此,你再次申请时,要认真考虑评审专家的建议。

课题申请书被拒的常见原因无非是:选题不当,缺乏新意,基础不足,方案不佳,团队薄弱。应仔细想想:评审人是否击中要害?其中自己的关键性薄弱环节何在?正如前面讲的,我们要把评审意见按“必须考虑”、“可以考虑”或“忽略”进行归类,从而有选择性地按评审意见修改。我们要认真考虑前两类意见,并找出申请书中与此最相关的部分。这样的思考会帮你找到你项目申请书中哪个部分最需要修改,或表达得最不清晰的地方。

2.认真从各个方面进行修改,写出可读性极强的申请书

面对评审意见,有时你会感到某一评审人甚至是整个评审小组都误解了你,有这种感觉其实也很正常。但在你重新思考和修改申请书之前,要让自己的失望、愤怒和挫败感统统消失,尽量客观面对评审意见,这会增加你再次提交申请时受资助的几率。

如果你站在由于自己没有讲清楚所以他们没能理解的角度上考虑,那么,你就会正确面对这些意见,并考虑认真修改,写出一份可读性极强的申请书。申请书是获得课题资助的敲门砖,要想使申请的项目有竞争力,申请者要很好地把自己新颖的想法、好的思路和扎实的科研基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翟保平说得好:自己的孩子,哭着好听、笑着好看;自己的本子,怎么看都觉着无懈可击、完美无缺。但关键在于这本子是写给别人看的,不是自我欣赏的,得让评审专家看起来舒服、拍案叫绝才行,而这需要艰苦的修行和磨练。(http://blog.sciencenet.cn/ blog-235-823533.html)

3. 思考、思考、再思考;修改、修改、再修改,使申请书有质的进步

修改之后的申请书通常会更加有力。但申请者要认识到,项目没有得到资助的原因可能一样,但程度不一样,改进不足并不意味着就变成了优秀,所以申请者还要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不要停留在只改进去年不足的基础上,而要使自己的项目有质的进步,比如,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前期工作基础、更准确地把握自己的科学问题和科学假说、更严谨地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

有申请者认为,改进了去年申请中的不足,可在今年的申请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不能没完没了吧。实际上,这正说明申请者没有充分的自信,申请的项目的确还存在问题,还不够优秀,没有给评议专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得思考、思考、再思考;修改、修改、再修改,使申请书从选题、科学假说、研究思路、研究基础等方面有质的进步。

三、再申请

当收到评审专家的意见后,申请者应多方征询内行的意见,特别是自己过去和现在的老师以及学术上较为成熟的同事,听取他们的有益的建议,同时还要加强研究基础的沉淀,更深入地了解研究方向的进展和动态,凝练出更有创新性的科学问题,提出更有说服力的科学假说,撰写出质量更高的申请书。很多人都是通过第二次、第三次申请才成功的。

1.再申请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一旦申请失败怎么办?唉声叹气、埋怨不公正、灰心丧气都是不可取得,应当是总结经验,厉兵秣马,有来年再杀“回马枪”,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气概!

要想杀回马枪,来年再战,我认为申请者应该仔细考虑如下问题:

(1)该不该杀回马枪?原来的选题是否值得继续申请?在选题的前沿性、新颖性、先进性、可行性等方面有无问题?

(2)原先申请书有何不足之处?原申请书的“软肋”何在?立项依据是否充分?创新之处是否突出?研究方案是否可行?工作基础是否扎实?

(3)准备对原有的申请做什么样的实质性改进?原有“漏洞和岔子”怎样弥补?这样的弥补能否得到认同?

(4)一年后是否做了以下重要事情:对国内外研究动态是否进行过进一步调研?是否就申请内容做了重要工作?有无相关的新文章发表?是否参加过相关的学术会议?在团队合作方面是否可能有研究方向较为相近的朋友加盟?

2.再申请的对策

当你获知提交的申请书被拒绝并经认真解读评审意见后,就可谋划再申请的对策。再申请的对策不外乎有以下四种情况。(参考戴世强教授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508200.html)

(1) “推倒重来”型。

如果大部分同行评审专家从根本上否定了原申请书,而且意见正确,例如,没有创新性,选题陈旧或与别人重复;研究目标不可实现;研究路线不正确或不可行,不能验证科学假说;研究基础薄弱;……如此等等,就必须另起炉灶,在仔细考虑这些要点后,做出新的抉择。

创新性不足是最难弥补,申请者需要加倍努力,从选题方面找出更好的切入点。若评审专家认为申请书的研究方向陈旧,申请者必须予以仔细考虑,倘若接受评议意见,就需要改弦更张了。在同一研究方向上连栽三次“跟斗”,也应该考虑换题目了。

如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发现,对于同行评审中指出的弱点尚无根本性的改观,则应做出更为现实的考虑,今年暂不申请原来的题目,待今后做了更充足的准备再“上阵”,杀“回马枪”。

(2) “重大修改”型。

如果同行专家肯定了申请书的选题,但在若干方面提出重大的意见或建议,例如,研究方案不具体;关键科学问题提炼不清晰;技术路线有缺陷;……等等,就必须予以慎重考虑,对原来的标书做重大修改,杀回马枪。

申请者要从善如流地对待评议意见中的正确部分,必须对所提及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其中被击中“软肋”的那些意见,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这是杀回马枪能否成功的关键。例如,进一步调研分析,确定并细致铺叙选题的先进性、前沿性;对项目的创新性做进一步凝练,寻找更有意义的突破点;赶紧通过做研究、申请小型项目(如学校级、地方级项目)、发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打下更好的工作基础;制定更为详尽具体、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3) “小修小补”型。

如果同行专家仅仅提出了不那么带有原则性的意见,例如,创新点提炼不足;研究内容过多,研究目标过大;个别研究方法不妥;梯队较弱;经费预算不合理;……等等,而几位专家的总体评价尚可,那么,只要对原来的标书做一些小修小补就行了,不用大动干戈、另起炉灶。

如果认为评审意见基本上是枝节性的,说明此项申请离成功只有半步之遥,只要我们对这些枝节性意见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立项依据写得不够清楚的,加以改进;研究目标过大过小的,加以调整;研究方案不够具体的,加以补充;研究梯队不够强大的,适当加以充实;研究基础较弱的,努力做新的工作,最好先申请省市部委级的相关小项目,做足预实验。

(4)“更换门庭”型。

有的申请可能选错了学部或填错了亚类,更应在专家指导下“改换门庭”。


注:以上内容首发于解螺旋微信平台



相关专题:基金申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唐小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7930-99841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2 条评论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