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意得辑
科研诚信讲了这么久,研究到哪个阶段最容易搞砸?
2018-8-3 09:01
阅读:17040

stop-95477_1280.jpg

本文首发于意得辑专家视点:国务院继续推进发表道德建设,这里有一份论文发表错题集

转载请联系小编

5 月 30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文件讨论到了,目前国内的科研诚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相关机构和个人应该在各个环节更好地实践科研诚信。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要严肃处理。

《意见》中特别说到了近两年常被拿出来讨论的论文诚信问题。比如:

  • 不得抄袭、剽窃、数据造假;

  • 不得购买、代写、代投论文;

  • 不得虚构同行评议专家,以及评论意见;

  • 不得虚假署名。

事实上,学术研究的每个阶段都存在道德越界的可能。对此,我们根据逻辑顺序,研究开始前、写论文和投稿发表过程中需要加点小心的 10 个地方为你整理如下:

研究开始前

1. 动物、人体相关的实验要先拿审批

涉及到动物和人体实验的研究,应该在开始之前向相关的伦理道德机构提交申请,比如伦理审查委员会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RB)、国内的医学伦理委员会等。

人们对动物/人体实验的争论由来已久,一方面动物保护主义认为这种行为十分残忍且没有必要,而另一方面,动物实验在医学领域的长期实践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意德辑专家视点此前就报道过诺贝尔奖得主联合上百位学者签署公开信声援动物实验的新闻

而 IRB 这样的机构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把控动物、人物实验的风险,避免不人道的事情发生。

该申报却没申报不但让研究本身和科研不道德扯上关系,也对后续的发表没有好处,如果作者不能出示相关审批一般是不能提交投稿给期刊的。

. 临床实验登记

据世界卫生组织 (WTO) 和《赫尔辛基宣言》(Declaration of Helsinki) 规定,研究人员必须在可公开访问的注册机构、数据库中注册其临床试验。假如你的研究中涉及临床实验,应该在论文中标注注册序列号。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除了让研究更加完整,公开数据库也能让其他同行了解你在干吗,避免重复实验。此外,一些注册管理机构会对研究数据进行筛查,帮你找出可能存在的严重错误。

. 研究样本应该有知情权

当研究样本是人,研究人员应该在实验开始前对每个实验样本解释相关流程,确保他们在理解将会发生什么之后,逐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在投稿时一并提交给相关期刊。这样做的好处有4点:

  1. 便于实验数据的储存。样本如果对实验有疑问,可以稍后再逐条阅读声明。另外,也方便研究人员日后想要联系相关人员。

  2. 作为实打实的物证,知情同意书在送审过程中可以节省审查委员会和研究人员双方的时间精力,流程走起来更顺。

  3. 假如研究陷入法律纠纷,知情同意书可以提供一些法律支持。

  4. 知情同意书能让研究样本对整个实验流程更了解,并向后者表明实验是规范的,从而增加信任感。

写论文时

4. 抄袭与自我抄袭

显然,抄袭是论文写作中非常值得一说的话题。

除了故意抄袭,研究人员更多的会不小心陷入无意识抄袭中。其中可能包括,引用其他资料时字数太多、没有重新组织话术而是照抄、引用自己的其他研究时没有进行标注等等。

为了防止抄袭,你可能需要注意的有:

  • 在文末列出所有参考文献。

  • 引用原文时,一定要加引号,即使是你自己以前的论文。此外,根据要投稿的期刊调整文中引用的相关格式。

  • 当试图解释一个概念或者理论,牵涉到大段文字时,引用全文就不太合适了。用自己的话重新说一遍,同时注明出处才是正确的做法。

  • 当引用一些表格、图表时,需要向版权方授权,通常也就是期刊出版商。

5. 香肠论文

所谓香肠论文,指的是把一篇论文拆成几份分别发表。人们这么干的原因,主要是想凑数。毕竟在学术界,项目经费和科研人员的职业晋升都和他们发表的论文数量质量有关。

更严重的是,香肠论文会误导科研数据。一篇论文分成几篇发,最直接的后果,是让一组研究成果受到不应有的过度关注,从而让其他科研人员错误地评估该话题的重要程度。

为了在写作时避免香肠论文,可以试试:不对论文作不必要的拆分发表;如果实验数据与其他研究有重叠,应该在投稿时告知期刊;同时,在论文中提及相关的数据重叠现象,并列入参考文献中。

6. 研究样本的隐私保护

在论文写作中,还需要注意保护实验参与者的隐私。换句话说,避免提及样本的具体名字、照片、实验医院等信息。

如果不得不在文章中加入样本的个人信息,最好对原始信息做些改动,比如使用化名,或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同时告知相关对象并取得对方同意。此外,也可以查阅各个期刊都对隐私保护的不同要求,再来调整相关的操作。

7. 数据/图标造假

数据造假也是科研道德的一个重灾区。它包括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图片等,来改变或增强实验结果。

科研人员的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没白搞,用数据说话是最直接的方式。这样一来,实验数据显著好像就成了衡量研究是否有用的唯一指标,数据造假也就应运而生。

而这么做的后果,大多就像你听过的一样,最后都被撤稿了。而那些还没被发现的,从长远来讲对同行的误导也是很糟心的。每个期刊都有各自对投稿中图片和数字信息的处理要求,多熟悉一下没啥坏处。

投稿、发表过程中

8. 一稿多投

首先来明确一下:就目前的出版程序来讲,一篇论文一次只能投给一个期刊。除非该期刊明确拒了你的稿件,不能有其他投稿动作。

论文成稿后的发表过程非常消耗耐心,而且作为投稿的一方在整个流程中都非常被动。从投稿到发表,运气好可能只要几周,但大多数情况要等几个月甚至几年。

但,一稿多投会给处理稿件的人增加不必要的工作。如果想缩小选择范围、提升中标率,可以试试投稿之前给几家目标期刊的编辑发邮件。在不透露关键信息的前提下,简单说说自己的研究。如果有人表示感兴趣,再在这些回复中选出一家进行投稿。

9. 说明利益冲突

简单来讲,就是要对可能影响研究的一些外界因素给出说明。比如说:

  • 新药A测试效果显著(部分实验经费是由B药厂提供)

  • 新药A测试效果显著

两种实验结果看上去会非常不同,而把像这样利益相关的信息在论文中写明,对读者来说,会对研究本身有更客观的理解。同时,作者也应该一开始就在投稿信 (cover letter) 中向期刊提及研究可能涉及的利益冲突。

那么,研究中的利益冲突,都有哪些?

国际医学编辑联合会 (World Association of Medical Editors, WAME) 列出了研究中可能会出现的利益冲突:

  • 财务利益冲突。像前面说到的,当研究得到其他可能从中获利的机构个人的财、物支持。

  • 研究偏好冲突。当项目成员中有人对研究中的某个环节有特殊偏好,可能是实验方法、结果等。

  • 同行评审冲突。当评审人觉得正在review的论文和自己的研究有冲突。

  • 个人利益冲突。当评审人和作者是朋友。

  • 政治观点冲突。出版过程中有人因为政治观点而支持或反对发表某篇论文

  • 机构利益冲突。当作者和期刊编辑、评审人是一个公司或学校的。

10. 瞎写作者

今年4月,中科院发布了《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总结了国内科研人员在论文署名上的10个常见错误。

该署名的作者没写,不该署名的瞎写,论文发表时常见的署名错误大概可以分这些情况:

  • 名誉作者。在亚洲和官僚氛围强的一些机构都很常见。就是让导师、系主任这些大佬在自己论文下挂个名。

  • 礼貌作者。一种礼尚往来的产物,今天我的论文给你挂个名,明天你的论文给我回挂一个。

  • 访问作者。一些知名学者容易被当成访问作者署名,来提高论文的可信度和发表机会。

  • 幽灵作者。当团队里某个主要成员和研究存在利益冲突,为了不把这种情况讲出来,就会隐去该研究者的名字。

******  ******

关注“SCI 发表辅导”,恪守良好发表实践

202740amgkz73cq7nghcgz.jpg

相关专题:学术不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Editage意得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69813-112492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