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型外资企业有危险的化学品生产车间工作了三年,负责车间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试生产的技术工作。这工厂有易燃品:硫磺,脂肪醇,脂肪醇醚;有剧毒品: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水;有强酸:硫酸,发烟硫酸;有强碱:氢氧化钠,氨水。那段工作经历,强化了我三个方面的意识,即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与环境意识。工厂定期进行系统安全分析,分析各生产单元可能存在的超压,超温,爆炸的可能,燃烧、及毒气泄漏等的风险,并讨论各种防范措施。尽管如此,在工作期间,仍发生了几次不大的安全事故,每次事故,都会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事故后,都要认真检讨分析,举一反三,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对于化工厂的安全,我总有如履薄冰的感觉。要防止大事故,首先必须防止发生小事故。安全问题,防不胜防,没有绝对的安全,我们只能不断地提高防范能力,尽量将发生事故的危害,控制在我们能接收的范围。
我喜欢参观工厂,看其它工程师设计的生产设施,欣赏和品味设计者工艺或设备上设计的巧妙之处,习惯上也会从安全的角度分析或评估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
2008年我们开发了一套化学品仓储码头废水处理系统,并在广东的多家化学品码头应用,全部应用成功,使原来认为不可能处理好的废水得到有效地处理,受到业界的好评。所以,当码头发生一些化学品方面的安全事故,要求第三方出具事故的原因分析,他们就想到了我,由我们出具客观的事故原因分析报告。船务公司委托我们出具的第三方分析报告,只从技术上分析引起事故的原因,不涉及哪一方的责任,分析的原因得到各责任方的认可后,他们再调解各方的责任,并作出相应的赔偿。这样做,可以节省走司法途径所需要的大量时间与费用。我们的二次原因分析报告,都得到了各方的认可。上个月,船务公司的经理还打电话给我,希望能长期合作。虽然这几年他们风平浪静,没有再出现什么事故,我也宁愿我无事可做!
第一次事故发生在2012年7月,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船上人员发现一只集装箱飘出黄绿色气体和黄绿色液体渗出,同时闻到有氯气、次氯酸钠等化学品的刺鼻味道。为了货船安全,运输船长将该集装箱紧急卸落在广州南沙港口岸。这是一只运输三氯异氰尿酸的集装箱,三氯异氰尿酸遇水,即产生氯气与漂水,而氯气与漂水具有极强刺激气味。显然集装箱有水进入了,且三氯异氰尿酸的包装存在破损。在南沙港海关、海事部门、货主等的见证下,我们制定了详细周全的开箱计划,开箱检查发现,应该防水密封的集装箱,有少量水浸入,集装箱内部桶装的三氯异氰尿酸,个别包装桶有些破损,甚至有少量的三氯异氰尿酸散落集装箱中。虽然集装箱底部也放置了一些干燥剂防水,但因集装箱不密封,干燥剂也全部失效。技术上分析,原因是二个,一是集装箱应该密封,但事实是集水箱不密封,有点漏水;二是三氯异氰尿酸的包装桶应完好无缺,若有少量化学品泄漏在集装箱中,也应该装箱时清理干净,事实是有个别破损,甚至有少量化学品泄漏。理论上这二条都应该做到,若有一条做到了,另一条没有做到,也许也不会发生事故,很遗憾,这二个错误碰到了一起,事故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起事故发生在2012年8月3日15时左右,一个装有单氰胺的集装箱在盐田港码头发生热气体泄漏,箱体产生大量白色烟雾,在周边可闻到刺激性气味,箱体膨胀变形,并发生爆炸声。8月5日8时左右,该集装箱下面的另一集装箱发生同样事故,此事故媒体有大量报导。第一个集装箱冒烟事故发生在8月3日下午3点左右,这差不多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船停泊在锚地,又没有风能对集装箱的表面进行冷却,此时阳光暴晒,故集装箱体内阳光曝晒的左侧及顶部货物的温度更高,完全有可能超过了单氰胺的危险温度45℃。随后引起甲氰胺发生水解和自聚反应,分别生成尿素及双氰胺,自聚反应放热,使体系的温度进一步升高,当超过80℃时,引起尿素进一步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氨气,自聚反应更激烈,当温度超过100℃时,产生大量水蒸气,并产生高压将包装桶爆裂。由此可以确定现场冒出的白烟是氨气和水蒸气混合物,刺鼻气味是氨的味道。我们知道,在太阳曝晒下,密封集装箱中的温度,很容易超过45度,为什么货主不使用冷冻箱来运输这种化学品呢?原来冷冻箱运输成本是普通箱的三倍,为了节省开支,货主就挺而走险了。他们讲,以前用普通集装箱运输,也没有出现事故,这次为什么就出事故?后来了解到,当船长知道它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品后,就要求将其放在所有货柜箱的表面,想到若它出现危险,卸掉它最容易,这样,就增加了该集装箱在表面曝晒的可能,又加上那几天炎热的天气因素,事故也就难以避免。当然,若大家没有意识到这个风险,即使2012年8月不出现这个事故,以后一定也会有的。
港口危险化学品仓储区的风险,可能比化工厂还要大,因为化工厂的化学品,全厂的操作工都知道这些化学品的性质及危险性,而码头的化学品品种多,若相应的管理与培训没有跟上,就会潜藏巨大的风险。我调查的二次事故,第一起事故除没有选择密封性好的集装箱外,最主要的原因应是装卸人员在包装桶破损后,没有立即更换新桶,且没有立即清理散落在集装箱中的三氯异氰尿酸。装箱检查员的检查清单,可能都没有要求清理所有散落的货品这一条。若这船上的员工是该公司的人员,他们闻到氯气的味道,可能就知道发生什么事故,从而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同样,第二起事故,若船长知道这货品要求存储温度不能超过45度,否则会分解而爆炸,他就不会要求将这集装箱放在最容易曝晒的上部。若货主为了省钱,又没有按要求告知仓储企业其化学品的危险性及防范措施,必然潜藏巨大的风险。
现在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引起了天津危险化学品仓储区的爆炸,但从它的破坏性及对周边的危害程度来看,安全设计的防范上一定存在极大的失误。
相关专题:天津滨海新区大爆炸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汪晓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32399-91291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