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目前国内通行的做法是差不多100%采用盲审。我们学院,每年也接到不少兄弟院校盲审博士学位论文任务。学院接到盲审的论文后,就会根据各老师的研究领域,经老师本人确认同意后指定。若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我的研究比较接近,我还是乐于接收这样的任务,并不在乎那400元的论文评审费,其实认真地看完一篇博士学位论文,也是一次不错的学习机会。
拿到要评审的博士论文,我一般会很快地看一看摘要,结论及已发表的论文等情况,看完后心中就差不多有数了。若论文很优秀,就比较好办,准备让其通过,当然再通读一篇全文,写评语。若论文比较差,反而要多花点功夫,批评的观点要切中要害,整改的措施要具体,且有可操作性,特别是要否决一篇博士论文的时候,更感觉要慎重。
最近盲审了一篇北方著名高校的博士论文,论文的研究领域应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论文采用了多种比较先进的分析手段,探索了水处理方面的一些未知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研究的成果已在国际水处理领域的知名杂志上发表了数篇研究论文。从论文的研究内容看,研究工作量也是巨大的,虽然论文仍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及印刷错误,我给出了很少给出的总评“优秀”的成绩。
差不多一年前我也盲审了另外一所985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论文的研究领域也是我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的领域,虽然该作者的研究成果发表了一篇论文在SCI影响因子大于3.0的杂志上,但从整个博士论文看,就可以知道该博士生对所研究的领域了解并不深,且研究开展的工作量非常少,我的评估是工作量不超过6个月。论文翻前,翻后,罗列出一大堆问题,艰难地给出论文否决的结论:达不到博士学位的论文水平,不同意答辩。后来我从学院了解到,该博士论文还让另一位我的同事盲审,我们二个人也没有任何交流,他也给出了同样是否决的结论。
数月前,我到一家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计划与科学院的一个下属单位及企业三方联合申请广东省的一个产学研的合作项目,这个科学院的单位刚好进了一位新员工,就是那所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一起吃饭,我就问这位博士他们学校的博士论文及毕业情况。这毕业的博士并不知道他们的博士论文是送到什么地方盲审的,但讲有位博士同学的论文盲审没有通过只能延期了,并且那位博士生还发表了一篇SCI影响因子大于3.0的论文呢。我很快就猜出可能是我们否决的那篇博士学位论文。我就说了,那博士生也就只有那一篇SCI论文发表,除这篇文章,他就没有其它文章了,更主要是那博士论文虽然有100页左右,但实际工作量太少了,作为硕士学位论文还差不多,但作为博士论文就不行,我估计那博士论文的工作量,半年肯定能干完了。这时这位博士就问你怎么知道的?我没有明确回答他,反问他这个博士生是不是在职的博士研究生,因为在职的博士生,因工作繁忙,有时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搞研究的。他回答不是在职的,是普通博士生。又讲这位博士同学非常倒霉,运气也太差了,读博士的三年,导师一直没有确定研究课题,研究的方向前前后后改了近十次,真正用在博士论文的时间也就是3-4个月。我讲,那就对了,课题前后改了近十次,最后作为博士论文的工作量就太少了,研究也就难以深入。虽然我没有明讲我就是那个盲审的审稿人,但我想他是能猜到的。当然他也知道,盲审不通过,不是我一个评阅人的决定,至少有二个盲审没有通过。
现在大家都讲国内的学术水平差,博士生质量比国外差,这些不少都是事实,但国内的不断进步也是事实,且我们也在不断地从制度上规范上提高博士论文的质量。我们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并不需要有论文发表就可以毕业,现在要硕士毕业都必须有核心期刊发表;我们那时博士毕业,只要有二篇国内的核心期刊即可,现在要求二篇国际的SCI论文。虽然有可能为了毕业而产生不少“灌水”的论文,但能被国内外专家审稿通过,且被国际期刊的编辑认可,应该讲还是有不少创新点的。按辩证法的观点,量变引起质变,我国的科研能力的进步不可否论。想一想国内庞大的基数,即使国内培养的硕士,博士,只有20-50%达到国外的标准与要求,这些人才也足以支撑我国的科技发展。也许我们还缺少顶尖的“帅才”,但“帅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况且很多冷嘲热讽的专家学者,也并没有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总开玩笑讲:悲观地看,国内这也不行,那也不对,好象满眼皆黑;但乐观地看,一切都在变好,一切都在进步!引用一位伟人的话就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相关专题:研究生论文答辩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汪晓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32399-70249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