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军
马云又一赚大钱绝招 精选
2016-10-9 08:43
阅读:14440
标签:大数据, 信息, 白云山, 交通拥堵, 马云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无线终端的普及,社会迅速进入所谓的“大数据时代”。有不少学者憧憬大数据时代的美好应用前景,宣称“大数据”可以为我们及社会解决许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上次听报告,若上海的管理者,早一点使用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就能提早预知上海外滩有可能存在人流激增的风险,从而及早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避免20141231日的踩踏事故。有人甚至戏谑地宣称,通过东莞扫黄时的手机移动去向,及银行存款的流动去向大数据,能推测出在东莞工作的“失足妇女”,哪里人比较多的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个人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小汽车的使用,使人的活动半径至少扩大十倍,同时,也使行动变得更快捷。现在既有移动通信工具的普及,及大数据的指引,又有快速形动的灵活性,是不是就能解决许多以前出现的拥堵问题,使交通,旅游变得更加容易与方便?事实上,有时结论好象似是而非。

这次国庆节去白云山旅游我就碰到了这种情况。白云山差不多就在广州市内,郁郁葱葱的白云山,能让人远离市区各种机动车的污染,是广州市民锻炼身体,登山旅游的好地方。十月一日下午,收到各种信息表明,去白云山的人很少,这样,第二天上午,我们就开车去白云山。有可能大家都收到去白云山人比较少的消息,再加上好天气,许多人都开车去白云山。当我们的车一旦进入了排队等进入停车场的车流,想退出也就不容易了。为了进白云山脚下停车场,我们的车就等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停车场内的车位全满了,停车场采用出一部车,让一部车进的方式进行管理。停好车,由于带了父母,年纪大了,准备坐白云山的索道或电动车上山,索道总是要排长队,只不过节假日队伍更长,看到等上电动车而排起的长队,也让人望而却步。上山的路上,也差不多人山人海。我们上山走了一半就下山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告诉大家,白云山已是人满为患了。

下午,有朋友讲,白云山上人不多,并晒出了山顶人不多的照片,经确认,确实下午上山的人比上午少多了,上山的电动车也不用排队。能解释的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去白云山的人太多了,不想去凑热闹,反而引起上白云山人数大幅下降。

“大数据”时代,信息发达,小汽车的普及,人员流动便利,不仅没有解决去白云山人员的不均匀问题,有时,似乎比以前没有“大数据”,没有快速交通工具的年代情况更不可控。其实这原因也是可以推测的,若“大数据”是大家共享的,当大家都知道去白云山的人比较少时,原来想去白云山的人,会决定立即出发。原来没有打算去白云山的人,看到白云山上人很少,也就想去凑热闹。且开私家车人员的增多,人们形动更迅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使去白云山的人流量从不足向过饱和的拥挤状态迅速转变。反之,当上山的人数太多时,拥挤的信息也会很快向社会发布,原来准备来白云山的人,发现白云山那么堵,有可能取消行程,而没有准备上白云山的人,就更没有可能来了。

一般人的思维模式是相同的,获得拥堵与顺畅的所谓“大数据”信息,也差不多相同,故许多人所作出的判断与形动,也近乎相同,再加上便捷的交通工具,反而更能引起在旅游热点地区人群密度的大幅涨落。有人提出,对“大数据”的结果要进行反向思维,现在堵,就应该去,因为许多人知道那里堵了而取消了行程,真的去了就不堵了;反之,现在通畅,反而不能去,大家都知道通畅,都挤过去,反而又堵了。但对于人来讲,什么时候用正向思维,什么时候用逆向思维,似乎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决策过程,就必然充满偶然性,这时,所谓拥有“大数据”信息的优越性就丧失了。

当然,只有一种条件下“大数据”是绝对有用的,即只有你知道,或极少部分的人知道,而其它大部分人不知道。马云掌管的阿里巴巴,网上营业额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市场数据被收集分析,而这些“大数据”,对民众的消费需求,消费习惯和趋势分析和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原来阿里巴巴的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后来,马云宣布不再公开,除非花巨资购买,这有关网上销售及咨询状态的“大数据”,无疑又会成为首富,二富的赚钱工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汪晓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32399-100754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