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想去,仅很可能:只因某(几)位著名的中文语法学家、辞书学家、主提人对异读音(zhan)的特殊、过度的偏爱——
“粘(nian)”这个简体字自晋代起用以来,一直是形容词兼动词[1];繁体、异体字“黏”早已近于自然地消亡。现行的汉语词典中,不知何时、为什么理由不收录“粘”动词的自然(客观)正读音(nian)、却要将“粘”做动词时近代[2]局部地区产生的异读音(主观读音,zhan)规定完全取代正读音(客观读音nian)为唯一的读音。这一举动,完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典》“前言”部分第二自然段中所讲的原则与精神。
在编写辞书时对“粘(nian)”字的视野与理解局限于汉语词典中的极少的几个条目,特别缺如秉公原则、没有实事求是地全面考虑,而是指鹿为马地突出了某位著名的中文语法学家、主提人对异读音(zhan)的特殊、过度的偏爱。
大家可行调研:看应答“这对男女小青年一天到晚地粘(nian还是zhan)在一起?”的问句时,看有没有人读音(zhan)的啊;立即可见“粘”做动词的正读音(nian)还是天南地北地(即使在产生异读音(zhan)的地区也会)、自然客观地存在着的啊。
1988年,国家语委决定恢复使用部分淘汰的异体字时,主提人为了自己特殊的偏爱、特发奇想、史无前例地乘机将“粘”简、繁体规定为两个汉字,“黏(nian)”做形容、“粘(zhan)”做动词,完全割断了“粘”字的传統继承性,有损中文汉字整体的传統继承性与稳定性啊;其余14个异体字的使用一直均顺理成章,唯独“黏”的恢复使用后、一直在有关科技国标、规范与规定、以及科技学术著作等书面语言中就产生着种种(人为制造出来)的困惑与混乱[2-3] 。
1995年,时任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的刘青教授在论文中指出,一遇“粘”字就要去所有的人在词性读音(本人注(根据该文)还有:词性、词义、词与词的关系等)的问题上做一番推理分析、辨析,总有其不便之处[2]。本人认为:这种推理分析、辨析,永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粘黏困惑混乱永无止境”,因为从汉语的特点来看,形容词做谓语时不一定要系动词,形容词的性质近于动词[4]。更重要的是中文语法学界在词性的认定上与其他学界如科学技术界具有极大的差异:例如“新中国的建立是现代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极其伟大的事件”这个文句中“建立”,中文语法学界认定是动词做主语,这种观点,科学技术界一定是很少有人同意的;明明是名词、(由动词转化而来的)动名词做主语啊。根本的问题,是源自西方语言的中文语法学永远完善、成熟不了,更加规范不了博大精深的中文汉字。
主提人完全不顾,如单单就《汉英医学大词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为代表而言,N-页面中以“粘(nian)”为词头医学词汇就有377条目之多等客观事实。所有自然科学学科的专业汉英词典中有多多少少条目啊。敬请主提人亲自去辨析一下看看吧。实际上,“粘黏困惑混乱何时休”首先书写在现行的汉语词典的N-页面中,以“黏”开头的动词、被中文辞书界认定为形容词。于是乎,“黏补”、“黏合”等动词就(被错误地认定为形容词)耀然于中央电视台的视频、音频中了。怎么让大众在“粘、黏使用”中进行正确推理分析与辨别呢。
参考文献
[1]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修订本(1-4),第四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577
[2] 刘青. 黏、粘二字在科技术语中的应用辨析. 中国科技术语(1995,(1)24-26
[3] 粘接编辑部. 粘、黏混乱何时休.粘接,2010,12:32
[4] 龚千炎. 中国语法学史稿. 北京:语文出版社,1987:26-27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云扬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9961-111128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