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在科研中学会做事【已发表】 精选

已有 21141 次阅读 2016-9-1 09:40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注:我的这篇文章发表于《大学生》2016年8月号,标题被改为《实验室非菜场,拒绝讨价还价》。在新学年即将开始,大批研究生返校和入学之际,这篇文章对研究生步入科研轨道、学习做事方法有参考价值。]

       研究生进我的课题组后,往往存在着做事不积极主动、毛毛糙糙、得过且过等问题。我告诫他们,做科研就是做事。不会做事,科研也不会好,还会影响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为此,我不但指导研究生具体的科研内容,还针对科研中遇到的囧事,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做事方法。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室有一套装置能测试催化剂催化一氧化碳氧化的性能。为了防止一氧化碳泄漏,我订购了两个一氧化碳报警器。

       到货后,我让学生到学校仓库请购20节用于报警器的特殊型号电池,以备不时之需。可是他们只顾着用,不顾着买。一天早上,我到实验室,发现报警器没电了,就打开抽屉找电池。只找到一节电池,装上后却发现还是没电!

       我把学生们叫过来,说:做事情不要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要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就这件事而言,应提前多请购些电池,不要等到电池用完了才想到请购。不要把用过的电池和新的电池混在一起。可以保留一节旧电池作为请购的样本,但需要两端用标签纸封上,以便区分新旧电池。

       我接着说:看到现象(比如电池快用完了、气体钢瓶快没气了),应该马上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例如我看到实验室垃圾桶里有两根破碎的专用封管,就问研究生储备的封管还够不够,需不需要定制。看到一个研究生使用实验室一套装置快测完样品了,就问他有没有把“什么时候测完”这一信息提供给准备接着测样的学生,以便衔接。这类似于麦肯锡的“空®®伞”思维。即看到天空中乌云密布,想到可能要下雨,于是持伞出门。

       不久,我又遇到一件事。我到实验室转转,看到博士生小A在合成样品,就问他合成什么样品。他说在用商品化金属磷酸盐制备负载型金催化剂,即把氯金酸、尿素溶液和金属磷酸盐载体放入烧杯,搅拌16个小时。

       我觉得很奇怪:“你前几天已经制备了同样的两批催化剂,一批搅拌4个小时,另一批搅拌16个小时。你发现搅拌4个小时制备的催化剂的效果最好,于是我让你以那一批催化剂为基准进行后续研究。你今天怎么又要制备搅拌16个小时的催化剂呢?”

       小A解释说:“制备这些催化剂需要商品化金属磷酸盐,最近实验室还有其他人在使用这些原料。瓶子里剩余的原料不多了,我怕以后用完了,所以抢先合成出一批。”

       我感到匪夷所思:“好比你的身上中了箭,你用剪刀把箭杆剪掉,而箭头留在身体里,你觉得荒谬吗?”

       小A无语了。

       我接着说:“如果你以后经常使用某种原料,你怕原料用完,应该提前预定。如果你吃不准要不要订购,可以来问我。关键是,要‘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权宜之策’!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要认真思考哪种方法更好。一个合作者的学生合成了一批材料,找小A测试催化一氧化碳氧化活性。活性曲线本该是这样的:一氧化碳的去除率在室温是零,随着反应温度的上升,去除率逐渐上升,最后保持在100%。但测试后发现,有两个数据点不准,导致整条活性曲线不那么平滑。我知道那是那软件自动积分带来的误差,可以重新积分校正。

       可是对方学生在写论文时,把“不准”的数据点删除了(这是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数据点少了,整条活性曲线看起来很“粗糙”。并且,我觉得没有完整地呈现我们的测试工作量。

       我让小A对有问题的数据重新进行了积分(这是我解决问题的方法),果然得到了正常的活性曲线。

       以后,每当学生慌慌张张跑过来说实验数据出了问题,要求将数据删除,我都见怪不怪地说:“究竟是什么有问题?是样品搞错了,实验条件没有选好,人为操作失误,还是这种仪器不能满足我们的测试要求?如果样品没合成好,那么我们重新合成。如果实验条件没有选好,那么我们改变实验条件。如果人为操作失误,那么我们吸取教训后下次避免。如果这种仪器不能满足我们的测试要求,我们换别的仪器。但你不能一味地把数据‘删除’,当做什么也没做啊。”往往,经过讨论,我们发现实验数据正能说明我们想说明的问题,或者想出了其他改进实验的方法。

做事要上心,不要得过且过

       我让博士生小B送几个样品测X-射线光电子能谱,反复叮嘱他:样品里钯的含量很低,需要精扫才能得到钯的含量和价态。哪怕精扫后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我也愿意出钱。几星期后,他给我粗扫的结果,数据不能用。

       我让他重新送样精扫。可是过了好久都没有下文。他一会解释说“测试要排队,所以现在还没有消息”,一会说“测试员可能要过国庆节”、“测试员可能外出开会还没有回来”。我反复催问后,他才去找测试员,测试员疑惑不解地说:“你让我重新测试了吗?上次不是已经测(粗扫)过了吗?”

       研究生们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有一次,我的妻子(也是研究生导师)要到国外借助大型仪器测样,手头旧的样品数量不够,便让研究生制备了第二批样品。之后,需要测试样品的基本物理性质,确保质量合格,才能把样品带到国外实验室进行后续测试。她让研究生在自己的实验室测试第二批样品,但研究生测了旧的样品!临上飞机,才发现了这个疏失。由于旧的样品数量不够,也不能保证第二批样品的质量是否合格,只能取消了原定实验计划。

       我对研究生说:导师给你们布置任务时,你们要明确导师的意图,把要求记下来。如果不清楚、不理解,那么当场问清楚。如果回去发现了新的问题,应及时问老师。送样测试时,需要跟测试员沟通好测试要求,并且及时跟进。

       给学生讲了以后,他们有所改进。但后来,我又遇到了新的情况:我让研究生们做事,他们起初也出力做了,但当我提出更进一步的实验或者写作要求,他们带着思想情绪,开始“讨价还价”。

       小C制备了四个具有不同颗粒大小的Cu-沸石催化剂,用于催化分解氧化亚氮,发现催化效果有明显区别。他做了常规的表征实验后,我让他用一氧化碳吸附红外来表征四个样品的铜离子物种,每个样品在四个温度条件进行实验,试图解释为什么这四个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有明显区别。但他只是挑了其中一个样品,在一个温度条件进行了实验。我让他重做。我说我不在乎花钱,只在乎得到有用的结果!他还是用这个样品,补了三个温度条件的实验,而没有表征另外三个样品。他解释说,做实验很累的,只要能(用最少的数据)说明问题就行了,“别人不都是这样做的吗?”

       见他有思想情绪,不愿意做,我不情愿地将稿子投了出去。后来,审稿意见回来,三个审稿人一致对催化剂的铜离子物种提出疑问,要求补做了红外实验以后才能发表。小C“敬酒不吃吃罚酒”,乖乖地补做了实验。

       无独有偶,硕士生小D制备了几个系列催化剂,并进行了相关的表征和催化测试。发现有些催化剂效果好,有些催化剂效果差。这样,撰写出硕士论文不成问题。可是在撰写SCI论文时,她开始“纠结”。

       我让她把有些催化剂效果好、有些催化剂效果坏这样的事实(数据图)都写上去,这样,“红花需要绿叶衬托”,也显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是她“刚愎自用”,只是挑出几个好的催化剂,试图用有限的数据写成文章。

       并且,她对她的实验室同学说,她自己会处理(写文章)的。我知道了,心里想,你自己处理好了。

       和她同一年进来的硕士生小E经常把数据和写出的稿件给我看,问我:“马老师,你看看还需要补什么数据吗?”因此小E很快发表了SCI论文。可是小D不那么积极。

       有一次,我看到小D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数据有个别好像不大对,并且没有分峰。我让她分峰,她说文献里对于这个元素都不分峰的。也就是说,她只愿意笼统地、定性地描述。

       我“怒”了,说你不分峰,我不给你投稿。她只得分峰,这证明研究生被逼一下,还是能够前进的。

       最使我疲倦的是,她发过来的稿子英文都不通的,每次发给我也是改变一点,没有达到我稍加修改就能发表的状态。这使我非常烦恼——如果我“扑进去”花很大精力改这篇论文,势必会耽搁其他研究生的论文。

       我对她说:你把英文稿子改好了以后再发给我,不要每次只是改变一点,而没有本质的提高。哪怕你把稿子给师兄、师弟看看,让他们帮你改改也行。

       她花了三个多月时间反复修改,补做实验才把论文投出去,一举命中。

       我把编辑给我的接收函转发给全体组员,说:做科研要多听听导师的意见,把实验做完整了、把论文改好了再投出去。不要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也不要像在菜场里讨价还价那样拒绝做补充实验。只要按照导师的意见、审稿人的意见做了实验、修改了论文,发表是不成问题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000083.html

上一篇:带研究生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尝试【已发表】
下一篇:我读研究生时的导师【已发表】
收藏 IP: 222.70.45.*| 热度|

43 戴小华 彭思龙 刘云 刘立 王彦斌 潘书生 蒋永华 黄永义 罗民 梁洪泽 李伟 姚伟 杨正瓴 白龙亮 罗汉江 王德华 许培扬 尹华杰 王从彦 李本先 陆泽橼 王晓峰 王启云 李久煊 石磊 曹梦春 陈新 彭真明 谭向峰 李万峰 董俊刚 陈南晖 鲍海飞 王成玉 李东风 guhanxian xlianggg dannyjoyride biface table aliala bumblebee wyy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