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一封快件的随想和表白

已有 3195 次阅读 2015-4-18 11:0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今天周末,阴雨,夫人不出门,我这个司机就可以自由安排点自己的事。本来在办公室看点资料,备课、编辑校庆的资料,可是一个快递的短信让我的思路乱了。我干脆放下手中的活,取回快递后写篇博文,再次表露一下我的理念和想法,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人理解。

1)我不敢说我的水平有多高,但是我敢说我的人生基本上是活明白了!清楚为什么活着,以及如何活着,这一点我从29岁开始思考,在50岁生日时,也就是在老娘走后,我有一种顿悟和洒脱,你会问:“为什么?怎么活?”我说出来的并不表明是我理解的全部,一定要说我可以这样概括: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努力活的自己感觉快乐、充实而有意义。用我针对不同语境下总结的话来说:(1)该干什么干什么,能干什么干什么,爱干什么干什么;(2)将事情当作工作,将工作当作事业,将事业当着玩;(3)知足而不止足。等等吧,我都记不全,总之一个:人生难得“会”自私——别误解,关键是一个会字。如果会了,也就不是狭义的自私。

2)针对今天的快递,是这样的。一位年轻人——我没见过,至少我不记得见过,让我帮忙看看最近写的一篇文章,随后借口要了我的手机号,结果是给我同时寄来了一个快件。我理解,谁都不愿意麻烦别人,谁也都不愿意欠别人的情。这是一般人的惯常思维,可以理解。我也曾经在网上发过博文——为了“两轻松”,曾经探讨过“如何针对年轻人的需求奉献我的服务”,但因为我还在岗,后来我就声明暂停,留待作为我退休以后的业务之一。

3)我的想法是,我现在:一是在岗,事情比较多,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开展的服务也就保证不了质量——至少不是我全部能力的体现,所以对不起别人的付出;二是在岗,开展这样的服务,老板肯定会有想法,哪怕我严格限制在业余时间,也没有人相信,何况老板要求我们实行“711”——一周工作七天,一天十一个小时;三是只要在岗,我就不缺上物质上的东西,包括钱——何况我信奉“物质上知足,精神上精进”;四是年轻人,不仅缺少能力更缺少金钱,我在岗不缺钱的人挣这些奋斗阶段年轻人的钱不应该,也不值得——谁都年轻过——有本事去挣老板的钱,包括自己的老板和社会上有钱人;五是,我不是不服务,只要年轻人有需要,我愿意奉献的的思想,是思想,挑挑毛病,指指路子,这费不了我个把小时——有时在空闲时就可以思考好——呵呵,包括做家务时。

4)为此,我再次声明:

我愿意与年轻人交流,但是不要指望我背负;

我能付出多少我自己把握,你不用感觉欠我的,那是我愿意,何况我也不认识你,就是认识我也不记得我帮助过多少人;

如果我的帮助对你有用,没必要通过物质手段来回报,我不缺吃穿,钱多了还得上税,要回报可以将你的进步传递给需要你帮助的人,传递我的精神和理念;

如果你还是过意不去,那好,你关注着我,等我败落的时候,你再给我口饭吃——我努力不混到这个份上,努力让你在关注我的过程中学到生活的能力,只是努力;

如果还是做不到,那好,给我点我需要的,我喜欢思考,或者是给我出点题目,或者对我的思考提出点质疑,让我有提高的机会,排解高处不胜寒的寂寞。

好了,我感谢朋友对我的抬爱,在被人需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这就足够了。也不要通过“礼尚往来”给相互增加负担,人活的已经不轻松了,不要自己给自己套枷锁,至少不要给我,我也完全可以做到不给你增加负担——因为我不需要,我认为也没有必要。前两天,听说领导们解剖思想,说“交大人”有个“不求人”的毛病,我这个毛病还真的很深。但是,我不认同“求人”,也许对这个词的理解不同,如果是理解为“相互帮助,追求双赢”我就十分认同!

不要求我,我不求人,与我交流不是求我,付出或者付出多少,我有我的原则,无关你求不求以及你我是什么关系。“君子自强不息”,我也希望你能够自立而以自己的能力“与我或他人合作”,追求双赢,而不是物质上和权利上的交换。

好了,我表达出来后,就将快件引发的“不快”排解了。还有点时间,干会正事。祝愿你我都安好、愉悦。

附上我早上来办公室路上的五律

岁月匆匆过,残英落去轻。

远山云漫漫,足下草青青。

周末天阴雨,如常校园行。

采撷花两朵,伴我品茶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721-883373.html

上一篇:摘要修改一例
下一篇:期刊影响因子与参考文献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收藏 IP: 117.32.153.*| 热度|

3 刘建兴 霍艾伦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