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多年来在求学、教学、科研方面的一些亲身经历(三)
(3)1938年秋避难到吉安、 1939年2-6月在泰和中学
1937年11- 12月上海、南京相继失陷,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日军在进攻华北、华东得手后立即进攻华中。1938年6-7月间武汉会战开始,战火波及江西;江西的政府机关和学校等单位都从南昌南迁;民众也觅地避难。大、二、三伯父当时均在省机关或事业单位任职,他们都决定挈眷去吉安或泰和。父亲由于在高安与人合伙做生意,一时离不开,同时全家也要有人留下看管房屋,故决定暂时不走;为避战乱和为我的学业着想,父亲要母亲带我和大妹也去吉安,但母亲不愿离开父亲,最后商定让我跟随二伯父母先走。
我们于1938年8月中旬至南昌,8月下旬大、二、三伯父母等人分批乘轮船抵吉安。三伯父母即转赴太和。大、二伯父母暂留在吉安;先在水沟前租一民房暂住,后在世兴庙觅得一较宽敞住宅,两家合住。1938年11月随二伯父母到泰和,住在上田村。这样,1938年8-11月,于逃难途中,我们在吉安住了大约三个月。那段时间,有一件事情,后来对我有较大影响,至今犹记忆深刻。这就是是与漆裕元姑父见到面;他是我的大姑颖珊姑母的丈夫,当时是江西著名的中学英语教师,1937年抗战之后,在南昌开办《大众文化社》书店,出售进步书刊。1938年在吉安也开办了《大众文化社》分店,位于水沟前附近中山路上。颖珊姑母与裕元姑父比我们早到吉安,他们家就住在《大众文化社》分店楼上。我们刚搬进水沟前所租的民房,我与几个堂兄弟便去拜访姑父母,这是我第一次与裕元姑父见面。一见面裕元姑父就对我们批评国民党,说国民党把爱国人士的爱国也说成有罪。这样我便对他有了特殊印象。之前曾听说他思想左倾,1936年11月,在南昌心远中学任教时,因对学生宣传抗日救国和亲苏联之思想,曾被国民党拘捕。解放之后我才得知他在1938年前后曾参加地下共产党,是新四军早期领导人之一、当时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黄道亲自单线联系的地下共产党员。可是,在解放前家人和亲戚都不知道此事,只知道他思想左倾,家人和亲戚都说他是‘书呆子’。 《大众文化社》还办有剧团、读书会,图书室;我们住在水沟前时,我常去该图书室看书报,那儿也有一些适合少年阅读的书报。图书管理员是一位年青女士,有一天她悄悄对我说,他们要成立《少年抗日队》,问我愿不愿参加?由于我不喜好参加活动,便没有答应。我还发现那位图书管理员是剧团的一个主角,我看
过她演戏。现在回想起来,估计那位图书管理员可能是地下共产党员或是民先队员(相当共青团员)。因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明显突出,1938年11月于吉安,国民党第二次拘捕漆裕元姑父,并查封《大众文化社》吉安分店。那时,我的实足年龄才11-12岁,还年幼无知,对裕元姑父的思想行为,只感到他与别人不一样,还不能理解他,但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我进大学以后,才逐渐对他有了理解;对他逐渐的理解也影响了我后来积极参加共产党所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的学生运动,这留在以后再谈。
二月间与堂兄方堪、方权同去投考泰和中学;他俩考初一上,我考初一下(那时该校缺初二上);他俩被录取,而我又‘名落孙山’。主要原因再次不是我基础差,而又是由于粗心大意和盲目自满,对入学考试未认真准备所致。后又由二伯父托人说情,作为试读生进入泰和中学。这次失败,再次使我面子难堪,甚为伤感,便痛下决心要根本改正;以后考试都能认真准备,再没有失败过。并且学习成绩愈来愈好,之后中学、大学毕业时都名列前茅。
那时泰和中学是泰和地区一所唯一的中学, 全名为泰和县立初级中学, 创办于1925年, 1927年增设师范班。1932年因种种原因停办5年, 1937年7月复办,仍只有初中。当时泰和是抗战期间江西的省会,随父母、长辈来到泰和的失学初中学生不少,为安排这些失学学生学习,泰和中学尽量录取转学生,还新开初一上一班(春季入学),大量招收初一上新生。二伯父家离泰和中学太远,我和两位堂兄都在学校食宿。
春季一星期日,班主任老师(恕我已忘记他的姓名)带领全班学生到赣江边春游。大家围坐在沙滩上与班主任交谈。班主任爱思考自然哲学问题,他也谈到同高安中学肖刚老师谈过的类似的问题,即“物体不断细分,可小到什么程度?宇宙巨大,可大到什么程度?”,加深了我对这些问题的兴趣。
六月初,日寇飞机首次轰炸泰和,死伤百余人。我亲眼看到泰和中学附近的街区被炸毁的一片房屋和一名躺在瓦砾中被炸死的、无辜老妇的尸体。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死尸,对日寇的暴行感到非常痛恨。
由于日机轰炸,学校拟迁往乡间,并决定暂不期终考试而提前放暑假。我刚与一些同学熟习,便彼此道别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