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炘
也谈爱因斯坦给斯威泽回信的翻译(补充版) 精选
2015-4-14 07:17
阅读:35599
标签:爱因斯坦

4月21日的补充:从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档案库索要到芮沃寿1959年把爱氏给斯威泽的回信转给Derek Price时写的信的复印件扫描。信里写的就是胡大年后来描述的背景:

“斯威策(J.S. Switzer)是一位美国陆军上校,退休后到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其间他选修了汉学家Arthur F.Wright的阅读课(Reading Course),探讨“中国有无科学的问题 (the question of science or no science in China)”。为此,斯威策自作主张,将课上讨论的主要问题记下来寄给了爱因斯坦,并得到爱氏的答复。”


不过搞清楚了一点:“将课上讨论的主要问题记下来寄给了爱因斯坦”那部分在信中的英文是“Colonel Switzer was doing a reading course with me on the question of science or no science in China. Being a man of action in his past career, he decided on his own to write the principal question raised in this reading course and send it on to Dr. Einstein”;“the pincipal question”是特定单数。这两句应该译为:“斯威泽上校上了我的一门探讨'中国有无科学'问题的阅读课。他在以前的职业生涯中是名实干家,于是自作主张,这门阅读课提出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写下来,把它[用的是单数it]寄给了爱因斯坦博士”。


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有没有科学”。因此可以判断,爱氏回信中的"those discoveries"不会是指中国古代的发现。


爱氏回信的意思就是:知道了西方科学的基础,就不会对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这个问题感兴趣了。西方怎么能做出那些科学发现,才是有意思的问题。


4月19日的补充:有人传到科学网上的那张所谓爱氏回信复印件并不是原件的拷贝,而是Typed Transcript of Letter, in Photocopy,这是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档案对其的分类:

http://alberteinstein.info/vufind1/Record/EAR000025573

拷贝的不是原信,而是原信的打字抄录本(typed transcript)。不难想象,Switzer把爱氏回信拿给芮沃寿看,芮沃寿让秘书留了一份信的打字抄录本,这就是为什么拷贝的信上没有老爱的签名,而是用了/s/ A. Einstein这种方式来表示“此处为爱氏签名的原因。


芮沃寿是我所知道的最早全文引用爱氏回信的人,所以我在下面给爱氏回信原文时,按照芮沃寿引用时的写法,把"those steps"改为"these steps"了。我上次给的原文从网上拷贝来的。没注意有these和those的差别。


其实,区别these steps还是those steps的意义不大,不影响芮沃寿、Derek Price、Charles Coulston Gillispie、李约瑟,以及本人对老爱回信的理解:中国古代没有科学不足为奇,西方做出了科学发现才是令人惊讶的事情。


(以下是改过的原博文)


最近才注意到,前些年,科学网上有过关于1953年爱因斯坦给斯威泽(J.S. Switzer 国内把他的名字错写为J.E. Switzer)回信翻译问题的讨论。比如:


杨正瓴:怎么翻译爱因斯坦谈科学起源


李宁:接过雷锋的枪——爱因斯坦著名信件的翻译问题(增补版)


现为这个问题提供一点新资料,希望从此澄清一个理解错误。


爱因斯坦的回信是: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cience is based on two great achievements: the invention of the formal logical system (in Euclidean geometry) by the Greek philosophers,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possibility to find out causal relationships by systematic experiment (during the Renaissance). In my opinion one has not to be astonished that the Chinese sages have not made these [芮沃寿的写法;这里的原文中是those] steps. The astonishing thing is that those discoveries were made at all.


此信对英文为母语、或英文好到与母语差不多的人来说,并没有理解上的困难。李宁在“接过雷锋的枪”一文中的翻译颇为贴切: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两项重大成就的基础上的:希腊哲学家们(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和(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的通过系统实验找到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在我看来,中国的先贤们没有能够走上做出这些发现的道路,是不值得惊奇的。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发现居然被做了出来。


不过,后来在“三谈爱因斯坦的信”一文中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许多人的疑问在于:爱因斯坦说的“those discoveries”指的是什么。


许良英最早的翻译把“those discoveries”理解为“中国古代的科学发现”。他把"The astonishing thing is that those discoveries were made at all"望文生意地翻译为:“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


许良英之所以出了这个理解错误,大概是由于他最初知道这封信的存在,是别人在李约瑟的著作中发现后告诉他的。因为李约瑟写了有关中国科学与文明的巨著,该信在李氏的著作中出现,就被理解成与中国科学有关了。虽然,许良英后来修改了自己最早的翻译,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澄清。(见:2005 (许良英) 关于爱因斯坦致斯威策信的翻译问题_兼答何凯文君.pdf)


许良英的学生胡大年也认为爱因斯坦的信是在李约瑟的文章中最早与公众见面的。他在2010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爱因斯坦回信的内容,大概因李约瑟在其1961年的论文‘中国科学传统的贫乏和胜利’(Poverties and Triumphs of the Chinese Scientific Tradition) 中全文引用而公诸于世。”


然而,爱因斯坦回信公诸于世的时间可追溯到1957年,而且是在一篇对李约瑟巨著第二卷的批判性书评中。书评的作者是汉学家芮沃寿(Arthur F. Wright)。下面是书评的文献信息: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62, No. 4 (Jul., 1957)pp. 918-920

Review: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ume II, History of Scientific Thought by Joseph Needham

By: Arthur F. Wright

a_f_wright-1957-review-needham.pdf

(在科学网上讨论这封的人都应该读一下迄今找到的最早引用爱氏回信的这篇书评。


胡大年在其文章中介绍了爱因斯坦与斯威泽通信的背景。他从芮沃寿1959年致科学史学家Derek J. de Solla Price的信中了解到这个背景,胡大年写道:


“斯威策(J.S. Switzer)是一位美国陆军上校,退休后到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其间他选修了汉学家Arthur F.Wright的阅读课(Reading Course),探讨“中国有无科学的问题 (the question of science or no science in China)”。为此,斯威策自作主张,将课上讨论的主要问题记下来寄给了爱因斯坦,并得到爱氏的答复。”


不难看出,斯威泽把回信转交给芮沃寿,他们也许还讨论了爱氏的回信。可以说,芮沃寿是最了解爱因斯坦回信的人。芮沃寿在他1957年的书评中,首先对李约瑟书的假设提出批评:


Needham's analysis of Chinese thought appears to be based on two teleological assumptions. The first is a theory of universal progress which holds that all men everywhere have been moving toward "science" in its modern Western sense; this "science" is an ultimate value, the goal toward which all intellectual endeavor should be directed. The other assumption appears to be that men everywhere at all times have,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been struggling toward an ultimate collectivist Utopia;...


第二条批评针对的是李约瑟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因此在这里只把第一条翻译过来:


“李约瑟对中国思想的分析似乎是建立在两个目的论的假设之上的。第一个是一种普适进步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一直在朝着现代西方意义上的‘科学’前进;这个‘科学’是一种终极价值,所有的智力探索都应该向这个目标努力。”


芮沃寿进而写道:

I am not persuaded that man's attainment of modern science was in the West or elsewhere a fore-ordained goal in terms of which his other intellectual achievements should be evaluated. I would be inclined to follow Albert Einstein who, in 1953, wrote in a ltter to J.S. Switzer:

“我不能信服,人的现代科学造诣,在西方或其他地方,是一个预先注定的目标,其它的智力成就都应该用这个目标来恒量。我倾向于爱因斯坦的观点,爱因斯坦在1953年给斯威泽的信中写到:”


芮沃寿接下来给出了爱因斯坦回信的全文。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cience is based on two great achievements: the invention of the formal logical system (in Euclidean geometry) by the Greek philosophers,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possibility to find out causal relationships by systematic experiment (during the Renaissance). In my opinion one has not to be astonished that the Chinese sages have not made these steps. The astonishing thing is that those discoveries were made at all.


芮沃寿看来,爱因斯坦所说的“those discoveries”指的是西方现代科学发现。爱因斯坦的意思是,人类从事科学活动不是必然的,很多文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发现并不令人吃惊。令人惊讶的是,居然有人做出了那些现代科学发现。


这与爱因斯坦说过的另外一句话相符,如鲍德海指出的,“老爱曾经说过:世界上最不可理解的事情是这个世界竟然是可以理解的。”(The most incomprehensible thing about the world is that it is at all comprehensible.)


爱因斯坦给斯威泽的回信应该译为:


西方科学发展是建立在两个重大成就的基础之上的:希腊哲学家们(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和(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的通过系统实验找到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在我看来,不必对中国哲人没能走出这些步骤大为惊讶。令人惊讶的是,竟然有人做出了那些[科学]发现。


顺便提一句,周六(4月18日)是爱因斯坦逝世60周年忌日。


相关专题:爱因斯坦的回信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郝炘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4-88220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1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