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文于2008年6月底7月初,发表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四期。一些猜测已为随后公布的观测数据证实,一些看法仍有待证实,一些想法有待实现。
摘 要
汶川大地震发震突然,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在四川龙门山一线和陕南、陇南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论文介绍了汶川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与基本情况,介绍了作者对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构造、震后龙门山的地震安全期、成都-德阳-绵阳经济带的地震安全性及龙门山地震对川西油气聚散的影响等问题的认识。作者提出了如下新的看法:(1)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是彭灌断裂而非普遍认为的北川-映秀断裂,(2)成-德-绵经济带中心城市市区范围内发生灾难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这些城市的地震威胁依然主要来自龙门山,对来自龙泉山的威胁也应予以考虑;(3)地震可能造成了龙门山深层天然气的散失但有利于川西坳陷裂缝性油气藏的形成;(4)龙门山的隆升演化与地震活动可能受制于西侧松潘-甘孜地块的推覆与东侧四川盆地的俯冲双向挤压力的作用。论文提出了从龙门山压缩应变能积聚与耗散均衡估算入手推算震后的地震安全期、利用油气生产井压力数据监测地应力变化、通过地震模拟计算定量评价成-德-绵经济带地震安全性等设想与建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5 1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