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yub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yubo

博文

中国创造性人才培养失败及根源:《吾国教育病理》评介

已有 7837 次阅读 2014-1-18 17:45 |个人分类:原始创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造力, 教育, 大一统

中国创造性人才培养失败及根源:《吾国教育病理》评介

曹裕波

2014-01-18

 

 主旨大意感受

最近阅读郑也夫著《吾国教育病理》(中信出版社,2013),颇感兴奋。贯穿全书,体验到作者强大的批判意识,对中国当代教育病象进行了多方面的质疑和批判,并指出病理所在。感觉此著是近年来我国关于这个问题研究的少有的力著,也是对钱学森之问的一个颇有深度和广度的回答。本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钱学森之问,但实质是对目前教育培养不出一流创造性人才的一个社会教育学的回答,从而看到钱问不仅是一个教育领域的问题,更是全社会体制的问题。

作者关心的主旨是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人才培养的问题,即为什么现代中国培养不出一流创造性人才,以此作为价值衡量准绳,对当前教育的作法进行分析与批判。分析中国人才培养的弊病必须以这类人才选拔发现与培养成长的规律为基础。作者提出超一流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都是不可人为计划控制的,是自然演化,多样和自由涌现的,而当代中国教育的哲学基础恰恰是对计划万能教育观的信奉为前提的。现行教育实行高度的全国集中单一化管理,最后消除了教育机构、教育方式、教学的多样性和教师的自由及自主权,以及受教育的个体多样性和自由探索学习创造能力。为什么选择一流人才为价值标准,则与作者对社会发展的英雄史观关联,作者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是科技创造性人才的发明创造,不是官员的行政控制管理,更不是帝王将相。作者运用自己的社会学知识思维,从升学教育竞赛,独生子女政策,精英与技术人才不能分流,过度复习消灭兴趣,过度竞争排挤多样化学习空间,选拔考试单一化,学习单一化等使人才成长发育单一化等进行全面的批判。最后归结为行政化管理单一化大一统教育体制的总根源。作者在将价值放在促进精英教育出一流人才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教育的公平基础,他提出大众公平和精英教育可以两者兼顾,而不是非此即彼式的关系,甚至对普通大众的教育越公平,越能保证精英发育的健全土壤。

 

基本结论

中国教育病理的根源是行政化,教育失去系统的独立性,所以生病了。行政化的一个最大特色是大一统,当代的大一统才是中国大一统政治的巅峰。1952年,教会学校、私立学校退出了历史舞台,即使原来国立大学拥有的自主权也不复存在,从而形成了国家教育的超级大一统控制系统。这个大一统,在我们可以想见的维度上,消灭多样性,制造单一化,千校一面,全面一统,从而“不拘一格降人才”成为空想的期待,也失去了实验变异的机会和创新突破的可能。大一统打造单一的考试教学标准,单一的标准导致激烈的恶性的竞争。环顾世界,哪个国家不是包容着无数类型的教育机构和教育方式?大一统造就单一化,单一化带我们走上绝路,越走越窄,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困境。当代中国教育是扼杀人才创造性的教育,从这一点看它是极其成功的。

 观点选摘

1、当下教育生态的本质是什么?升学竞赛。应试只是今天中国教育的病象与症状,升学竞赛才是病灶和病源。价值观单一化,分配等级特权,盲目按学历选拔与分配的“唯有读书高”的社会价值观,导致中级职业教育发育不良,职业技术与精英人才的分流受阻,千军万马拥挤大学独木桥的升学竞赛愈演愈烈。

2、独生子女政策造成家庭教育分流难以实行,家家都要给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往往不顾兴趣和资质,强力拼挤独木桥,造成了一种过度竞争的教育生态。在严酷竞争,激烈博弈态势下,可以将一切学习异化,如此异化的学习可以颠覆一切正常的人生、学习和考试。中国人口绝对数世界第一,但人口密度居世界第73位,人均耕地排世界32位,比中国人口密度大或人均资源压力大的国家不在少数,可没有一个国家实施这种极端的国策。这一国策对教育、伦理、文化、经济、生活已经产生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3、中国教育毁伤创造力的深层原因是过度竞争,直接原因则是复习成为教学的重心。过度复习是抑制兴趣、扼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力杀手。整个高三全年复习,还有不少参加复读班,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

4、如果中国有过一个宗教,就是教育教。太强调外力的教,而忽视内力的学,多年教育导致内力丧失,自学能力萎缩,而自学能力才是第一重要的。

5、中国教育对孩子兴趣的破坏是釜底抽薪的。只要有大量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就会形成自己的兴趣,可我们的教育竟然和自然法则唱对台戏,要让孩子成为全家、全社会中最忙的人。这种在幼年期遭遇的强干扰,打乱了他们正常的生命轨迹。外敌都不会造成如此深彻的干扰,能造就如此破坏的只能是自己的父母和上一代人打造出的庞大的社会教育系统。

6、凡此种种,将职业中的、成人间的竞争,延伸到学校、青少年及至儿童中。逐将兴趣的扼杀带入了传统的兴趣培养之地。功利、拜金、世俗化、无信仰,我们走在了世界教育的最前面。

7、人类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的稀缺是基因决定的,是不可更改的。才能的培养靠先天与后天的配合,先天没有这一潜能,后天的栽培将事倍功半,甚至无济于事。智商、知识、成绩单都不能判定创新潜能,创造性人物不是那些在既定的路线上轻易冒进的人,他或她是以不可预料的形式表现出独特性的。创造性人物是一个独特的进化系统,这个系统是多原因和不可预测的,创新者往往是脱离正轨者。

8、越是大的创新,越是事先不清楚目标的,有些成就完全是副产品,是有心人的歪打正着。动机过强会导致过度重视结果,这将约束广泛的关注,而创新的突破口常常始料不及。对于创新,外在的过多催促常常无效,不管是来自父母、上司,还是老板。外在催促太多,常常导致当事人要拿出相当多的精力来应对:屈从、妥协、对付、糊弄,等等,乃至自发的动力不能发育。创新在极大的程度上仰仗自发的动力,外在的物质诱惑更趋无效。

9、中国现今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摧毁。要教育承担全部责任是不客观、不合理的,但教育对此当然负有责任。历史、文化、社会的因素都渗透到教育中,政府、家长、学生的需求都作用于学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社会竭力去摧毁其成员的创造力的代理部门。

10、我们知道怎样摧毁创造力,特别是根据中国的经验;我们却不知道怎样判断和促进创新潜力。把宝押在少数人身上,往往也是无济于事的。创造潜力是脆弱的,积极的努力不是积极无害,而是为害的可能性颇大。提供一个宽松、宽容、自主、自在的学习环境,不做其他干预,不期然地创新性人才就产生了。

11、现行保研政策主要依靠所谓“绩点”,即所有课程分数的总和。这明显的诱导学生伺候好所有的科目,不敢凭自己的兴趣来分配精力。考研的试题是最大的垃圾和失败,题目基本上考的是死记硬背的东西,甚至是无用的东西,特别是考题的风格、题型早被考生们琢磨透了,所以才会出现考研基地的现象。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5302-760243.html

上一篇:一部揭示创新本质即不可预知性的力著与两汉译版本书名的遮蔽
收藏 IP: 210.77.93.*| 热度|

9 罗德海 彭振华 尤明庆 陈学雷 曹聪 戴德昌 徐志刚 zhangling laoyipia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