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美娣
智取威虎山,从样板戏到4D版
2014-12-29 16:20
阅读:7206
标签:样板戏, 智取威虎山

        这个周末去看了最近很火的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都说这是个适合子女陪着父母去看的一部电影,看后发现的确如此,因为这个电影,父母们大概可以边看边回忆当年的样板戏,把那个张涵予版的杨子荣与脑子里非常熟悉的童祥苓版的杨子荣做一个对比,而完全不知道样板戏为何物的子女们也同样可以把电影看得酣畅淋漓,卧底、土匪、黑话、打斗、勾引等等对年轻人都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元素齐备,加上林海雪原的冰雪世界,与沙漠、红高粱等等背景相比又是另一种特色。电影是女儿陪着去看的,在这之前告诉她,这个影片有原来家喻户晓的样板戏的元素,她毫无概念,而片子结尾出现电视屏幕中放映的样板戏的场景时,她才恍然大悟地说:哦,这就是你说的那个样板戏啊!当时真觉得什么时候该让她也去看看那些样板戏。不过看完她还是对电影很肯定,说:好看!只是估计真让她去看样板戏,大概会觉得无聊透顶的。

          说起来大概真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记忆和文艺样式,我们这代人是看着样板戏长大的,当年还没有丰富的文艺形式,听一首“站在虎头山上”的女声独唱歌曲都觉得好听得不得了,电影院里反反复复放的“地道战”、“地雷战”,能把台词都背出来,连那木偶戏“半夜鸡叫”之类的也不知道看了有多少遍,那些样板戏真是差不多能倒背如流了。所以后来看到有些人见不得夸样板戏的,觉得那代表着文革许许多多沉重的记忆,我能理解他们的这种感情,但同样觉得这并不意味着就该抹杀样板戏在我们这代人心中的记忆,有的时候,这种对某个时期电影、戏曲的记忆代表着那段成长、那段经历、那段历史,并不一定完全由艺术水平之类的而决定,何况样板戏在艺术上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可取之处。记得七六年以后逐渐恢复以前被禁止演出或播出的传统节目后,才听到传统京剧的一些曲目,而当时自己感觉与熟悉的样板戏完全就不是同一个曲种,特别是京剧念白用的不是普通话,怎么听怎么不习惯,可我母亲却摇头晃脑跟着广播听得不亦乐乎,她能唱“空城计”、“苏三起解”等等许多经典的唱段,让我很是吃惊,后来想想,那是她那个时代的记忆,正如我现在听到样板戏的唱段,也一定会情不自禁跟着唱起来一样。

         当然,样板戏的《智取威虎山》与这次看的徐克版《智取威虎山》完全是不同的东东了,即便故事情节都有了太多变化,更别说表现手法了。好玩的是我居然看的还是一个4D版的。在这之前曾看过一个4D版的“忍者神龟”,那些飘散的水、背后吹出的风,还有随着故事里的情节前后左右摇晃的椅子,和屏幕上的场景契合度还是很高的,算是一种很新鲜的体验,而《智取威虎山》这个4D版,除了飘下的雪花特别应景以外,那些随着马匹奔跑而摇晃的椅子,却很难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不过还是让人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增加了很多乐趣。但电影最出人意料的却是最后发现扮演座山雕的演员竟然是梁家辉,完全没有认出来。今天看到报道,说是《智取威虎山3》上映未满一周票房就已过3亿。 想到看电影的时候,场内基本上是全部坐满的,所以这个票房并不意外,不知这票房中有多少是借了样板戏的光?不过,智取威虎山,从样板戏到4D版,也算是从一个侧面诠释了时代的发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美娣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474-85478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9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