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勇
我们还需要理想吗? 精选
2022-4-22 11:42
阅读:9434

我们还需要理想吗?

 

叔本华说:“人生就 像摆钟,摇摆于痛苦和无聊之间。” 意思是说,欲望不能实 现的时候,我们就痛苦;欲望实现了的时候,我们就无聊。那么理想呢?我曾经看过一段关于钢琴大师朗朗的一段采访。朗朗在大概六七岁的时候,有人问他将来的理想是什么?朗朗说,他的理想是将来做钢琴大师。三十年后,朗朗已经是誉满全球的钢琴大师了,有人问他现在还有理想吗?朗朗的回答仍然是做钢琴大师。因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弹好钢琴的太多了,他这个钢琴大师,稍不努力就会落后,朗朗如是说。

人有欲望,其实是正常的,无可厚非。问题是,一个人如果被欲望所控制,也是很危险的。人的欲望很多时候,其实来自于攀比。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这是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而在攀比的过程中,很多人迷失了,忘记了出发的目的,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理想。我谈这个问题,是因为最近几年我认识的好几个年轻有为的青年学者,我目睹了他们在职业发展的历程中为了追求所谓的头衔,帽子,被滚滚洪流裹挟着往前冲,各种包装,各种拜码头,精疲力竭,委实让人担心。我有时小心地问他们这样的工作,生活,还是你们当初的理想吗?年轻人告诉我,大家都这样,不这么拼还能怎么样?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我们有选择吗?

真的没有选择吗?我们经常说要为年轻人创造一个好的科研环境,衣食无忧,才能塌下心来搞好科研。有时我在想,衣食无忧,生活小康,就一定能保证大家塌下心来,专心科研,十年磨一剑吗?我看未必。我们经常提两弹元勋那些科学家,还有像袁隆平,屠呦呦等这些老一辈科学家能甘坐冷板凳,潜心科研,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而他们的当时的生活条件与现在相比是好是坏呢?答案是肯定的,他们那个年代的物质条件相当差,但他们为什么还能如此心无旁骛地专心科研呢?因为他们有理想,有情怀,这才是关键因素。什么是好的科研环境?就是让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环境。

我记得20年前,我在香港读博士的时候,一到周末大家都愿意聚集在宿舍楼那个休息大厅侃大山,吹牛。有一次不知谁提议讲讲大家将来的理想。说什么的都有,有的人的理想是做大款,亿万富翁,然后组建一支中超的球队。有的人的理想是做一个旅行家,环游世界。还有人想成为王家卫那样的大导演。我记得我说的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教授,教书育人,遭到了大家的一致“鄙视”。我记得我博士毕业的时候,面临着去美国做博士后,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还是回老家找个体制内的稳定工作的选择。我一直感谢我的父母,因为他们总是在我人生的关键路口给我自由的选择。我清楚地记得,我父亲跟我讲,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妈我俩不会束缚你的发展,你现在大了,很多事情你比我们都懂,哪里更适合自己将来的发展,就去哪里。 

首先必须声明,我不是什么成功人士,我讲这些是想表达当你的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时候,你该如何抉择?比如很多年轻人跟我讲,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年轻人不能太自私,不能光想着自己的理想,而不管年迈的父母与妻儿的具体情况,父母任何做法和建议也都是为了我们好。我想说的是,父母妻儿为自己好,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他们未必真的了解你。很多父母的初衷都是好的,但眼光和判断也是有问题的,甚至短浅的。这就需要你在出现矛盾的时候,把握好一个平衡。既不辜负父母的好,也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不就是生活吗?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其实,来自父母家庭的矛盾,也是整个社会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的缩影。好的社会环境是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攀比,大家相对自由地各过各的生活。举个例子,在澳洲,我快40岁了才买了自己的房子,之前一直在租房。租房也没啥不好的。关键是没人关心你是买房还是租房,那是你的私事。另外,你开什么车,丰田和奔驰,没人会多看一眼。我们这里的博士生,我曾开玩笑地说,你只要发现男生越来越不修边幅,胡子拉碴,女生越来越素面朝天,不注重打扮,那恭喜他们,他们快毕业了。再举个例子,那就是大数学家张益唐,在他落魄在餐馆打工的时候,他的家庭,亲戚,朋友没有给他什么特别的压力,才能让他有时间专心自己的数学研究。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总之,追求理想就是心无旁骛地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与名利无关,这样才有可能做出创新的成果。而我们的社会就是要营造一个让大家都有机会追求理想的环境,好的环境。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善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2836-133510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