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庆
《哈医大记忆》中的我(探索潜行,无悔人生)(9)
2025-1-26 22:43
阅读:1268

哈医大图标.JPG

哈尔滨医科大学为打造“哈医大记忆”的品牌文化,传唱“博学载医”的内涵特以拍摄纪录片的形式记录基础学院老科学家的青春奋斗史、人生经历、感悟及对年青学子的寄语,以便为哈医大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影音资料。本人有幸入选,并于2024年1月最终杀青,完成了录制。

录制首尾.jpg

哈医大记忆(徐长庆).mp4

       按照主持人金东英老师的采访提纲,对12个问题逐一作答,以期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过程,留下一段终生难忘的回忆。

1.徐老师您好!您是哈医大十六期毕业生。除了大学,您的小学和初中也是在哈医大附小和附中读的。可以说,您在哈医大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可以跟我们谈谈你在哈医大的成长经历吗?(本人的回答见: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466856.html

2.大学毕业,您们那届学生分配的时候,哈、齐、牡、佳四个大城市一个都没留。您在基层工作了九年,后来是什么样机缘,让您有机会重回哈医大?(本人的回答见: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467104.html

   3.留校任教后,您觉得先前9年的基层临床经历,对后来教学工作有什么影响?(本人的回答见: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467356

   4.徐老师,您曾14次被评为哈医大优秀教师,您负责的《病理生理学》课程也被评为哈医大的精品课程。在您众多的荣誉证书中,我看到了一个最耀眼的证书还有奖章,就是您2014年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这个奖项的含金量极高,非常难获得。您能跟我们说说,您获得的这个奖项吗?(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467857

    5.徐老师:除教学方面,您在科研方面的成果也是非常突出的,曾主持过7项国自然课题。在您那个年代,这个数字是相当多的。我们都知道万事开头难,您的第一个国自然课题是如何申报成功的?(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468255

     6.在膜片钳研究方面,您除了去俄罗斯和北京大学学习外,在哈医大校内,您们还有被称为“铁三角”的合作团体,能介绍一下吗?(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468480

     7.除了去俄罗斯学习,您还曾经两次去加拿大访学研修,同王睿教授合作,取得了开创性科研成果:全世界第一次发现在心肌细胞存在钙敏感受体功能表达,意义重大。能谈谈那段经历吗?(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468996

     8.您培养了26名博士和44名硕士。听您的学生讲,在生活上,您对学生像家长一样关怀;学业上,您却是像兄长一样的支持和帮助,陪他们一起成长。您能谈谈您培养研究生的教育理念吗?(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469876

《哈医大记忆》徐长庆教授访谈(9)

 医学史教研室  金东英                                        (2023.11)

     9.徐老师刚才您也提到了,您原来是学俄语的,后来您能阅读英文文献,用英文做学术报告,包括还能主持国际会议,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是如何学习外语的吗?

 我在初中、高中和大学一年级期间,学过七年俄语。所以,我的俄语说听能力好一些。在全国外语水平考试中,曾2次名列前茅。当年,哈医大在主楼三楼举行了日语、俄语、英语三语种的全校统一外语考试。我考的是俄语,据说考试成绩在三个语种中名列第一。

图片.png

1970年,哈医大毕业后,我被分配在外地基层医院(公社医院、县医院和地区专科医院)工作,外语全扔了。回读班结业留校任教时,连俄语字母的发音都叫不准。为了增强听力,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都带个耳机听俄语。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主任王维志教授(哈医大十四期学长,本人十六期)因此给我起了个外号 “拼命三郎”苍天不负有心人,我的听力有了很大提高。我还参加过校内外2次俄语培训,这为我在全国俄语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打下了良好基础。哈医大外语学部主任杨峰教授(全国规划教材“医学俄语”的主编),在课堂上经常以“拼命三郎”的例子激励学员。

受学校的指派,2013年我率哈医大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并做大会发言我校代表团从海参崴载誉归来: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83867.html

      2019年,我又率哈医大代表团访问俄罗斯远东医科大学(哈巴罗夫斯克,时名伯力)并作学术报告,详见(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掠影(2):校长会见: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208285.html(7):国际学术报告: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212457.html

  我还被俄罗斯的“临床病理生理学杂志”和《太平洋医学杂志》聘为编委。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瓦伦金. 舒马塔夫校长亲自为本人颁发聘书。在圣彼得堡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主任列昂尼德·丘利洛夫(Leonid P. Churilov)教授撰写的《跨越松花江的桥 - 同哈尔滨医科大学合作的发展史》中,

作者特意提到了我。

临床病理生理学杂志编委.jpg

海参崴-1.JPG

桥.PNG

 回读班结业后,我被选留到哈医大病生教研室工作。留校后不久,我参加了哈医大基础学院组织的为时一学期的英语脱产扫盲班,。老师从字母发音开始,教我们一些英语普通单词、语法知识和简单的句子。扫盲班结束后,我开始了持续不断的英语自学。对于我们这些学俄语的人来讲,英语的语法相对简单,难的是发音(同一英文字母却有不同的音标)。

本人从基层临床医生转变成病理生理学老师,感觉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没有大把的时间专门学习英语。主要采用结合科研方向阅读专业期刊来学习英语,学以致用,战斗中成长。由于从零开始,英语底子太差,加之科研基础也不行,开始阅读和翻译英文专业期刊时一步一榔头,离不开字典,有时手拿字典也不知该选哪个词,以至于翻译一篇论文需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时间。持之以恒,愚公移山,阅读速度逐渐快了起来。每天用电脑干活的时候,都播放英语,一心二用,熏熏耳朵。经过努力,已能简单英语对话,顺利阅读英语专业期刊和撰写论文。由于本人外语的语法研究的比较明白,甚至能够帮助学生修改英文论文。

由于英语水平的提高,使我的科研和学术交流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可以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会议。

意大利博洛尼亚-2007(19届ISHR).JPG.jpg

意大利博洛尼亚-2007(第十九届ISHR)

日本京都-2010(20届ISHR).jpg

日本东京-2010(第二十届ISHR)

加拿大蒙特利尔-2010(第六届ISP).jpg

加拿大蒙特利尔-2010(第六届ISP)

美国圣迭戈-2013(21届ISHR).JPG.jpg

美国圣迭戈-2013(第二十一届ISHR)

摩洛哥拉巴特-2014(第七届ISP).jpg

摩洛哥拉巴特-2014(第七届ISP)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2016(22届ISHR).jpg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2016(第二十二届ISHR)

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2018(第八届ICP).jpg

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2018(第八届ISP)

H2S国际会议.jpg

第五届生物医药硫化氢世界大会(加拿大多伦多,2018)

详情参见:

回眸 ISHR 第20届全球大会(日本京都)

(2)学术报告: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252757.html 

(3)学术报告: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253092.html

ISHR第21届世界大会和中国代表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13023.html

第七届国际病理生理学会世界大会纪要和花絮(六)我的学生和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831857.html

第二十二届国际心脏学会世界大会纪要和花絮

(1)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974273.html

(2):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974639.html

第五届生物医药硫化氢世界大会纪实和花絮(二)大会报告(2):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118428

文献是人类知识的载体,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顶级学术论文大都发表在英文国际期刊。无论从“请进来”的角度(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经验和理念),还是从“送出去”的角度(宣传我国的科技成果和业绩),都应学习和掌握英语。学习掌握外语(尤其英语)的重要性,在本人的亲身经历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参见我在科学网发表的精选博文(外语是腾飞的翅膀- 我对曾孙二人之争的管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426360.html)。所以,我愿送给年轻人一句话:努力学好英语吧,它是腾飞的翅膀!

DSC01590_副本.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徐长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051-147057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